飲食的哲學 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1-3

Fei Lin-avatar-img
發佈於Fei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作者-Julian Baggini (朱立安·巴吉尼),譯者-謝佩妏

第三單元「時間的果實(watch the time)」追求當季的理由。

當季、有機、在地,三元素的黃金定律,是現在人追求健康飲食的首選。但有時這三者會互相牴觸,有可能是有機的,但卻不是當季的產品,也有可能是當季的產品,但不是在地的。「也是就是無論我們以什麼作為道德的基礎,經常會出現價值衝突。」所以作者提到「多元論」,在倫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特質。「當具有正當性的道德觀太多,兩相衝突時,弄清楚各種價值的本質,對我們有大幫助。」因此,當季、在地與有機,到底哪一個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選擇的事實和價值,也許在選擇上能更清晰。

在上一單元,作者討論「在地」和全球化的關係,透過在地與「自給自足」的框架,延伸至人們應是彼此相互依賴的、共享共榮的,這一單元討論的是「當季」的概念,他用三個理由說明選擇當季的原因,第一是環保、第二是美學的理由,這美學的理由包含在產季吃就是美味,賞味期有限制增加賞味樂趣,第三是體會時間的流轉,貼近自然的節奏。


花園裡的蝶豆花、玫瑰花開了,就採下來泡一壺花草茶

花園裡的蝶豆花、玫瑰花開了,就採下來泡一壺花草茶

這三個理由裡,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貼近自然的節奏,體會到時間的流轉。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生長的節奏和時節,例如秋葵就是在夏末秋初時長得特別好,冬天種、春天種就是長不大,但是到了夏末秋初的時節,它就會長得特別高大且粗壯;又例如香菜就是在較涼爽的冬季可以大肆奔放的狂長,但若是夏天種下它,它就是任性的不願意長大,而且還會直接冒出花並結下種子,讓你只能聞到淡淡的香菜香氣,什麼都吃不到。

金桔熟了,採下來加一點,增加酸香氣息。

金桔熟了,採下來加一點,增加酸香氣息。

當作物在自己適合生長的天候下長大時,植物體內所展現的是它充足的養分與能量,因此當我們將這些當季產品吃下後,我想也能獲得滿滿的能量;再者若不是有機耕作、友善耕作,而是施以慣行農法的作物,只要是在該作物的盛產期,基本上被施灑的農藥、肥料會較少,甚至有些蟲害也較少,且也不需要運用人工的方式催熟或人工調整日照時間,自然而然就會長的好又長的健康,所以當我們選擇順應著自然節氣而生的作物時,也就是把人放回最自然的節奏裡。吃當季的作物,就是對自然、對自己、對作物,最友善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森 • Fei
3會員
23內容數
離開舒適圈,回到縱谷的日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過了多少日子,找回烹調的手感。
Thumbnail
過了多少日子,找回烹調的手感。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食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一直在改變。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食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一直在改變。
Thumbnail
第三周 計畫 延續上一周,寫下每日預定計畫,並隔天製作一道新料理。 [心]檢查哪些方面出現成效、哪些方面沒有效果。允許自己有調整的空間,直到對了為止。不要逼迫自己,對自己寬鬆一點,讓改變自然地、慢慢地發生。 [身]每天或每隔一天做一道新料理,注意季節變化,了解哪些蔬果是當季
Thumbnail
第三周 計畫 延續上一周,寫下每日預定計畫,並隔天製作一道新料理。 [心]檢查哪些方面出現成效、哪些方面沒有效果。允許自己有調整的空間,直到對了為止。不要逼迫自己,對自己寬鬆一點,讓改變自然地、慢慢地發生。 [身]每天或每隔一天做一道新料理,注意季節變化,了解哪些蔬果是當季
Thumbnail
那天,我刻意挑了三個小的三色椒,生活裡的簡單,寶石般的在陽光下,亮了起來。
Thumbnail
那天,我刻意挑了三個小的三色椒,生活裡的簡單,寶石般的在陽光下,亮了起來。
Thumbnail
如果有在糾結吃不吃素,或許可以進來鑑賞我的觀點。
Thumbnail
如果有在糾結吃不吃素,或許可以進來鑑賞我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