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明明排好了一整天的計畫,結果一個突發狀況就全毀。
那些「一定要完成」的清單,常常不只沒幫你減壓,反而讓你焦慮。
因為只要計畫趕不上變化,你就覺得自己失敗了。那有沒有一種方式,既能幫你保持效率,又能在混亂中保持彈性?答案就是——原則。
原則是什麼?
原則不是死板的規矩,而是你隨身攜帶的「人生小秘訣」。它不像計畫要一條一條照著做,而是提供你一個「判斷依據」。當遇到意外或抉擇時,原則會提醒你:「現在該怎麼做比較好?」
比方說:
- 兩分鐘法則:如果一件事能在兩分鐘內完成,就立刻做掉。
- 明日後悔檢測:如果你明天會後悔今天的選擇,那就別做;如果會感謝自己,那就馬上行動。
這些原則之所以管用,是因為它們簡單、好記,能在日常裡幫你快速決定,不用花太多腦力規劃。
為什麼原則比計畫更實用?
計畫像玻璃,看似完整,但一旦出現變化就容易碎掉。原則則像橡膠,具備彈性,能跟著環境調整,卻依然維持原本的方向。
生活中最大的挑戰,就是「不確定性」。沒有人能完全預測未來,所以死守計畫反而容易卡住。相反地,掌握幾個簡單原則,你就能靈活應變,在變化中繼續前進。
而且,原則能讓你避免陷入「計畫拖延症」——光是花時間規劃,卻遲遲沒有行動。因為只要有原則在,你隨時都能立刻做點什麼,保持行動力。
原則和計畫,其實相輔相成
當然,這不是說「計畫沒用」。長期目標還是需要計畫來支撐,比如投資理財、職涯規劃、健身進度,這些都需要設計清楚的步驟。
但如果只有計畫,沒有原則,你很容易在意外中迷路。反過來,如果只有原則,卻沒有計畫,你的努力就像四散的水流,無法匯聚成河。
最好的方式,是讓計畫負責大方向,把原則當作日常指南。
- 計畫告訴你要往哪裡去。
- 原則確保你每天不偏離方向。
這樣一來,你既能應付眼前的突發狀況,又能穩穩往目標邁進。
原則的力量,在於它的簡單和持久。它不會因為環境改變就失效,反而能陪你適應各種挑戰。當你把原則養成習慣,你會發現,生活變得更輕鬆、更有掌控感,而大計畫也更容易落實。
所以,別再只靠死板的計畫了。從今天開始,挑幾條適合自己的原則,放進你的「人生錦囊」裡。
今日重點
📍 原則比計畫更能應付生活變化
📍 原則簡單好記,幫助快速決策
📍 計畫制定方向,原則保持行動力
📝經驗分享
在這個時代,網路上的大小平台幾乎都在強調各種管理策略,如時間管理、企劃管理、專案管理等等。這些方法的核心目的,都是希望透過事前規劃,讓事情能更有效率地完成。的確,計畫常常被設計得縝密細緻,看起來幾乎不會出錯。然而,真正進入執行階段時,結果往往並沒有如預期般順利。
原因很簡單——生活中充滿不可控的變化。無論計畫再怎麼完美,只要環境或條件稍有不同,就可能被打亂。這時候,「原則」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原則不是死板的規矩,而是一種彈性的依據。當事情出現偏差時,它能幫助我們判斷,哪些選擇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哪些需要調整。
換句話說,計畫和原則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計畫提供方向與結構,但若沒有原則,就缺乏應變的彈性;而原則雖然能給予靈活度,但若缺少計畫,行動就容易分散,無法聚焦。最理想的做法,是在縝密計畫中留下一些空間,讓原則來引導,確保大方向不偏離,同時保持彈性處理突發狀況。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希望
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