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剛進現在這個公司上班,當時在辦公室有另一個原住民男同事,但他的工作態度偏free,主任某次對著我說,我跟他都是原住民,為什麼工作態度差這麼多?
我說,主任,這跟種族,沒有關係,是他個人習慣問題,不是「原住民」的差異。
其實我是混的,我爸是外省二代,我媽也是混的原住民,所以我在小時候,其實自我認同是偏一般台灣人的,因為我生活在外省人阿公三代同堂的家庭,家裡平常是講台語和國語,並沒有受到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的教育,我只知道,我外公是原住民,外婆長的很像原住民但似乎是山東人二代(?!)。所以我對我自己是不是原住民?我是什麼種族?我應該怎樣?沒有太多想法。我覺得我就是,我爸媽的小孩,我就是我。
所以當有人跟我說原住民怎樣時,我認為都是刻板印象,但這個刻板印象跟其它的刻板印象也差不多,就是過去很多的不好,影響到後面的好。但不管是哪種刻板印象,我們都應該盡量保持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或許主任只是想要稱讚我,但卻用錯比喻。而那位同事是真的很懶散。
如何在同一個工作場所,卻不被影響呢?
其實大家的職場文化,都八九不離十吧,如果主管能不那麼鄉愿,公司老闆除了員工福利也很重視員工的工作態度,就不會養成劣幣驅逐良幣,要爛一起爛的生態環境。
但很難,台灣的職場文化,尤其是公務單位,特別容易成為鄉愿生態圈,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認真工作那就多做一點。久了,再傻也知道要怎麼裝怎麼演怎麼推事,但更傻的就會一直火大生氣,一直怨嘆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不公。
如何在同一個工作場所,卻不被影響呢?我認為是,專注自己的事,不是你的事,別管。喜歡做善事,當好人,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在職場上發光發熱。除非你是自營業,創業者,自己是老闆;身為一個小上班族,就演好自己的職務就好,我自認我有把自己的業務內容做好,我有為自己領的薪水負起責任,也不給人添麻煩。但別想加不是我的工作給我,因為我只演我自己,我不演可憐的社畜,把身心都搞壞,只為領那一份發不了財的薪水。我認為真正的富足,並不是把一天8小時的工作做的天花亂墬,而是工作和生活能取得平衡,並且保持健康狀態。
回到那位同事,今天假日大家一起打工,他老兄一早7點半就喝酒,然後姍姍來遲嘴上還說沒關係。我先是當面告訴他,我們的工作是一起做的,他不能這麼晚才到,另位同事則是發現他臉都是紅的才問他是不是喝酒。我也把這狀況跟主管說,我說如果有下次,希望不要排他跟我一起工作。至於主管要怎麼處理,我不過問,也不是我能管的。總之,不要干擾我就好,要喝要懶要廢都自己一邊去,不要影響我都好。
這二天賺零用錢賺的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