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川真由美女士的著作《50歲開始綻放的人,50歲止步的人》並非將50歲這個人生里程碑視為「晚年」的開始,而是引導我們將其視為「人生真正的樂趣從此展開」的充滿希望的全新階段。
這本書之所以迷人,在於它不流於抽象的精神論,而是透過具體的行動和思維方式,教導我們如何積極看待年齡增長,邁向更豐富、更充實的生活。
從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50歲世代確實是容易面臨許多挑戰的時期,例如體力下降、疾病、子女教育、父母照護、工作責任、職業迷茫、人際關係以及財務擔憂等。然而,正因為身處這個時期,才更應重新審視人生的優先順序,並透過「健康」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來追求內在的充實,這才是活出豐盛人生的關鍵。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從50歲開始讓人生「綻放」呢?
讓我們深入探討書中提倡的八個引人入勝的思維方式和行動秘訣。
50歲後讓人生「綻放」的八大秘訣
- 不隨波逐流,忠於自我
或許在20歲到40歲之間,您曾為了公司或育兒等,竭盡全力去滿足他人的期待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然而,這些都只是暫時性的。從50歲開始,不需再在意他人的眼光,忠於自己的情感而活,才是最重要的。舉例來說,書中建議我們不要強迫自己去做不喜歡的工作,而是應該跟隨「好像有點意思」「想試試看」這樣的好奇心和興奮感,抱著「實驗的心情」輕鬆地去嘗試。比起執著於成功與否,享受過程本身才是找到真正想做之事的最短路徑。 - 50歲後才更應該懷抱遠大夢想
夢想和目標常被視為年輕人的專利,但本書卻強調,其實50歲以後才更應該擁有遠大夢想。步入50歲,您會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對世界的判斷也比年輕時更為冷靜。因此,您更有可能在不徒勞掙扎的情況下,以更有效率、更符合自己步調的方式,實現一些宏偉的目標。夢想和目標不單是為了達成其本身,它更是讓我們全心投入地活在當下的強大動力。 - 運用「稻草富翁策略」創造新價值
考慮再就業或獨立時,與其從零開始,不如運用自己現有的「價值」為基礎,創造新的價值,這便是「稻草富翁策略」。這就像日本童話故事一樣,用自己擁有的、他人需要的東西去交換。日本漫畫家柳瀨嵩先生,以繪畫為核心,經歷了多種職業,最終在50歲時創作了《麵包超人》並大獲成功,這個例子雄辯地說明了此策略的趣味性和可能性。只要持續思考如何「幫助他人」、「帶給他人喜悅」,新的工作和價值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 預先為人生規劃「退路」
雖然社會上常有「製造退路的人會失敗」、「認真挑戰就應斷絕後路」等說法,但50歲以後,為自己準備好退路作為「避免不幸的保險」,反而是明智之舉。例如,將所有退休金投入新事業,一旦失敗就無法生活,這種情況下的高風險是不必要的。如果預先規劃好「萬一不順利就這麼做」的方案,就能更輕鬆地、無心理負擔地踏出新的挑戰。 - 人際關係:不以利害, 而以「快樂」為基準選擇 在50歲以後的人際關係中,不應再以對方是否「有能力」、「能帶來利益」等利害考量為基礎,而是應特別重視選擇那些讓您感到「興奮」、「舒適」的人。日常壓力的主要來源多為人際關係,因此選擇與相處愉快的人為伴,有助於維持精神穩定。與其像年輕時一樣勉強維繫關係,不如珍惜那些無需努力也能自然延續的關係。
- 勇於「放下」不喜歡、不擅長的事物
不少人一生都受「工作再不喜歡也該做」、「不擅長也該克服」等長期的「僵化觀念」所束縛。然而,人生是有限的。從50歲開始,您應該拋棄這些觀念,積極地放下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物。心靈有了餘裕,就更容易發現真正想做的事。停止將時間花在不願做的事上,將想做的事擺在最優先,人生將因此而產生巨大轉變。 - 50歲後,以「普通人」身份與人連結
擺脫了公司職稱和上下級關係,以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平等地與人建立聯繫,這種意識非常重要。年輕時可能很重視頭銜,但退休後,您將擺脫這些束縛,能更自由地與形形色色的人建立連結。不擺架子、不虛張聲勢,而是謙虛、充滿關懷、以自然的方式與人相處,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有研究結果顯示,人際連結對人的幸福和健康影響最大。 - 50歲後,秉持「享受者為王」的理念
人生前半段往往充斥著學業、收入、婚姻等方面的競爭與比較。然而,人生後半段,這些都不再重要。最幸福、最充實的人,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每天都充滿笑容地享受生活的人」。 50歲以後,當您能獲得較長假期時,旅行、短期留學、志工服務、工作體驗等,許多過去未能實現的經歷都變得可能,視野也將因此拓寬。抱持著「人生只剩下一年」的緊迫感,不再拖延現在想做的事,積極去實踐,您的人生終點便會充滿「啊,真快樂」的感嘆。
「玩樂般地生活」的生命態度
所有這些觀點都指向一種「玩樂般地生活」的生命態度。工作、興趣、乃至於生活本身,都能轉化為讓您感到「快樂」、「有趣」的「玩樂」。本書暗示,工作就像一場透過「取悅他人」、「幫助他人」來收集金幣的遊戲,而那些真心覺得這場遊戲有趣的人,才是人生的成功者。
50歲後「綻放」的人生,並非指社會地位提高或賺取大量金錢。它指的是那些不強求、不勉強、自由自在地發展自身潛力,並擁有全心投入每一天的人。
正因為是人生的下半場,我們才能夠擺脫責任和人際關係的束縛,真正意義上地「活出自我」,盡情享受人生。即便您覺得現在的生活會永遠持續下去,總有一天會退休,也會從育兒的重擔中解脫。屆時,思考並實踐「什麼才是自己優先要活的方向」,您的後半生也必將「綻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