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記憶的步伐——談失智長者走失的預防與應變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台灣的失智老人失蹤案件數量逐年增加,但大部分的失蹤者最終都能被尋回。

具體來說,2024年全台失蹤長者中有5,279人,其中1,788人為失智症患者。雖然警方的尋獲率接近100%,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失智者在尋回時已經不幸去世。

raw-image


在過去的幾年中,失智症患者的走失事件顯著上升,從2019年到2023年,累計有近7,000人次失蹤。至2023年,仍有47人未能尋獲,這些案例對於家屬來說是極大的痛苦。

因此,雖然大部分失智老人最終能被找到,但仍有一些案例是無法尋回的,這突顯了對於失智症患者的關注和預防措施的重要性。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一個許多失智症家庭都面臨的共同挑戰——失智長者走失問題。


這是一個沉重、但也充滿希望的議題。我們常說,失智症是一場遺忘的旅程,但對家屬而言,這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守護。

當我們最愛的家人逐漸忘記回家的路,心中的焦慮與無助感可想而知。但請相信,我們不是孤單面對。

今天這場講座,我將與大家分享如何從專業角度,運用正確的知識與工具,為我們的家人編織一張安全的防護網。



---


### 第一章:危險的訊號——洞悉失智症走失風險


失智症患者走失並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織而成。

理解這些原因,是我們展開預防的第一步。


首先,最核心的原因是定向感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分不清方向、容易迷路」。

失智症會破壞大腦中負責空間記憶與導航的區域,讓長輩即使在熟悉的環境中,也可能突然失去方向感,認不得回家的路。


其次,遊走行為是另一個關鍵。

許多失智長者會無意識地走動,這可能源於內心的焦慮、坐立不安、或是在尋找某個「不存在」的事物,例如想去上班、找尋過世的親友等。


此外,高風險情境與時間點也值得我們警惕。

根據統計,走失最常發生在黃昏時分(又稱「日落症候群」),此時光線昏暗,長輩的情緒和認知功能都容易變得混亂。

其他高風險情境還包括更換居住環境、參加大型活動、或是家屬暫時離開的空檔。



---


### 第二章:打造安全網——從預防到應變的實用策略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我們能從居家環境、外出安全與科技輔助三個面向,為長輩打造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


1. 居家環境調整


我們應該將家中視為一個安全的堡壘。

首先,在門口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誌或加裝門鈴提醒,提醒家人長輩即將外出。

在台灣,有些家屬會在門口貼上「請勿隨意外出」等字樣,並利用門口的小物發出聲響,如風鈴或掛上鈴鐺的裝飾物,當門被推開時,就能即時提醒家人。


此外,將危險物品如鑰匙、錢包、證件等收納在長輩不易取得的地方,減少其獨自外出的動機。



2. 外出安全措施


當長輩必須外出時,我們應盡可能由家人或信賴的照顧者全程陪同。

如果長輩願意,可以讓他們穿上色彩鮮豔、辨識度高的衣服,以便在人潮中快速尋獲。

同時,在他們的口袋中或隨身物品內,放入一張緊急聯絡卡,註明長輩姓名、家屬聯絡方式,以及「有走失風險,請協助通知家屬」等簡短說明。



3. 科技輔助工具


在台灣,有許多專為失智症患者設計的科技與服務,可以有效降低走失風險。


愛心手鍊與愛心碼: 由台灣失智症協會與警察機關合作推動,是目前最普及且有效的防走失工具。

長輩配戴的手鍊上會刻有獨特的編號,當走失被協尋時,警察可透過編號快速連結到家屬資料。

而愛心碼則是一種更為隱密的服務,將愛心碼貼紙貼在長輩衣物或物品上,同樣可透過警察系統進行身分辨識。


GPS定位裝置: 市面上有各種小巧的GPS定位器,可隱藏在長輩的衣物或鞋子中。

這類裝置能讓家屬隨時掌握長輩的所在位置,是應對走失風險的強大工具。




### 第三章:當走失發生時——家屬的心理與實務應變


儘管我們做足了準備,走失事件仍有可能發生。

當下,家屬的反應至關重要。


1. 心理調適:冷靜應對


走失事件發生時,家屬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恐慌與自責。

請務必先保持冷靜,這不僅是為了更有效地處理問題,也是為了避免在焦慮中做出錯誤的判斷。

請提醒自己,這不是你的錯,而是疾病的影響。



2. 緊急應變流程


當發現長輩走失,請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1. 分頭尋找: 在發現走失的第一小時內,動員家人在住家附近的巷口、公園、便利商店等長輩可能經過或停留的地方,進行地毯式搜索。


2. 報警協尋: 立即撥打110或前往就近的派出所報案。

向警方提供長輩的最新照片、衣著特徵、可能前往方向,並說明其為失智症患者,有走失風險。

失智症患者走失不適用「失蹤人口需滿24小時才可報案」的規定,警方會立即立案協尋。


3. 通報相關單位: 向台灣失智症協會尋求協助,該協會設有24小時協尋專線,可提供專業諮詢並協助發布協尋訊息。

此外,也可聯絡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等其他非營利組織。



### 結語:與失智症共舞,而非對抗


照顧失智症長輩的旅程,就像在一個沒有路標的森林中行走。

我們無法改變前方的迷霧,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辨識方向,準備應急的工具,並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光。


今天我們討論的每一個預防措施、每一個應變步驟,都不僅僅是為了預防走失,更是為了讓我們的家庭能更有信心地與失智症共存。

請記住,你們不是孤軍奮戰。

善用台灣社會所提供的資源,將能為你們的照顧之路增添一份安心與力量。


最後,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愛,是唯一不會遺忘的記憶。」讓我們用愛與耐心,為失智的家人,找到回家的路。



### 參考資料清單與驗證


此部分為本文背後的資料來源與查核筆記,將在講稿結尾處獨立呈現。


台灣失智症協會 (TADA)

參考資料: 官方網站「協尋服務」專區,內含「愛心手鍊與愛心碼」的申請流程、協尋專線電話與服務說明。

查核點: 經查證,愛心手鍊與愛心碼的申請服務目前仍有效運作,可透過各縣市警察局偵查隊或台灣失智症協會辦理。服務電話與流程與官網資訊相符。

衛生福利部

參考資料: 官方網站「失智症防治照護網」所發布之衛教資訊,涵蓋失智症成因、常見行為問題(如遊走行為)與家屬照護建議。

查核點: 查證其發布的衛教內容與醫學共識一致,且數據(如台灣失智人口數)皆有持續更新。

內政部警政署

參考資料: 官方網站「失蹤人口協尋」專區,說明失蹤人口報案流程與相關規定。

查核點: 經查證,警政署已明確將「失智症患者」列為可立即受理報案之類別,不受24小時限制,此規定為官方正式公告,且為協尋重點之一。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參考資料: 官方網站「走失協尋」服務說明,提供家屬協尋諮詢、訊息發布等服務。

查核點: 該基金會的協尋專線與服務範圍與官網資訊相符,為台灣失智症家庭重要的民間支援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睿思健康服務中心(Right-thinks)的沙龍
2會員
90內容數
2025/09/18
你知道嗎?深蹲不只是練腿,它其實是全身性的「黃金動作」! 從核心、臀腿到平衡感,甚至連日常搬東西、避免腰痠背痛,都能靠它大幅改善。 🌟 正確深蹲 3 步驟 📌 深蹲的 3 大好處 ⚠ 常見錯誤小提醒 🏋️‍♀️ 建議
Thumbnail
2025/09/18
你知道嗎?深蹲不只是練腿,它其實是全身性的「黃金動作」! 從核心、臀腿到平衡感,甚至連日常搬東西、避免腰痠背痛,都能靠它大幅改善。 🌟 正確深蹲 3 步驟 📌 深蹲的 3 大好處 ⚠ 常見錯誤小提醒 🏋️‍♀️ 建議
Thumbnail
2025/09/17
當你想到「巧克力」,是不是腦中浮現甜膩的牛奶巧克力? 其實,黑巧克力才是真正對健康有益的「隱藏版超級食物」✨ 💡 黑巧克力的 3 大健康益處 🍴 怎麼吃才對?
Thumbnail
2025/09/17
當你想到「巧克力」,是不是腦中浮現甜膩的牛奶巧克力? 其實,黑巧克力才是真正對健康有益的「隱藏版超級食物」✨ 💡 黑巧克力的 3 大健康益處 🍴 怎麼吃才對?
Thumbnail
2025/09/16
「醫生,我的腳趾甲又發炎了,是不是要拔指甲啊?」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痛苦經驗 👉 **甲溝炎(俗稱「凍甲」)**。 🔎 甲溝炎迷思大破解 ✂️ 正確剪指甲的黃金守則 🍽️ 飲食與指甲健康的關聯 ⚠️ 指甲異常 = 身體警訊? 🧤 日常小提醒
Thumbnail
2025/09/16
「醫生,我的腳趾甲又發炎了,是不是要拔指甲啊?」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痛苦經驗 👉 **甲溝炎(俗稱「凍甲」)**。 🔎 甲溝炎迷思大破解 ✂️ 正確剪指甲的黃金守則 🍽️ 飲食與指甲健康的關聯 ⚠️ 指甲異常 = 身體警訊? 🧤 日常小提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7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7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
就算是中度智能障礙者,法官還是認為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應該要知道帳戶不能借給別人使用,最後判4個月有期徒刑。
Thumbnail
就算是中度智能障礙者,法官還是認為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應該要知道帳戶不能借給別人使用,最後判4個月有期徒刑。
Thumbnail
臺灣社會最近發生了一起精神疾病患者發作的暴力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這篇文章探討了精神疾病患者暴力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法,並呼籲政府加強相關宣導,民眾注重身心健康。
Thumbnail
臺灣社會最近發生了一起精神疾病患者發作的暴力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這篇文章探討了精神疾病患者暴力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法,並呼籲政府加強相關宣導,民眾注重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天下雜誌〈「大齡小偷」5年增40% 失智長輩偷竊怎麼辦?會被起訴嗎?〉報導中訪談摘要,以及對於其他領域意見、犯罪統計,關於刑事司法程序的補充: 1.對於警察犯罪統計數據的補充說明;2. 「大齡小偷」不等於人人都有失智症;3.偵查法定原則;4.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不一而足;5. 司法精神鑑定
Thumbnail
天下雜誌〈「大齡小偷」5年增40% 失智長輩偷竊怎麼辦?會被起訴嗎?〉報導中訪談摘要,以及對於其他領域意見、犯罪統計,關於刑事司法程序的補充: 1.對於警察犯罪統計數據的補充說明;2. 「大齡小偷」不等於人人都有失智症;3.偵查法定原則;4.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不一而足;5. 司法精神鑑定
Thumbnail
本法旨在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特制定本法。透過警方的保護令程序,可以保護身心受到侵害的被害人,限制犯罪行為人的行動及幹擾
Thumbnail
本法旨在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特制定本法。透過警方的保護令程序,可以保護身心受到侵害的被害人,限制犯罪行為人的行動及幹擾
Thumbnail
怎樣會成為通緝犯 大部分是屬於為了逃避刑責而躲避法官或檢察官的傳喚及拘提,被認定為逃亡或藏匿才被通緝。但也有部分民眾實際上未逃亡或藏匿,也無逃避責任的意思,卻遭到通緝,這恐怕是因為輕忽了法院及地方檢察署的來文,未依據通知按時前往開庭,或居所變更頻繁導致無法即時收到傳票,錯過數次開庭時間或錯過前來執
Thumbnail
怎樣會成為通緝犯 大部分是屬於為了逃避刑責而躲避法官或檢察官的傳喚及拘提,被認定為逃亡或藏匿才被通緝。但也有部分民眾實際上未逃亡或藏匿,也無逃避責任的意思,卻遭到通緝,這恐怕是因為輕忽了法院及地方檢察署的來文,未依據通知按時前往開庭,或居所變更頻繁導致無法即時收到傳票,錯過數次開庭時間或錯過前來執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記者彭可/臺北報導 士林分局天母派出所警員劉致丞(下稱劉員),日前擔服9時至12時勤區查察勤務,於10時50分許接獲通報中山北路七段171號前公車上有民眾需要協助,立即趕赴現場處理。 抵達現場,公車司機表示一名老婦人一直坐在公車上不肯下車,立即趨前關懷,惟該老婦人疑似患有失智症
Thumbnail
記者彭可/臺北報導 士林分局天母派出所警員劉致丞(下稱劉員),日前擔服9時至12時勤區查察勤務,於10時50分許接獲通報中山北路七段171號前公車上有民眾需要協助,立即趕赴現場處理。 抵達現場,公車司機表示一名老婦人一直坐在公車上不肯下車,立即趨前關懷,惟該老婦人疑似患有失智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