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館觀察記|被接住的勇敢:孩子的腳步,愛的重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今天午休時,我和女兒才剛小睡一小時,就被掃地機器人撞門聲嚇醒了。

她明顯沒睡飽,卻怎麼也哄不回去。於是我抱著她出門,決定去附近的親子館走走。


女兒狀態不上不下,不算不開心,也不特別雀躍。進館報到時,一位我常見的老師熱情地與我們打招呼,並對女兒說:「可以抱抱嗎?」


當時她坐在我的背凳上,小手緊緊抓著我,眼神戒備地望著老師。老師沒有強硬,只是用輕柔的語氣再問幾次:「可以抱抱嗎?」

她慢慢地鬆開了一隻手,但沒有舉手。

我的直覺是:她還沒準備好。


老師或許判斷可以試試看,便從背後輕輕抱起她。女兒立刻癟嘴,眼看著就要哭出來。

老師立刻反應:「好好好,回到媽咪的懷抱。」我也立刻接住她,一邊拍拍她、一邊輕聲說:「沒事,媽咪在這裡。」


她啜泣幾聲就穩定下來了。依然緊貼著我,卻又忍不住東張西望。

我看著她的模樣,心裡謝謝老師的敏銳,也謝謝自己願意尊重孩子當下的反應——不是她不夠大方、不是她不夠獨立,而是她還沒準備好。


就在我沉浸在與女兒之間的信任流動時,一對母子進館了。


媽媽抱著看起來十一個月大的男孩進來坐下,他緊緊抓著媽媽的衣服,眼神滿是害怕與不安。

她輕聲說:「你看大家都在玩,你也下來走走呀。」然後開始一點一點掰開他的手,把他從身上放下來。


孩子沒有哭,只是死命想抓住她的手、抱著她的腿。媽媽拍拍他的背:「沒事,大家都在玩。」並移動位置,讓孩子站在地墊上。


我忍不住開口說了一句:「他感覺還沒準備好。」


她溫柔地回我:「沒事啦,他都這樣,多練習就好。」


我沉默了。不是因為我認同,而是因為我知道,我們相信的東西不一樣。


沒多久,爸爸出現了。把孩子抱起,孩子終於看到媽媽,伸長雙手要回到她懷中。

她卻選擇往後坐下,示意先生把孩子放下,讓他自己走過來。


我看著那個還不太穩的孩子,用搖搖晃晃的腳步奔向媽媽。大家驚呼:「哇,好會走喔!」

媽媽也很驕傲地說:「他真的很厲害!」


但我心裡卻難過得要命。

他不是在展示技巧,他是在用盡力氣回到那個他相信會接住他的地方。


他才剛剛貼近媽媽,就又被交還給爸爸。這一次,媽媽坐得更遠。

孩子再次奔跑,這次跌倒了。沒有人起身,他也沒有哭,只是立刻爬起來,繼續朝媽媽跑去。


我看著他奔跑的樣子,眼眶一熱,心裡只剩一句:


「你的表達沒有錯,只是可惜,今天沒有人聽懂你。」


大家看到的,是他學會走路的片刻光榮;我看到的,是一個孩子一次次伸手,卻沒被接住的心碎。


回過頭,我再次抱抱我的女兒,輕聲地在心裡謝謝她:

謝謝妳讓我知道,我可以選擇不這麼做。


也就在這時,一位爸爸走過來,笑著問我:「妳家女兒幾個月啦?怎麼長這麼高!」


我一邊回應,一邊思索著——這位爸爸,其實我早就觀察到了。

他從一進親子館,就一直對自己的孩子說話:「我們進來囉」「要出去一下嗎」「好,抱抱來囉~」


他不是在指揮,而是在對話。讓孩子用語言建立環境感,也建立安全感。

他會給孩子飛高高,也會給鬧鬧的抱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他看著孩子黏在腿邊,笑著說:「奇怪你今天一直要抱抱誒~」

然後,毫不遲疑地伸手,把孩子抱進懷裡。


那種「嘴上調侃、行動誠實」的回應,讓我突然感受到:這不就是一種最自然的接住嗎?


我想,也許他之所以來搭話,不只是因為我女兒長得高,而是——他感覺得出來,我們是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人。

我們都選擇相信,孩子不是在被教會什麼,而是在被陪著長大。



曾幾何時,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多練習幾次就好了」、「習慣了就不怕了」、「孩子就是要訓練才會學會」。

那時我還沒有孩子,我也曾以為,只要足夠練習、足夠堅持,孩子就能變成我們心中希望的模樣。


但後來我慢慢發現,這句話,其實有些瑕疵。


孩子不是為了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而存在的。

他們是獨立的生命,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安全感地圖。

與其不斷訓練他們變得更勇敢、更成熟,我更願意選擇陪伴。


當孩子知道有人願意等他、信任他、接住他——

他自然會在這樣的土壤裡,長出屬於他自己的勇敢。


一場在親子館的觀察,讓我再次確定:

愛,不該被訓練取代。


唯有在被理解與陪伴中長大的孩子,

才會真正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我們投射的理想。




這是女兒10個月大時發生的事。

如今,她已經1歲1個月了,也開始在1歲後慢慢練習放手走路。

我沒有催促她,只是給她安全的室內環境,讓她自己練習、熟悉腳感。

我相信,這樣緩慢卻踏實的步調,才是最適合我們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lowandtrue
3會員
51內容數
成為妻子、成為母親的這條路上,我才發現,最難的是不迷失自己。 這裡記錄婚姻、育兒與內在的成長,在角色與情緒的碎片中,尋回那個真實的我。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點點築起這片小天地,不趕潮流、不急抵達。 我相信,真實地走過的路,會帶來每個真實的你。
Slowandtrue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那個早晨,我被吵醒的情緒淹沒,選擇獨自離開房間冷靜。原以為她會哭、會追出來,卻沒想到她只是靜靜地坐在門外,懷裡抱著紅澡,一聲不吭地等著我。當她輕聲喊出那句遲疑的「媽媽」,我立刻開門蹲下抱住她,向她道歉。那天,我們一起經歷了一場沒有眼淚的修復。我以為她還小,卻發現,她已經懂得等待。
2025/09/11
那個早晨,我被吵醒的情緒淹沒,選擇獨自離開房間冷靜。原以為她會哭、會追出來,卻沒想到她只是靜靜地坐在門外,懷裡抱著紅澡,一聲不吭地等著我。當她輕聲喊出那句遲疑的「媽媽」,我立刻開門蹲下抱住她,向她道歉。那天,我們一起經歷了一場沒有眼淚的修復。我以為她還小,卻發現,她已經懂得等待。
2025/08/12
女兒五個多月時,我決定收起奶嘴,用自己成為她的安撫來源。不是否定奶嘴,而是想給她更真實的連結。戒奶嘴過程中,我們曾失敗、曾妥協,但我選擇溫柔陪伴她找到新的依靠。如今,她夜裡會主動靠近我,或確認我在身邊,不再只是等待物品填滿。我也在這段調整中,更懂她的節奏與需求,建立起更深的信任與親密。
2025/08/12
女兒五個多月時,我決定收起奶嘴,用自己成為她的安撫來源。不是否定奶嘴,而是想給她更真實的連結。戒奶嘴過程中,我們曾失敗、曾妥協,但我選擇溫柔陪伴她找到新的依靠。如今,她夜裡會主動靠近我,或確認我在身邊,不再只是等待物品填滿。我也在這段調整中,更懂她的節奏與需求,建立起更深的信任與親密。
2025/07/30
這是一場女兒與10歲男孩的短暫互動,也是媽媽對身體界線的深刻思索。從一個小小的牽手開始,我學會了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等待、什麼是守護。這篇文章,寫給我的女兒,也寫給和我一樣努力學習的大人。
2025/07/30
這是一場女兒與10歲男孩的短暫互動,也是媽媽對身體界線的深刻思索。從一個小小的牽手開始,我學會了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等待、什麼是守護。這篇文章,寫給我的女兒,也寫給和我一樣努力學習的大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這篇短文探討了牽手與擁抱所帶來的溫暖感受,以及作者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困擾。
Thumbnail
這篇短文探討了牽手與擁抱所帶來的溫暖感受,以及作者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困擾。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描述我與兩個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 通過孩子們的天真行為,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希望透過我的育兒故事溫暖人心,也反映了家庭中的愛與成長的教養歷程。
Thumbnail
描述我與兩個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 通過孩子們的天真行為,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希望透過我的育兒故事溫暖人心,也反映了家庭中的愛與成長的教養歷程。
Thumbnail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