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半工半讀,說句實話,幾乎不可能真正靠它活下去。那些在網上說自己完全獨立、靠打工就能把學業和生活都維持得很好的人,要嘛是中介忽悠你來日本的套路,要嘛就是故意吹牛。聽起來勵志,實際上不現實。
我就拿自己失敗的經歷當例子吧。我父母為了「讓我吃苦」,完全不給我生活費,還說這是鍛鍊。結果就是我不得不自己想辦法活下去。為了能交房租和飯錢,我什麼工都打過:餐飲、藥妝、便利店、清潔、送貨。把法律規定的28小時打滿,一個月收入也就十萬出頭。聽上去不少,但在日本,這點錢根本覆蓋不了生活成本。
別以為28小時只是數字。在日本打工,強度很大。老闆會在一個小時的工資裡,硬塞給你兩小時的活。手沒停過,腦子一片空白。週末一天八小時,平日三天各四小時。白天是滿課的學業,下課後馬上趕去打工,回家已經半夜了。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那種累,不是「加油就能挺過去」的,而是徹底把你掏空。身體需要同等的時間恢復,但現實是根本沒機會恢復。長期這樣下去,我的學習徹底被拖垮。學習本來應該是留學生的重心,可我常常在課堂上犯困,記憶力一塌糊塗。最嚴重的是精神被擊垮,我得了重度憂鬱,多次想過輕生。父母不但沒體諒,還羞辱我,說我不好好學習,在國外瞎混,連N1都考不過。我最後考過N1用了五年,但我很清楚,如果能專心學習,一年半到兩年就夠了,三年能學得非常扎實。打工浪費掉的,就是這些寶貴的時間。
我也算了一下帳:十萬日圓出頭的月收入,扣掉房租、水電、交通、手機,基本所剩無幾。有時候甚至吃飯都得精打細算。這樣透支身體,換來的只不過是一個「勉強能活下去」的局面。說白了,打工不但沒有幫我走向獨立,反而把我的學業、健康和未來都拖下了水。
有人可能會說:「打工是鍛鍊啊,可以積累經驗。」我不否認打工能學到一些東西,比如守時、與人溝通。但當你每天在藥妝店補貨、在便利店站八小時收銀,回家累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時,你會發現所謂的經驗遠不如身體和精神的崩潰來得真切。
我生活在仙台,已經十五年了,現在是一個普通的中年人,有三個孩子。回頭看這些經歷,我覺得很心酸。那時候我硬撐,以為自己能靠毅力熬過去,但事實是,人不是鐵打的。青春和健康一旦透支,很難補回來。尤其是精神上的傷,哪怕後來生活穩定下來,偶爾也還會隱隱作痛。
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提醒那些還在考慮半工半讀的人:別輕信所謂的成功故事。大部分人靠打工根本無法支撐生活,更別說學習進步了。真正能獨立的人,要嘛有家庭支持,要嘛有獎學金、助學金等正當管道。靠28小時打工「自立」,聽起來很燃,但現實往往是把自己拖進深淵。
如果你真的要來日本留學,我的建議是:
第一,盡量先準備好足夠的資金。別把希望全寄託在打工上。 第二,盡快了解各種助學金、學校支援制度,多向NPO或社區組織求助。 第三,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語言和考試可以慢慢來,但身體和精神垮了,什麼都沒了。
我寫這些,並不是要勸大家放棄努力。努力是必須的,但要用在對的地方。不要因為別人的雞湯故事,就把自己推向無底洞。我真心希望後來的人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生活在異鄉,本來就不容易。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盡量活得清醒,不被虛假的光環蒙騙。如果你正在便利店、餐廳、藥妝店裡拼命打工,請記得:你的身體和學業才是最重要的資本。別讓它們被消耗在無休止的勞累裡。
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經歷,沒有勵志,沒有成功學,只有實打實的教訓。希望你看到的時候,能早點醒悟,少走彎路。#日本留學 #半工半讀 #在日生活 #打工經驗 #留學生真實故事 #精神健康 #生活成本 #自立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