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致柔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原文】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有無,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天下之至柔;

「道體」是最柔和的;


馳騁天下之至堅。

卻能遊走於強硬之間。


無有入有無,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從沒有分別到不在意分別,我們知道無為的好處;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道雖然不批判,不插手,卻少有影響不到的地方。


【註解】

「馳騁」天下之至堅:遊走


【解析】

參照第二章,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卻能影響深遠。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48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始都是由道衍生而來,之後開始有
Thumbnail
2025/09/20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始都是由道衍生而來,之後開始有
Thumbnail
2025/09/19
【原文】 上識聞道,勤而行之; 中識聞道,若存若亡; 下識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孺,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箴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Thumbnail
2025/09/19
【原文】 上識聞道,勤而行之; 中識聞道,若存若亡; 下識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孺,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箴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Thumbnail
2025/09/18
【原文】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反者,道之動。 ➡學到一樣,可以類推三樣,如此能觸發習道的機緣。 弱者,道之用。 ➡有所不足,更需要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了分別才衍生出天下萬物,原本沒有分別,才會有所分別
Thumbnail
2025/09/18
【原文】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反者,道之動。 ➡學到一樣,可以類推三樣,如此能觸發習道的機緣。 弱者,道之用。 ➡有所不足,更需要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了分別才衍生出天下萬物,原本沒有分別,才會有所分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見識深又能低調,不完美而有彈性。
Thumbnail
見識深又能低調,不完美而有彈性。
Thumbnail
相較於硬碰硬的比拼,尋求無形層次的突破更具效益。
Thumbnail
相較於硬碰硬的比拼,尋求無形層次的突破更具效益。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介紹拮抗及損補兩種形式,辨識有餘、不足、天之道與人之道。
Thumbnail
介紹拮抗及損補兩種形式,辨識有餘、不足、天之道與人之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道不可感知,卻能運行不竭。
Thumbnail
道不可感知,卻能運行不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