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狂草聖手的另一面:張旭詩心的婉約表達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春草青青萬里餘,邊城落日見離居。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雲間一紙書。---唐-張旭〈春草〉 此詩僅四句二十八字,然其所營造之意境,卻涵容了無窮的情感與想像。首句以「春草青青」起興,鋪寫萬里無際之景象,春草既代表著自然的繁茂與生命的延續,也象徵著離愁的綿長。綠色的春草在詩人筆下不僅是季節的符號,更是心境的外化。

次句「邊城落日」則轉入蒼茫的場景,將離居之苦放置於邊地暮色之中,使情感更顯孤寂。此時,讀者已能感受到從春草之鮮活到落日之凄清的過渡,詩境由明麗而入沉鬱。 第三、四句進一步揭示內心的矛盾與無奈。「情知海上三年別」,理智上已明白久別難通,距離遙遠,時光荏苒。然而「不寄雲間一紙書」卻流露出感性的嗔怨與深情的渴望。此處的「不寄」,並非全然的指責,而是經歷過盼望而終告失落之後的低歎。

這一層次的情感,正映照出人心常有的矛盾:既能理解現實的阻隔,卻仍難以放下對聯繫與音訊的渴求。正因如此,〈春草〉之所以動人,正在於它不僅表達了單純的思念,更捕捉了人類情感中最難調和的兩難心境。 張旭性情與其藝術人格 要真正理解〈春草〉之深意,必須結合詩人本人的性情與生平。張旭,生於唐高宗、武則天之際,卒於玄宗天寶年間,籍貫蘇州,曾任常熟縣尉與金吾長史,故世稱「張長史」。 張旭素以狂放不羈聞名。他嗜酒而多醉,每逢酣飲之際,便縱情歌舞,呼號放聲,時以鬚髮蘸墨,揮毫疾書。其舉止奇態,使世人呼之為「張顛」。與李白、賀知章等並列「飲中八仙」,更顯盛唐文士生活之瀟灑放達。從這一面向觀之,他是恣意縱橫、豪情無羈的藝術狂人。 然而〈春草〉卻揭示了張旭性情中另一面。這首詩所傳遞的並非酣醉中的狂笑,而是離情別緒的低迴與無奈。這正說明,他的性格並非單一,而是兼具豪縱與細膩。豪縱是其外在表現,細膩則是其內心深處的情感泉源。

更進一步說,張旭之所以能夠成為「草聖」,正因其情感世界極為豐富:他既能將激情化作筆下風雷,也能將柔情凝練於詩句之中。若僅以「張顛」視之,則不免遮蔽了這位藝術家的整體面貌。 書法與詩歌之互映 張旭的藝術成就,尤以書法為最。其草書縱橫恣肆,氣勢如虹。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有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此語道出張旭書法的本質──情感之發洩與心靈之呈現。他的筆墨,不僅是技藝的運行,更是情緒的雷霆化為線條與墨色的具象。觀其草書,如觀風雲奔騰,令人心魂震盪。 與之對比,〈春草〉則展現了另一種抒情方式。詩歌並非縱橫狂放,而是婉約含蓄。春草與落日等自然意象,本是日常景物,然張旭以之寄託離情,營造出清婉沉鬱的氛圍。此處情感的表達不再是瞬間的傾瀉,而是經過思索後的凝練與收斂。於是,我們便看到一種鮮明的反差:書法之狂逸與詩歌之婉約,恰成「書狂詩婉」的奇妙對照。 這種對照,不僅揭示了張旭在不同藝術形式中的收放自如,也凸顯了他創作的本質一致性──皆出於真摯情感。草書是情感的爆發,詩歌則是情感的回旋。二者互為補充,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人格。正因如此,張旭能與李白之詩、裴旻之劍舞並列為「三絕」,因為三者皆以真情為本,各臻其極,成就盛唐藝術的壯麗景象。 手跡真偽之爭 〈春草〉之傳世手跡,素為學界所關注。然就目前所見,情況並不樂觀。 張旭之墨跡流傳極少,今日較為公認者僅遼寧博物館藏《古詩四帖》。然即便如此,其真偽亦非毫無爭議。其他如《肚痛帖》等,多為刻本,難以確證為張旭親筆。至於〈春草〉,迄今未有任何可靠的張旭手跡傳世。網絡或市井間偶見自稱為張旭真跡者,實多為後人臨寫或近代偽托,並無可信之流傳脈絡。 事實上,古代書畫真偽之辨,須從多方面考察:筆法、墨色、紙張、裝裱、題跋、流傳序列,皆不可缺。凡不見於古代著錄者,尤其需持謹慎態度。由此觀之,我們雖然樂於想像張旭如何以狂草書寫〈春草〉,將詩中的深情離愁化作筆下風雲,但在現實中,則只能承認其真跡不存於世。此誠千載之憾,卻也提醒世人:對於歷史文物之鑑定,須有審慎之心,而不可隨俗附和。

今人視角之再認識 從現代角度觀照,〈春草〉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首先,它提醒我們,藝術表達的形式可以是多元的。張旭雖以狂草聞名,卻並非「一藝之士」,而是能夠跨越詩與書兩個領域,皆有動人之表現。他以筆墨揮灑激情,以詩句寄託幽懷,證明了情感在不同媒介之間可以自由轉化。 其次,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具有普遍的共鳴力。離別之苦、音訊斷絕的焦灼,並不因時代之異而改變。即便在今日通訊無比發達的社會,孤獨與等待仍然存在。當人面臨遠距離的分離與失聯,心靈仍會產生類似的惆悵與呼喚。《春草》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仍然動人,正在於它觸及了人心深處的普遍經驗。 更進一步說,〈春草〉使我們重新認識張旭的形象。他的「顛」並非瘋癲,而是全情投入、忘我創作的狀態。他的詩則揭示了他柔情婉約的一面。二者並觀,方能呈現一個完整的張旭──既是草聖,也是詩人;既能縱橫捭闔於狂草之中,也能低徊婉轉於詩歌之間。這樣的張旭,不再只是單一的符號,而是活生生、情感豐富的盛唐藝術家。 總觀〈春草〉,此詩不僅以簡潔之筆捕捉了離愁別緒,更揭示了張旭性情中柔婉的一面。它證明張旭並非僅以狂草名世,而是在詩歌之中同樣能寄寓深情。雖然〈春草〉之真跡未存,徒留千載之憾,但透過文字,我們仍能感受到那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鳴。張旭以狂草揮灑風雲,以詩句寄託幽懷,二者互映,構成了盛唐藝壇上一位立體而光彩的人物形象。 因此,〈春草〉值得我們不僅從文學的角度加以欣賞,更應從藝術史與人性層面加以體會。它讓我們看到:在狂放的外表之下,仍有細膩的深情;在縱橫的筆墨之外,仍有低迴的詩心。這種矛盾而統一的特質,正是張旭之所以成為傳世藝術家的原因。

raw-image
張旭草書

張旭草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20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唐‧蘇頲〈汾上驚秋〉 〈汾上驚秋〉是唐代詩人蘇頲的一首五言絕句,雖僅二十字,卻以極簡意象營造出深邃的意境。以下結合詩人背景、創作語境,並從傳統詩評的「弦外之音」與現代視角雙重路徑,析論其藝術成就。
Thumbnail
2025/09/20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唐‧蘇頲〈汾上驚秋〉 〈汾上驚秋〉是唐代詩人蘇頲的一首五言絕句,雖僅二十字,卻以極簡意象營造出深邃的意境。以下結合詩人背景、創作語境,並從傳統詩評的「弦外之音」與現代視角雙重路徑,析論其藝術成就。
Thumbnail
2025/08/29
本文從「微觀敘事」與「生態觀照」角度重讀韓愈《盆池五首》。此詩寄託晚年心境,體現中唐文人「以小見大」的審美取向。其藝術特色在於白描與擬人化並用、科學觀察與詩意想像結合,並透過層遞結構由物入理。歷代評論肯定其「化小為大」之筆力,近代學者則論其「微觀美學」。
Thumbnail
2025/08/29
本文從「微觀敘事」與「生態觀照」角度重讀韓愈《盆池五首》。此詩寄託晚年心境,體現中唐文人「以小見大」的審美取向。其藝術特色在於白描與擬人化並用、科學觀察與詩意想像結合,並透過層遞結構由物入理。歷代評論肯定其「化小為大」之筆力,近代學者則論其「微觀美學」。
Thumbnail
2025/08/27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為劉禹錫自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朗州十載,重返長安的作品。短短四句,表面看不過是玄都觀賞花之作,實則暗含辛辣的諷刺。
Thumbnail
2025/08/27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為劉禹錫自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朗州十載,重返長安的作品。短短四句,表面看不過是玄都觀賞花之作,實則暗含辛辣的諷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三月春風 冷翠山峰 懷思無窮 邀飲鄰翁   三月春風 滿徑櫻紅 默語犀通 故友心同 學庸2007.03.09/16:58 作品號03-0373-03
Thumbnail
三月春風 冷翠山峰 懷思無窮 邀飲鄰翁   三月春風 滿徑櫻紅 默語犀通 故友心同 學庸2007.03.09/16:58 作品號03-0373-03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這段詩描述了一幅幽靜優美的春日景象,透露著深沉的情感與淡淡的哀愁。這段詩意豐富的文字,不僅勾勒了一幅幽靜美麗的春日風景,更是透露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
Thumbnail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這段詩描述了一幅幽靜優美的春日景象,透露著深沉的情感與淡淡的哀愁。這段詩意豐富的文字,不僅勾勒了一幅幽靜美麗的春日風景,更是透露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
Thumbnail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昨夜輕風微雨 醒著一顆負擔的心 若春花有知  該是笑我的癡 若秋月有知  該為我託情愫 憶往昔  年少輕狂夢 擎劍倚天  笑傲紅塵 如今  老了西撒  齒微髮禿 才猛悟  人生的時季  不知已過多少春秋世紀   學庸93.09.23
Thumbnail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昨夜輕風微雨 醒著一顆負擔的心 若春花有知  該是笑我的癡 若秋月有知  該為我託情愫 憶往昔  年少輕狂夢 擎劍倚天  笑傲紅塵 如今  老了西撒  齒微髮禿 才猛悟  人生的時季  不知已過多少春秋世紀   學庸93.09.23
Thumbnail
三月來臨,帶來了春天的盛景,詩作者感慨萬千,不論是對於自然景物或是心境的轉變。詩中充滿了對於春天美好的描繪和對於過去往事的回憶,以及對於前世經歷的叛逆。文章充滿豐富的情感和意境。
Thumbnail
三月來臨,帶來了春天的盛景,詩作者感慨萬千,不論是對於自然景物或是心境的轉變。詩中充滿了對於春天美好的描繪和對於過去往事的回憶,以及對於前世經歷的叛逆。文章充滿豐富的情感和意境。
Thumbnail
《早春尋李校書》(818年) 中唐 · 元稹 款款春風澹澹雲un5,柳枝低作翠櫳帬(裙)kun5。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bun5。 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纔分hun。 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kun。 這裡來說兩個疊詞! 款款.徐緩貌。唐杜甫《曲江》詩:“穿
Thumbnail
《早春尋李校書》(818年) 中唐 · 元稹 款款春風澹澹雲un5,柳枝低作翠櫳帬(裙)kun5。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bun5。 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纔分hun。 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kun。 這裡來說兩個疊詞! 款款.徐緩貌。唐杜甫《曲江》詩:“穿
Thumbnail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昨夜微微雨,濕了小盆栽的葉尖, 春日總這樣冷不防的來點驚喜
Thumbnail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昨夜微微雨,濕了小盆栽的葉尖, 春日總這樣冷不防的來點驚喜
Thumbnail
品味唐詩《春江花月夜》09
Thumbnail
品味唐詩《春江花月夜》09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