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credit: 故事
《異鄉人》是卡繆的成名作,描述主角莫梭在辦完母親的葬禮之後,跑去游泳、交女朋友、看喜劇電影、去海邊渡假,並在身心恍惚的情況下殺人,最後在拒絕法官與神父要他向耶穌基督懺悔的請求後,於平靜又對人世充滿眷戀的情緒下走向死亡。《異鄉人》的故事簡單又充滿力量,既疏離又荒謬的情節,打動了二戰戰時與戰後的廣大讀者,其中主角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疏離感,得到了多愁善感的戰後文青們的共鳴,可說是卡繆「荒謬時期」的傑作。
在二戰結束八十年後,讀卡繆的《異鄉人》,戰後的失落感已消失無踪,取而代之的,是資本主義下「人人皆社畜」的無奈感:
今天,媽媽死了。也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搭兩點的巴士去,下午就會到…我向老闆請兩天假,以這樣的理由他總不能拒絕吧,但他滿臉不高興。我甚至跟他說:「這不是我的錯」他沒回應…
睡醒的當下,我突然明白在我請兩天假時,為什麼老闆滿臉不高興:今天是星期六…老闆自然而然會想,加上星期天,這樣一來我就有四天假期了,他當然會不高興。但是,媽媽是昨天而非今天下葬,這又不是我的錯,再說,反正周六和周日我本來就放假。當然啦,我也能理解老闆的心情。
在資本主義一切向錢看的前提下,社畜請假請越久,公司的損失就越大,因為在人力極度精簡的現代企業,只要有一個人請假,就會影響公司的運作。以我個人擔任社畜超過二十年的經驗,有客戶在的LINE群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就要隨時回應,不能怠慢,所以即使在放假的時候也要隨時戰戰兢兢的盯著手機。因此,我可以理解主角莫梭請假兩天變成四天連假,會讓老闆不高興的原因,因為請假造成的人力吃緊,都是老闆要承受的損失。會讓主角和老闆對於主角媽媽過世如此冷漠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工商業社會匆忙的節奏所致。《異鄉人》精準的捕捉到現代人冷漠又疏離的人際關係,即使到今天還是會讓人產生很深的共鳴。
最令人難過的冷漠,莫過於主角莫梭和女友瑪莉沒有心靈交流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