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繆 photo credit: 故事
今年真的可以說是我的卡繆之年,從讀《反抗者》被燒到開始,接著讀《薛西弗斯的神話》和《瘟疫》,也是驚豔不已,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接下來應該會一本又一本的把他有中譯本的作品全部讀完。說來很神奇,雖然我沒有正式學過哲學,但是讀《反抗者》卻意外的順利,即使沒辦法全部讀懂,但是順著書中的討論,我赫然發現:居然可以用哲學來討論二戰的得失以及共產主義的問題,原來哲學這麼有用處!受到卡繆的啟發後,又讀了《蘇菲的世界》,現在的我對於哲學充滿興趣,接下來會先從《反抗者》所提到的哲學家當作起點,開始我的哲學之旅。
在華文圈的一個大哉問,就是「中國沒有哲學」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後來稍稍了解世界的歷史之後,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和其他有多重發源地的學問不同,現代的哲學發源地獨一無二、別無分號,就是古希臘;古希臘三哲的著作,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哲學的基礎。不只是古中國沒有誕生出哲學,全世界的其他地區,除了古希臘之外,全都沒有誕生出哲學;所謂的西洋哲學,也是古希臘哲學的延伸,並不是全新的發明。所以「中國沒有哲學」並不是什麼很令人沮喪的事情,請大家淡然處之。
與其計較中國有沒有哲學,不如來欣賞古希臘所發明的哲學,為什麼會如此的迷人。柏拉圖的《理想國》雖然是有點複雜難懂的著作,可是它以對話體寫成的第一章,可說是哲學的最佳入門:以討論正義來開場之後,眾人七嘴八舌的給出他們對於正義的定義,然後在蘇格拉底的嚴格的檢驗下紛紛落敗。比如有人說正義就是「說實話,不欠債」,但是蘇格拉底說「比如說有一個朋友在身心正常時把武器存放在我這裏,但是當他身心失調時要討回這些武器,為了不欠債的原則,我應該把這些武器還他嗎?」這些充滿活力的討論,示範了哲學的基本功夫:提出定義、驗證定義、修正定義、提出新定義。經由這樣反覆討論、修正的過程,我們除了可以看到正義的定義越來越精確之外,討論過程中所考慮到的種種因素,也激發了不同面向的思考,像是討論過程中大家同意「傷害人不是正義」之後,就否定了「對敵人邪惡」這個看似符合正義的行為,因為敵人也是人,不能任意虐待或傷害。
《理想國》的最大貢獻,不是完成了圓滿無缺的學說,而是開啟了大眾參與哲學研究的可能性:只要先清楚定義、驗證、修正基本的概念後,接下來就可以根據這些基本概念進行更深刻的討論,就像蓋房子一樣,一層又一層的蓋上去。和現代哲學研究常常拒人於千里之外不同,蘇格拉底所說的「沒有經過檢驗的人生不值得活」,是希望提供檢驗的方法,讓大家一起來檢驗各自的人生。在《理想國》的第一章,參與討論正義定義的人,除了蘇格拉底和一些文青之外,還有言行粗魯的一般市井小民,讓研究哲學成為全民運動,應該就是柏拉圖腦中「理想國」的第一要務吧!
卡繆的哲學作品,也延續了古希臘哲學吸引全民參與的精神,以平易近人的散文體,讓所有人一起參與他的哲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