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中心的家庭工作:陪伴不只是孩子,也是整個家庭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青少年中心需要做家庭工作?

青少年中心是一個深深扎根在社區的單位。它的存在,不只是提供青少年一個安心的活動空間,更是一座橋樑──串起孩子、父母、學校與社區。很多人以為青少年中心的重點,是課後陪伴、學習輔導、或豐富的活動設計。但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其實和家庭的氛圍緊緊相連。

當父母承受龐大的壓力、當親子之間的溝通陷入僵局、當角色界線不再清晰時,孩子往往就會用情緒或行為表達出內在的混亂與無助。如果青少年中心只專注在「服務孩子」,卻忽略了家庭的影響,那麼支持就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帶來改變。這就像在治癒傷口時,只是貼上繃帶,卻沒有找到出血的源頭。

也因此,家庭工作 成為青少年服務裡不可或缺的核心。它不只是幫助孩子獲得更穩定的支持,也讓家庭整體更有力量。當家庭能重新找回理解與連結的能力,孩子就能安心成長,而整個社區,也會因為一個個被修復的家庭而更加健康與有韌性。

因為我們相信:當一個家庭被看見、被支持,青少年的生命就會閃閃發光。

真實的家庭工作現場

在青少年中心的陪伴過程裡,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情景:

孩子在中心中充滿著活力,盡情展現創意與潛能;然而,一回到家,卻又被捲入爭吵與衝突的漩渦。

在一些家庭裡,情感交流顯得特別稀少。家人之間不習慣表達愛意,日常對話多半圍繞在吃飯、生活起居或規範上。缺乏共同話題,使得成員各自生活、漸行漸遠。當衝突出現時,往往以互罵或指責來回應,氛圍緊繃甚至冷漠。其實,內心深處仍舊在乎彼此,只是無法說出口。對話經常顯得迂迴混亂,缺乏真正的理解,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嘲諷與貶低。甚至有些家庭會選擇安裝監視器,想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卻無意間製造出更深的不安全感與疏離。

也有些父母,明明懷抱著對孩子的期待,卻習慣用嘲諷、指責或否定的方式來表達。久而久之,期待漸漸轉化為失望,甚至是漠視。家庭界線因此模糊不清,有時大人逃避責任,反而讓孩子提早承擔起照顧病弱家人或弟妹的角色,被迫過早成熟。有些父母其實非常努力,會閱讀許多教養書籍、準備各種資源,只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支持;但因缺乏方法或適切的管道,無法真正運用,最後在無力感中轉化為抱怨或責備。這些互動,常常讓親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還有一些家庭,難以展開深度對話;若再加上家人因離世或長期缺席,更讓每一位成員顯得孤單。從小就經歷分離焦慮的孩子與家長,容易逐漸發展出焦慮型、逃避型,甚至是不安全的依附模式。於是,他們表面上可能顯得冷漠、與家人衝突不斷,但在心底,卻深深渴望能被看見、被理解,只是始終缺乏一個安全的出口來表達這份渴求。

社工的角色:成為「翻譯者」

這時候,家庭對話 就變得格外重要。因為孩子的心聲,往往難以直接說出口;而父母的擔憂,也常常隱藏在嚴厲或沉默之中。

於是,社工就像一位溫柔的「翻譯者」:把孩子想說卻說不出口的渴望,傳遞給父母聽見;也把父母藏在責備背後的心疼,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語言。

當彼此終於有機會停下來,真正地「聽見」對方時,衝突就不再只是拉扯,而能慢慢轉化為理解與靠近。這份理解,正是家庭重新連結的第一步。

心智化:從理解自己到理解彼此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 Peter Fonagy 提出的「心智化(Mentalization)」提醒我們:

人能夠理解自己與他人的行為,背後其實是由內在的心理狀態所驅動──例如信念、慾望、情感與意圖。簡單來說,就是「去想關於想法」的能力。

當這個概念擴展到家庭,我們稱之為 「家庭的心智化」。它是一種能力:家庭成員能夠理解與反思自己與彼此的內在狀態,並在互動中帶來更多理解與包容。

這包括:

· 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父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壓力、焦慮或疲憊,可能影響了語氣與態度,甚至無意中加劇親子衝突。

·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父母能夠看見,孩子的哭鬧、叛逆或退縮,其實可能源自恐懼、沮喪或缺乏安全感──而不是單純「故意搗蛋」。

    當家庭逐漸發展出這樣的「心智化能力」,對話就不再只是情緒的碰撞,而能成為理解彼此的橋樑。而這樣的橋樑,正是家庭重新走向連結、愛與支持的基礎。

    家庭工作不是「修理」父母或孩子。很多家庭一開始以為社工要「指責」他們,但家庭工作的目的不是批評,而是:創造一個安全空間、讓彼此被看見、幫助親子重新連結。因為 被看見,才有被理解的可能;被理解,才有改變的契機。

當家庭被看見,孩子就能安心成長

在青少年中心的陪伴裡,我們一次又一次看見,當家庭得到支持,孩子的眼神會變得更加明亮,步伐也更加穩定。家庭工作,不是要挑出誰的錯,而是要讓彼此在安全的空間裡,被傾聽、被理解,重新找到連結的可能。

因為,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課業的幫助或一個活動的場域,更需要一個能承接他、支撐他的家。或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裡受過傷,但只要願意開始修補,愛就能再次流動。而青少年中心,正是陪伴家庭一同走過、慢慢找到力量的所在。

當一個家庭被看見,孩子就能安心長大;當一個社區有更多被支持的家庭,社區也會成為真正的避風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振心之語|被看見,是療癒的開始
18會員
35內容數
嗨,我是振穎。一路走來,我在社工、督導到教練的角色中,看見好多故事:家庭的拉扯、青少年的心聲、團隊的挑戰。也因為這些經歷,我更相信——被看見,就是療癒的開始。這裡是【振心之語】,我想和你聊聊 NLP、教練、家族治療,以及那些關於成長與關係的小啟發。希望透過文字陪你走過卡住的時候,也一起看見更多可能。
2025/08/16
在忙碌的生活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與身體的聲音。反思,不只是檢討或回顧,而是一種帶著接納、結構與行動的自我對話。當我們透過身體覺察,看見情緒背後的需要,再結合教練式提問,把想法化為具體行動,就能讓答案一步步靠近自己。這份覺察不僅帶來清晰與力量,也幫助我們在混亂中找到方向,走向更真實、更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8/16
在忙碌的生活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與身體的聲音。反思,不只是檢討或回顧,而是一種帶著接納、結構與行動的自我對話。當我們透過身體覺察,看見情緒背後的需要,再結合教練式提問,把想法化為具體行動,就能讓答案一步步靠近自己。這份覺察不僅帶來清晰與力量,也幫助我們在混亂中找到方向,走向更真實、更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8/05
學習的初衷 在報名前參加 ICA 團隊引導法-ORID 團隊共創法的學習時,我心中其實帶著一個渴望——究竟要怎麼引導,才能讓我的團隊在不受個人內在情緒或團體動力牽動的情況下,自在而真誠地展開對話? 那時的我,滿懷好奇,也藏著一些不安。或許是身為團隊領導者的焦慮,總希望一切順利、有序,做好領導者該
Thumbnail
2025/08/05
學習的初衷 在報名前參加 ICA 團隊引導法-ORID 團隊共創法的學習時,我心中其實帶著一個渴望——究竟要怎麼引導,才能讓我的團隊在不受個人內在情緒或團體動力牽動的情況下,自在而真誠地展開對話? 那時的我,滿懷好奇,也藏著一些不安。或許是身為團隊領導者的焦慮,總希望一切順利、有序,做好領導者該
Thumbnail
2025/08/04
在許多團隊中,總會出現一種難以言喻的「冷」。沒有明顯的衝突,卻也沒有熱絡的互動;大家彷彿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像隔著一層薄霧,氣氛安靜、凝結,甚至帶著些許疏離。 中午休息時間,辦公室的會議桌上,靜悄悄的。沒有人聊天,沒有人笑。每個人低著頭,專注地操作著自己手上的 Switch,一人一機,像是各自築起了
Thumbnail
2025/08/04
在許多團隊中,總會出現一種難以言喻的「冷」。沒有明顯的衝突,卻也沒有熱絡的互動;大家彷彿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像隔著一層薄霧,氣氛安靜、凝結,甚至帶著些許疏離。 中午休息時間,辦公室的會議桌上,靜悄悄的。沒有人聊天,沒有人笑。每個人低著頭,專注地操作著自己手上的 Switch,一人一機,像是各自築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爸媽和孩子進行單獨約會非常重要,有助於孩子感到存在、安全、歸屬、價值和成就感。透過高品質的相處,可以減少手足競爭機會,建立親子連結。建議爸媽們固定時間進行單獨約會,可以在家庭會議討論和決定。
Thumbnail
爸媽和孩子進行單獨約會非常重要,有助於孩子感到存在、安全、歸屬、價值和成就感。透過高品質的相處,可以減少手足競爭機會,建立親子連結。建議爸媽們固定時間進行單獨約會,可以在家庭會議討論和決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