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漫步】陽明山苗圃>>再登七星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第二次登七星山,心境比第一次篤定得多。記得初登時,帶著幾分不安與急躁,總怕自己體力不足,腳步因為慌亂而變得沉重。

raw-image

那時候,每一段石階都像無盡的試煉,氣息紊亂,心中惶惶,彷彿山的高度永遠遙不可及。

raw-image

如今再度踏上這條熟悉的路,心裡卻多了一份篤定與安然,知道要慢慢來,把呼吸調勻,讓自己與山勢相契合。

raw-image

從苗圃出發,天色微微灰白,山霧隨風而起,繚繞在林木之間。一路上樹木蒼翠,枝葉交錯,空氣裡帶著濕潤與清新的氣息。偶爾傳來鳥鳴,像是山林的問候,也提醒著行人,不必匆忙,只要穩穩走好眼前的路。

raw-image

腳踩在濕滑的石階上,我提醒自己放慢節奏,每一步踏實,感受腳掌與大地的接觸。隨著呼吸漸漸調勻,身體的緊繃感也逐漸鬆開,心緒隨之平靜下來。

raw-image

走到較開闊的路段,雲霧忽然翻湧,像是白色的浪潮從山谷湧出。回首望去,台北盆地隱約浮現,城市的輪廓若隱若現,彷彿一幅流動的畫卷。第一次登頂時,這樣的景象讓我感到遙遠與陌生,而這一次,卻有一種被山所擁抱的親近感。

raw-image

越往上,風聲漸大,帶來絲絲涼意。身體已經適應了爬升的節奏,沒有再因為喘息而頻頻停下,反而覺得每一步都更輕盈、更穩定。

raw-image

石階彷彿成了引導,帶著我一層層往上攀升,心境也隨著高度逐漸開闊。

raw-image

當終於踏上七星山頂時,心中沒有第一次那種「終於抵達」的慶幸與疲憊,而是一種淡然的喜悅。站在風口處,四面雲霧翻湧,陽光偶爾穿透,將山巒染上銀白色的光暈。這樣的景象,不再是征服的戰利品,而像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對話。

raw-image

山沒有改變,改變的是自己。若說第一次登頂是挑戰,那麼第二次登頂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淨化。當呼吸平緩、心境沉穩,山路便不再是艱難的障礙,而是陪伴前行的旅程。再登七星山,我終於明白,登山的價值不在於速度與高度,而在於途中那份與自己對話後的安然。

raw-image


路線圖

raw-image

高程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12會員
4.7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10/06
今天要走的路線,是從陽明山苗圃,也就是遊客中心,一路走到竹子湖,全程大約1.7公里,花上四十分鐘左右。這段路分為兩段,中間需要穿過一次馬路。由於陽明山的規劃,人車分道明確,所以大部分路程都可以安心走在步道上。從遊客中心出來沒多久,就會來到與七星山步道的插入口,這裡有清楚的路標,很容易辨認。接
Thumbnail
2025/10/06
今天要走的路線,是從陽明山苗圃,也就是遊客中心,一路走到竹子湖,全程大約1.7公里,花上四十分鐘左右。這段路分為兩段,中間需要穿過一次馬路。由於陽明山的規劃,人車分道明確,所以大部分路程都可以安心走在步道上。從遊客中心出來沒多久,就會來到與七星山步道的插入口,這裡有清楚的路標,很容易辨認。接
Thumbnail
2025/10/04
一大早從後山公園出發,天色還帶著清涼的晨光。大樹下的草地綠茵如洗,空氣中混著潮濕的山氣,令人精神一振。走到花鐘時,才發現才不過清晨六點二十五分,公園裡已有人晨練,有的慢跑,有的伸展,整個氛圍帶著一股寧靜卻充滿能量的節奏。往山上走,沿途視野漸漸開闊。站在半山腰,可以遠眺台北市區,社子大橋像一條
Thumbnail
2025/10/04
一大早從後山公園出發,天色還帶著清涼的晨光。大樹下的草地綠茵如洗,空氣中混著潮濕的山氣,令人精神一振。走到花鐘時,才發現才不過清晨六點二十五分,公園裡已有人晨練,有的慢跑,有的伸展,整個氛圍帶著一股寧靜卻充滿能量的節奏。往山上走,沿途視野漸漸開闊。站在半山腰,可以遠眺台北市區,社子大橋像一條
Thumbnail
2025/10/03
台北的城市散步路線,總是能在不經意間串起歷史、人文與自然。這一段行程,從幽靜的台北植物園出發,途經清代遺跡、日治時期建築與當代藝術館舍,最後回到熱鬧的台北車站。一路走來,像是在翻閱一本城市的厚重記事簿,每一頁都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氣息。植物園入口:城市中的綠色門扉走進植物園入口,彷彿走入一個與城
Thumbnail
2025/10/03
台北的城市散步路線,總是能在不經意間串起歷史、人文與自然。這一段行程,從幽靜的台北植物園出發,途經清代遺跡、日治時期建築與當代藝術館舍,最後回到熱鬧的台北車站。一路走來,像是在翻閱一本城市的厚重記事簿,每一頁都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氣息。植物園入口:城市中的綠色門扉走進植物園入口,彷彿走入一個與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24年是充滿變化和勇於突破自我的一年。從衝日本爬山到轉換兩份工作,竟然忽然就挑戰玉山主峰!分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爬玉山的方式、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清單,準備好後,就可以出發啦!
Thumbnail
2024年是充滿變化和勇於突破自我的一年。從衝日本爬山到轉換兩份工作,竟然忽然就挑戰玉山主峰!分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爬玉山的方式、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清單,準備好後,就可以出發啦!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離職倒數10天 #同一座山爬三次才體會的風景 昨天因為工作關係 去爬了內湖的金面山 算是一座難度不簡單的山 - 爬的過程 手不能拿著手機 因為需要手腳並用攀岩 非常挑戰🤗 - 除此之外 這也是我近期第三次爬這座山🥸 - 但其實在我上一次爬完這座山 心裡想的其實是 這輩子應該可以不
Thumbnail
#離職倒數10天 #同一座山爬三次才體會的風景 昨天因為工作關係 去爬了內湖的金面山 算是一座難度不簡單的山 - 爬的過程 手不能拿著手機 因為需要手腳並用攀岩 非常挑戰🤗 - 除此之外 這也是我近期第三次爬這座山🥸 - 但其實在我上一次爬完這座山 心裡想的其實是 這輩子應該可以不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