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如果有一天出門發現忘記帶手機,你會感到心慌意亂或魂不守舍嗎?相信許多人一定會感到焦慮不已,因為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比任何的人際連結更加重要。
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被手機掌控,寧可整天沈迷於手機裡的網路世界,也不願意花時間好好思考生命中的許多課題?閱讀《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這本哲學書,猶如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身為職業哲學家的作者谷川嘉浩從哲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觀點出發,帶我們展開一場自我探索的冒險旅程,並且鼓勵我們對自己的思考隨時保持警覺,在具備多元的知識的前提下用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去思考事情的多元面向。
作者提到在手機的網路時代,我們似乎處於「隨時在線」的狀態,我們誤以為上網就能隨時與人產生緊密的連結,其實正是錯失了體驗孤獨的機會,而為了追求更多的認同與存在感,反而讓我們的內心更難沈潛,心緒也更容易波動與焦慮。
書中提到英國詩人約翰・濟慈提出的「消極能力」概念,指的是「不抵抗的能力」,也可以簡單理解成「不做結論、停留在糾結狀態的能力」。
我們總是想要從各種生活的糾結中逃離,但其實偶爾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能讓自己可以不妄下定論,以避免陷入狹隘的思考與偏見。
我認為這個想法很值得認真看待,因為我們總是很容易胸有成竹地對一件事情表達明確的態度,但其實適當地保持一種自我懷疑及藉由自我對話能汲取更嶄新的思考與感受,而這樣的過程雖然不見得令人感到愉悅,但「擁抱糾結與未知」確實能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也享受孤獨重新塑造我們的過程。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有點晦澀難懂,但我非常慶幸自己很有耐心地跟著作者的文字一同進入哲學的思考領域,也逐漸懂得作者提到關於「孤獨」與「寂寞」之間的區別,也希望大家在閱讀過這本書之後能拋開自我封閉的思考模式,並且藉由「嗜好」讓我們懂得享受孤獨及拋開過度的自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