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說,「它」就是你手掌上的手機。
現在的生活離不開手機。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娛樂,我們都需要它。但是在2017年的研究指出,即使沒有用手機,它的存在就會讓我們分心,並且降低我們的認知能力。本篇文章要分享研究的實驗和建議措施。
研究是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心理學家阿德里安.沃德(Adrian Ward)博士主持。
研究指出,擁有智慧型手機會占用有限的認知資源影響每個人的注意力,從而變相導致「腦力流失」,不只影響執行任務的效果,甚至會讓人無法投入其他任務。即使有意識地控制注意力,手機的存在也會不自覺地消耗注意力。
Adrian博士解釋,我們身處在大量資訊包圍的世界,如何處理以及應用這些資訊會影響每個人的行為與認知,包括決策策略、目標追求、自我調節等。
一個人處理資訊的能力被稱為認知能力,而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取決於與「工作記憶」和「流體智力」。「工作記憶」指的是我們大腦的一種認知系統,負責處理與目標/任務相關的資訊。「流體智力」指的是一個人推理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並非屬於「晶體智力」這種本來已經學會的技能。
這兩種特質很像電腦的CPU,可以解決電腦正在進行的任務。但也和電腦一樣,我們的工作記憶無法同時處裡太多的任務,因此大腦會有「工作記憶容量」的限制。
而經過以下實驗的證實,光是手機的出現不只占用我們大腦的CPU(占用我們的工作記憶,影響我們分析資訊、做出決策等能力),也會增加大腦的負荷,導致精神疲勞與壓力。特別是對那些高度依賴手機的人來說,這種影響更明顯。
Adrian博士設計了兩個實驗來測試手機的存在對認知能力的影響。
在第一個實驗中,測驗者被要求將手機放在不同的位置,包括桌上、口袋或包內以及另一個房間。結果顯示,手機的存在會顯著降低參與者的工作記憶容量和功能流體智力,即使他們並未實際使用或考慮使用手機。(Ospan是檢測工作記憶容量的測驗方法,分數越高代表可用認知能力越強。)
第二個實驗重複了第一個實驗的設計,並進一步探討了個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對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那些對手機依賴程度較高的測驗者,在手機存在的情況下,認知能力減少得更為明顯。這些人需要更多的認知資源來抑制對手機的注意,從而影響了他們對其他任務的專注。(Go/No-Go測驗是檢測參與者的持續專注力,反應時間(灰色部分)越短代表持續專注力越強。)
Adrian博士建議,為了減少手機對認知能力的負面影響,可以採取以下3種措施:
你可以試試這麼做:
但如果你嘗試了以上的方法卻還是很想用手機,可以試著反思:「為什麼在念書的過程中會想用手機?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用手機,或是透過其他方式滿足想用手機的慾望?或是有沒有可能是環境中的提示造成你想玩手機?」
永遠永遠不要挑戰人性!
《原子習慣》中寫道:「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就比較容易自我克制。」與其跟誘惑硬碰硬,不如先採取預防措施減少意志力的消耗,反而是正確駕馭意志力的作法。
學習讓手機成為你的幫助,而不是你的阻礙。
(想學習如何運用手機幫助念書,請閱讀《高效率 x 高效率讀書法:心智圖 + 主動回憶》)
~想了解「如何」讀書、考試,歡迎加我的Line聊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