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 準備啟動:45 分鐘線上課程《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行動的第一步》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真的是非常感恩,又有一段時間與空間可以用來創作內容。這讓我感到很開心,因為能透過這樣的方式,把自己的經歷、體悟與學習記錄下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玩的過程。

有時候,正是在記錄的過程中,會意外獲得許多不同的靈感與 idea,讓思緒有了新的延伸與啟發。

好,所以目前接下來的方向,就是要把書籍的方案做一個新的整合。因為現在有聲書要調整為線上課程,而這個線上課程目前規劃為 45 分鐘,並以 Zoom 的方式進行預錄。完成預錄之後,它不僅僅是一段課程,而是能夠凝聚價值的一個 Project,也可以說是一個 Offer。

我在這裡學到的一個重點是:你賣的不只是產品,而是一個 Offer,一個完整的提案。目前規劃有三種不同的提案方案:一本、五本、十五本,整體方向就是以此為基礎推進。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原先若是與出版社合作,往往需要在許多面向互相配合,例如書籍定價或方案設計等,都必須看對方是否接受我們提出的 Offer。但如果今天你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就能完全自己掌控,也能自由發揮,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正是我覺得很棒的地方。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線上課程本身。對我來說,收音品質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為好的收音能大幅提升學員的聽課體驗。這堂課程的長度規劃為 45 分鐘,名稱我已經想好了,叫做《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行動的第一步》。

之所以設定 45 分鐘,是因為我記得當初錄製有聲書時,總共花了將近六個小時,時間成本非常高。雖然那是一個很完整的教稿方式,但以目前的規劃來說,不可能再花那麼多時間。因此,我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形式,能更自由地發揮,並且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核心價值傳達出來。

課程的主軸會聚焦在「行動的第一步」,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培養閱讀習慣。我會分享我推薦的書籍,以及我自己在閱讀中得到的一些心得、體悟與發現,快速整理後以線上課程的方式傳達。整體設計不複雜,卻能直接帶來啟發。

在執行方式上,課程會製作成非公開影片,並透過 email 傳送給購買者,形成一個私密而專屬的學習管道。

此外,在方案設計上,特別有一個「15 本方案」。這個方案相對特別,因為如果一次能銷售 15 本,只要累積到 10 個單位,就等於 150 本的銷量,進展會非常快。因此,後續表單也需要重新調整與設計,才能配合新的策略方向。

表單的部分,我打算再製作一個 Google 表單,把我的 Offer 提案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的方案。這樣的調整我覺得蠻好,因為原本那個方案已經送給出版社,但目前還沒有收到回覆。既然如此,我也不打算停下來,而是先自己動手來做,掌握主導權。

這過程中,我很感恩的一點是,可以把正在做的事情透過文字記錄下來,最後變成部落格內容。這樣既能留下軌跡,也能幫助自己整理思路。

今天我還計劃看完兩支影片,其中一支是我很喜歡的一位知識型 YouTuber,他經營線上讀書會,也推出了新的課程與方案。雖然我沒有完全深入了解,但我認為有人願意持續經營知識內容付費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關鍵就是「如何變現」。他分享的一些概念我也覺得很有啟發,例如:如果一個方案沒有人購買,就要適時調整。

至於我自己的想法則比較單純:先做出來。如果有人購買,那就算是賺到;如果沒有人購買,再去觀察怎麼調整。這樣至少行動已經開始,而不是停留在空想。

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常常投入很多時間製作內容,卻沒有做好推廣,沒有讓更多人知道或願意購買。這正是我接下來需要去調整和補強的重點。

不過,如果仔細想想,最終還是需要行銷。就像我目前的方案——Inside Stuff,如果我只是持續創作,卻沒有推廣行銷,那麼自然會遇到瓶頸:沒有人知道、也就沒有人購買。

因此,接下來我打算在社交媒體上多做一些推廣,讓更多人看見這些內容。比如說 IG 的限時動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它的特點就是即時、真實,想分享什麼就直接分享,把過程記錄下來。我覺得這樣的真實分享,不僅能拉近距離,也能讓更多人自然地認識這個方案。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與人連結與互動」。我覺得這部分需要加速,因為今天我還想看一支影片,那支影片主要談的是銷售。

影片的主角是 Andy Elliott。我稍微用 ChatGPT 查了一下,知道他算是一個蠻有爭議性的人物,但我沒有深入了解過他過去的故事。不過,從他的影片與教學中,我能強烈感受到他的能量非常高,氣場極強,甚至帶有一種壯碩而強大的存在感,讓人覺得「哇,這個人真的很不可思議,很酷,也很強」。

我甚至在想,能不能從他的一些內容裡挑出值得學習的部分,把它們整合成文字,成為自己的學習紀錄。我相信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不僅幫助吸收,也能留存下來。這也是我今天特別想再加強、並去看的那支訪談影片,因為我自己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學習過程。

通常情況下,當你接觸到高能量、正面的能量時,下一步就是吸收這些能量,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去整合與分享。透過這個過程,你會逐漸熟悉別人的思維、想法、策略,甚至是他們的信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Mindset。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學習方式:學習他人的精華,找到可運用於自己生活的方法,會帶來許多不同的收穫。

至於內容創作,我自己一直都在記錄。但要讓人願意付費購買,這就是下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以我目前的方案來說,價格其實非常親民——每月大約一百多元,一年也才一千多元。我自己覺得相當便宜,但重點在於思考:別人透過我的方案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可以獲得什麼價值?這其實是一個重要的策略思考點。

如果要往這個方向思考,就需要更明確的定位。因為如果定位不清楚,別人對付費購買的意願可能會比較低。同時,如果缺乏付費流量,那這個問題就會更加明顯。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發現。

另一方面,Podcast 其實也是一種導流的方式。你可以把 Podcast 的流量導入部落格,同時把部落格的流量導回 Podcast,形成互相導流的機制。這取決於哪個平台的流量較大,才能有效地進行導流。如果平台流量都較小,那就必須採取一對一的推廣策略。

即使大型平台無法直接帶來明顯的營收或變現,也可以回歸到一對一的銷售方式。這樣的思路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步驟和路徑,幫助你更有策略地推進整個方案。

手機是一種工具,視訊也是一種工具,而面對面交流也是一種方式。綜合起來,關鍵在於如何運用這些工具與方式。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有趣,因為我們可以把自己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事物記錄下來。

回到目標設定,當目標明確後,下一步就是付諸行動,往前執行。我目前的目標很清楚:完成書籍的電子版與實體初版,並思考後續的進行方式,包括預售策略。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此外,明年的目標之一是多益考試達到 900 分,另一個目標是把《鬼滅之刃》這部動漫全部觀看完畢。當目標清楚後,我就能規劃行動步驟,提前準備,為明年的目標達成做好鋪墊。這樣一來,我可以提前開始行動,讓明年的成果更有保障,達成目標更快速。

一切都回歸到你的目標是什麼。今年我的目標,除了完成書籍的完整出版之外,還有讓我的事業與業務回到正軌。要回到正軌,第一步就是開始安排線上聚會和實體碰面。我覺得這非常明確:線上聚會要開始運作,實體碰面也要落實,不能都沒有安排。

晚上的行程可以安排與人碰面,休假時間也可以約見潛在客戶,或是有合作可能的人進行交流。即使當下沒有明確成果,增加接觸的頻率本身就是好事。我的想法是,這樣能真正建立「深度影響力」。深度影響力才有可能讓人從狀態 A 轉到狀態 B。當然,廣度影響力也可能帶來效果,但深度影響力能產生更持久、更紮實的影響。

這種感受來自我一次的經驗。那次,我和太太參加家庭聚會。我們有信仰,會帶著聖經參加聚會。聚會結束後,我注意到有些人特意從很遠的地方過來,交通並不便利,要搭捷運、火車、公車等才能到現場。理論上,完全可以辦線上聚會,不受距離限制,但他們仍然選擇實體聚會。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深度影響力的體現。

這是我的直覺與感受,或許不代表絕對判斷,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只要紮實地執行,這種影響力就更容易在他人心中深植,形成持久的效果。

最後,就是要明確接下來要完成的事項,並把待辦清單與行程安排在 Google Calendar 上。我發現自己近期對 Google Calendar 的使用較為薄弱,行程安排不夠紮實,這也是我接下來需要調整的部分。

我覺得透過部落格的方式來整合與記錄,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一步步地執行,能讓自己有機會提升,變得更好。持續創作,下一篇內容再見!See yo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創作怪獸|Allen Peng
14會員
110內容數
10 年職業軍人,退伍後走入職場,現為斜槓創業者。骨子裡住著一位喜劇人,喜歡發掘生活中的幽默感。經營 Podcast《不離職創業 Allen Peng Podcast》,並持續透過文字創作,分享個人成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悟。首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籌備出版中。
2025/09/27
今天是2025年9月27日,我非常開心,因為今天完成了《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電子版書籍的 ISBN 申請。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後,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把書籍正式上架到相關的電子書平台。 雖然進度比原先的規劃稍微落後了一點,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讓我感到相當踏實。這次書籍的內頁總共定案為 3
2025/09/27
今天是2025年9月27日,我非常開心,因為今天完成了《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電子版書籍的 ISBN 申請。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後,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把書籍正式上架到相關的電子書平台。 雖然進度比原先的規劃稍微落後了一點,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讓我感到相當踏實。這次書籍的內頁總共定案為 3
2025/09/25
過去的自己,或者說現在的自己,有沒有哪個時刻是充滿自信的?其實,這是一個滿有趣的議題。 在你生命當中,不管你現在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還是六十歲,哪一個時期的你最充滿自信?或者,你在哪一個領域最有自信? 我自己回顧的話,會依不同時期用不同的類別來劃分。對我而言,籃球、電影、搖滾樂、投資、創業、
2025/09/25
過去的自己,或者說現在的自己,有沒有哪個時刻是充滿自信的?其實,這是一個滿有趣的議題。 在你生命當中,不管你現在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還是六十歲,哪一個時期的你最充滿自信?或者,你在哪一個領域最有自信? 我自己回顧的話,會依不同時期用不同的類別來劃分。對我而言,籃球、電影、搖滾樂、投資、創業、
2025/09/25
關於時間的流逝,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自己很喜歡陶喆的一張專輯《六九樂章》。從這張專輯開始,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喜歡搖滾音樂。 對我來說,搖滾音樂帶來的不只是旋律與節奏,更是一種能量的宣洩與釋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曾經和別人分享過:「我的血液裡流著搖滾樂,而骨子裡住著
2025/09/25
關於時間的流逝,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自己很喜歡陶喆的一張專輯《六九樂章》。從這張專輯開始,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這麼喜歡搖滾音樂。 對我來說,搖滾音樂帶來的不只是旋律與節奏,更是一種能量的宣洩與釋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曾經和別人分享過:「我的血液裡流著搖滾樂,而骨子裡住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擅長一件事,接受正反饋並愛上它,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斷努力,讓人生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擅長一件事,接受正反饋並愛上它,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斷努力,讓人生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我們根據過去工作坊中的經典課程整理出一系列的在家指引。希望能協助各地的學生在家練習自我覺察,進而開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根據過去工作坊中的經典課程整理出一系列的在家指引。希望能協助各地的學生在家練習自我覺察,進而開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要把「認識」化為「行動」,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閱讀與實踐,著實沒有想像中來得輕鬆、簡單。
Thumbnail
要把「認識」化為「行動」,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閱讀與實踐,著實沒有想像中來得輕鬆、簡單。
Thumbnail
1.想要學得任何技能,第一步是要找到動機,而動機來自意義。 2.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而是我們必須自己去發現。 3.尋找動機有四招 (1)靈魂拷問 (2)盡情探索 (3)工作塑造 (4)同儕影響 4.靈魂拷問時,問問自己,我學這個應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畫面是什麼樣子,並花20分
Thumbnail
1.想要學得任何技能,第一步是要找到動機,而動機來自意義。 2.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而是我們必須自己去發現。 3.尋找動機有四招 (1)靈魂拷問 (2)盡情探索 (3)工作塑造 (4)同儕影響 4.靈魂拷問時,問問自己,我學這個應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畫面是什麼樣子,並花20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