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篇著重在最大宗的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痺(約佔 70%),發生率大概是每 10 萬人中會有 10-40 人。之所以叫做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是因為病因仍然不明,目前主流說法是與病毒感染後引法的免疫反應相關。
在診間詢問病史時,時常會聽到病患在幾周前有過感冒症狀 ,後來就突然半邊臉下垂麻痺,可能與病毒感染後,引發自體免疫反應,進而導致神經水腫與壓迫,造成缺血與功能失調。

💡症狀
顏面神經是第七對腦神經,從兩側耳朵前方往中間延伸,支配面部的肌肉群,由於主要是支配臉部肌肉,因此受影響的是臉部的動作,而感覺通常是不受影響的。
顏面神經麻痺會出現幾個症狀:眼瞼無法閉合、無法眨眼、嘴角下垂、流口水(嘴巴無法閉緊)、額頭紋路消失、法令紋消失等。
上述症狀在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如腦中風,因此請務必至醫療院所經醫師評估。
💡怎麼治療呢?
1.藥物治療:神經腫脹、發炎問題
目前研究建議在症狀出現 72 小時內使用類固醇合併止痛藥,可以增加運動功能恢復的機會。
2.眼部護理:角膜問題
顏面神經麻痺嚴重者,會有眼睛閉不起來、無法眨眼的問題,導致角膜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因此必要時需使用人工淚液,夜間時須將眼睛貼起閉合,以預防角膜潰瘍。詳細問題請諮詢眼科醫師。
3.復健治療:顏面肌肉問題
按摩臉部與進行臉部運動能促進神經、肌肉症狀的恢復,臉部肌肉運動可以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預後如何呢?
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通常很不錯,康復過程約三到六個月,且可以完全恢復。然而,也是有患者拖到長達一年,且仍有殘留症狀。由於面部肌肉和溝通與情感表達息息相關,如果這項功能受損,會大大降低生活品質,因此提醒大家,若有上述症狀,請務必盡早就醫。
👉越早治療預後越好,並且在治療過程中遵循醫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