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何種空氣清淨方法適用於氣態有害物之除卻處理?
(1) 靜電吸引法 (2) 離心分離法 (3) 過濾法 (4) 吸收法 A: 4
- 靜電吸引法: 透過使微粒帶電,再利用電場吸引這些帶電粒子,常用於去除空氣中的粉塵、煙霧等懸浮微粒。
- 離心分離法: 利用離心力使氣體中的較重顆粒沉降並分離,適合處理較大的固體顆粒。
- 過濾法: 用濾材將懸浮在空氣中的顆粒物阻擋下來,主要用於去除粉塵、花粉等固體微粒。
- 吸收法: 利用液體(通常是水或化學溶液)來溶解或吸收氣態污染物,使其從空氣中去除,例如用鹼性溶液吸收酸性氣體。
氣量相同時,控制效果最好之局部排氣裝置氣罩為下列何者?
(1) 崗亭式 (2) 手套箱式 (3) 外裝式 (4) 吹吸式 A: 2
- (1) 崗亭式: 這種氣罩適合用於較大的作業空間,但對於局部且集中的污染物效果可能不如吹吸式。
- (2) 手套箱式: 手套箱用於防止操作人員與環境隔絕,適合處理高毒性或對環境敏感的物質,但若只是想捕捉污染物,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 (3) 外裝式: 外裝式氣罩的控制效果通常取決於其設計,但與吹吸式相比,在特定情況下控制效果可能較差。
- (4) 吹吸式: 這種氣罩能夠直接在污染物產生點或人員呼吸區附近進行吸氣,因此在排氣量相同的情況下,能最有效地捕捉污染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
依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規定,設置之護蓋,應依那些規定辦理?
(1) 為柵狀構造者,柵條間隔不得大於2公分 (2) 具有能使車輛安全通過之強度 (3) 供車輛通行者,得以車輛後軸載重之1.5倍設計之,並不得妨礙車輛之正常通行 (4) 有效防止滑溜、掉落、掀出或移動 A:1 and 3
- 為柵狀構造者,柵條間隔不得大於2公分:: 根據標準,柵狀護蓋的柵條間隔不得大於3公分,而非2公分。
- 「以車輛後軸載重之1.5倍設計」:: 此為錯誤描述,實際規定為車輛後軸載重之二倍。
可燃性金屬如鉀、鈉、鎂等引起之火災,必須使用特種化學乾粉予以撲滅者稱為何類火災?
(1) 甲(A) (2) 丁(D) (3) 乙(B) (4) 丙(C) A: 2
- 甲類火災:: 普通火災,指一般可燃物(如木材、紙張、布料等)引起的火災。
- 乙類火災:: 油類火災,指油、油脂或一般可燃性液體引起的火災。
- 丙類火災:: 電氣火災,指通電中的電氣設備引起的火災。
- 丁類火災:: 可燃性金屬火災,如鈉、鎂、鉀、鋰等金屬燃燒引起的火災。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在高溫場所工作之勞工,雇主不得使其每日工作時間超過多少小時?
(1) 5 (2) 6 (3) 4 (4) 7 A: 2
- 法令依據::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19條。
- 規定內容:: 在高溫場所工作之勞工,雇主不得使其每日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並應在工作時間中予以適當之休息。
- 目的:: 此規定是為了減少過度消耗體力、避免勞工身心疲勞,從而預防職業災害並維護勞工身心健康。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於接獲勞工申訴事業單位違反本法及其他勞工法令規定後,應為必要之調查,並於幾日內將處理情形,以書面通知勞工?
(1) 60日 (2) 14日 (3) 20日 (4) 30日 A: 1
- 勞動基準法第74條:: 明文規定了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在接獲申訴後,應為必要調查,並於60日內將處理情形以書面通知勞工。
下列有關省水標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1) 獲得省水標章的產品並無嚴格測試,所以對消費者並無一定的保障 (2) 省水標章是環境部為推動使用節水器材,特別研定以作為消費者辨識省水產品的一種標誌 (3) 省水標章能激勵廠商重視省水產品的研發與製造,進而達到推廣節水良性循環之目的 (4) 省水標章除有用水設備外,亦可使用於冷氣或冰箱上 A:3
- (1) 獲得省水標章的產品並無嚴格測試,所以對消費者並無一定的保障: 這項敘述是錯誤的。 省水標章產品在申請時都經過嚴格的測試,確保其節水性能,因此可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 (2) 省水標章是環境部為推動使用節水器材,特別研定以作為消費者辨識省水產品的一種標誌: 這項敘述不夠精確,省水標章是由經濟部水利署(目前為農業部水利署)研定,旨在推動節水器材,並方便消費者辨識省水產品。
- (4) 省水標章除有用水設備外,亦可使用於冷氣或冰箱上: 這項敘述也是錯誤的。 省水標章主要用於有用水功能的設備,如水龍頭、馬桶等,而不適用於冷氣或冰箱等不直接用水的產品。
下章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