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鋐集團短中期(2025–2026)因已量產/認證、產能與大客戶綁定而具領先;中長期(2026H2–2027)需面對MLCP/MCL 演進與同業加速的挑戰。

撰文|編輯部|2025年10月
為何說「優勢明顯」
- 已進 GB300 與 ASIC 兩線齊發:奇鋐在 2025 年第 3 季啟動 GB300 水冷散熱出貨,並強調 ASIC 客戶仍是關鍵成長軸(客製化難度高、黏著度強)。
- 關鍵零組件「通過認證」:市場合理共識是GB300 世代水冷板與快接頭(NVQD)需求大幅增加;GB300 認證名單中,水冷板點名奇鋐,快接頭點名富世達(奇鋐子公司),有利系統綁單。
- 產能與地理擴張:AI 伺服器浪潮下,奇鋐產線滿載、越南擴產加速(以就近供應雲端大客戶)。
- 需求趨勢順風:研究機構估 2025 年資料中心液冷快速放量(滲透率由 2024 年約 14% 升至 2025 年約 33%),直接擴大奇鋐核心市場。
但為何「不是壟斷」
- 同業搶進且有強勢對手:雙鴻(Auras)公開資訊顯示GB300 水冷板量產、水冷營收占比快速提升,法人看其 GB300 世代市佔上行;此對奇鋐形成實質競爭。
- 技術路線演進風險:外資多家研判微流道均熱片(MCL)有望在2026H2 起導入、2027 年漸成主流;MCL 把換熱前移到封裝,可能改寫冷板價值量的分配。奇鋐表態「不會缺席」,但封裝層級合作/產能仍需時間落地。
- 系統痛點在「漏液/維護」:GB200 世代曾傳出冷卻液外洩與 QD 維運挑戰,顯示未來贏家不只比冷板良率,也要比CDU/歧管/QD 的整體可靠度與服務能力。
我給奇鋐液冷的「優勢度量表」(1–5 分)
- 產品廣度(冷板→CDU/歧管→機箱/機櫃):4 分。奇鋐已是水冷板主力,並朝CDU/分歧管/機櫃擴張,提升方案完整度。
- 大客戶綁定度:4–4.5 分。已在 GB200→GB300延續供應,且ASIC 線深化客製化壁壘。
- 產能/地理彈性:4 分。越南擴產與滿載訊號明確。
- 生態協同:4 分。富世達切入 NVQD/滑軌,與母公司水冷模組形成綁單效應。
- 前瞻技術(MLCP/MCL)準備度:3–3.5 分。短中期在 MLCP 仍需和同業競逐;封裝級 MCL 奇鋐表態會跟進,但健策在均熱片本位優勢更直接。
液冷趨勢判讀(2025–2027)
- 偏正面:若 GB300 量產+ASIC 水冷按節奏放量,再疊加奇鋐×富世達的系統化綁單,2025–2026 年優勢具延續性。
- 要盯的三個關鍵訊號:
- GB300 分額變化(與雙鴻在冷板的此消彼長)。
- CDU/歧管 系統訂單與可靠度口碑(是否把漏液/維護痛點變成護城河)。
- MCL 的設計定點與產能節點(奇鋐是否拿到第一波封裝級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