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剛學吃飯的幼兒出門旅行,最讓人焦慮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吃飯」這件事。
這個中秋連假,我們就帶著一歲多的雙胞胎樂樂與多多,挑戰了一趟日月潭小旅行。三天兩夜的行程,其中最煩惱的就是尋找用餐的地點。

學習拿湯匙的樂樂
樂多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在周遭地板鋪上一層養生膠帶,讓飯後的清潔可以簡單一些。因為正在學習自己進食的他們,手部動作還不是很靈活,總是會丟得四處都是餐具和食物。也常常因為坐不住而亂吼亂叫,總會試圖想要自行離席。
這樣的狀況讓我們最近盡量避免外食,在家裡讓他們盡情地探索,希望他們可以體驗學習吃飯的樂趣,並慢慢學會專心的吃飯。
而這次的行程為了盡可能將難度降低,第一天我們決定吃完中餐再出門,也可以讓孩子們在車上睡午覺,而第三天吃完民宿的早餐就回程,回到家裡再吃中餐。而兩天的晚餐我們都跑到朋友家和他們一起,於是我們只剩下第二天的中餐需要煩惱,最後我們選擇到市區的一家親子餐廳用餐。

拿著餐廳氣球的樂樂
親子餐廳的好處是比較不怕小孩打擾到別人,畢竟每一桌都帶著活力旺盛的孩子們。餐廳也設有尿布檯,可以讓我們不怕孩子們大便。
我們除了準備冷凍的寶寶燉飯,請餐廳幫我們加熱,並加上一些我們的餐點裡適合他們的食物。另外我們還有帶著香蕉和奇異果,當作飯後的水果。
為了避免弄得餐廳地板都是,主食都是由我們用湯匙餵著吃。可能是在陌生的環境,一直觀察著四周的人,一開始樂多都還算乖乖的給我們餵食。但沒多久後,他們就開始想要搶我們手上的湯匙自己吃,也嘗試著站起來去拿我們桌上的其他物品。於是我們就會分別和他們展開一場攻防戰,一邊進攻餵食著他們,一邊防守不讓他們搶到東西,一邊自己趕緊隨便扒個幾口飯,填補一下咕嚕咕嚕叫的肚子。

看著爸爸準備水果,吞著口水的多多
把主食餵完之後,因為塊狀的水果比較好清理,所以我們分切在兒童碗裡,讓他們自己嘗試著拿著叉子吃。神奇的是,當我們把主導權還給孩子們,他們就不再躁動了,而是專注在眼前那塊小小的水果上。我才發現原來,孩子有時需要的不是被餵飽,而是滿足那份「我可以自己來」的渴望。雖然還是需要我們的協助,但看著他們自己動手的開心神情,我們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頓飯了。
等到他們吃完後,我們便開始自己整理地上的食物和垃圾,希望不要造成業者多餘的負擔。因為我相信,要一起創造育兒友善的環境,就要先從父母自身的行為開始。
孩子們在學習吃飯,我也在學習放手。那場從混亂到專注的午餐,就像一場給父母的壓力測試,教會我在他們失控時穩住自己,在狼狽中找到方法,並真正理解如何擁抱這段充滿挑戰的成長混亂。
這就是我們的「養樂多之旅」,在每一次的挑戰中,陪他們探索世界,也讓我們更認識自己。

自己吃白吐司,滿意的多多
如果你也在人生的旅程中探索自我,也在育兒的過程裡學習成長,歡迎你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會持續記錄下這段路途,留下每一份啟發與思維,也寫給每一位在混亂中,依然努力學習穩定的你。
延伸閱讀
1壓力測試的餐桌|帶九個月雙胞胎挑戰五星餐酒館
2原生家庭的傳承|他教會我生活的秩序感,而我學會擁抱孩子成長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