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的關鍵不是戒掉碳水,而是理解身體的「能量預算」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如果你正在通勤、做家事,或偏好用『聽』的來吸收知識,
羊羹準備了這篇文章的完整 Podcast 講解版,也歡迎訂閱學堂YouTube頻道呦。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內心掙扎。


我們天生就對米飯的香氣、麵食的嚼勁、麵包的鬆軟,有著一種源自基因的渴望與滿足感,但翻開社群媒體或健康雜誌,卻彷彿全世界都在告訴我們「碳水化合物是萬惡根源」。少吃澱粉、戒糖、低碳飲食、生酮飲食,這些名詞像是健康的緊箍咒,讓我們在享受碳水帶來的快樂時,總不免伴隨著一絲絲的罪惡感。


這種普遍的認知衝突,正是現代飲食焦慮最主要的來源之一。我們似乎被迫在「口腹之慾」與「健康體態」之間,做出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戒掉碳水,真的是通往健康的唯一道路?


迷思一:「碳水成癮」讓我們無法自拔?


在討論戒斷碳水之前,得先釐清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渴望它?


許多論述會將這種渴望直接等同於「碳水成癮」或「糖成癮」。這個說法非常有渲染力,它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敵人」,也為我們難以控制的食慾提供了一個看似科學的解釋。


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去看,會發現事情可能沒那麼單純。目前學界比較接受的說法,並不是單純的「糖成癮」,而是一種更複雜的「食物依賴」。


而會引發這種強烈依賴的食物,幾乎都不是單純的糖或澱粉,而是高糖、高脂、高鹽等元素巧妙結合的「超美味食物」。好比說,一塊精緻的提拉米蘇、一片香氣四溢的披薩、一包酥脆的洋芋片。


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很少有人會痛苦地說:「我真的無法克制自己,我昨晚又嗑掉了一整鍋水煮燕麥片。」或是「我對清蒸地瓜的渴望,已經嚴重影響我的生活了。」


我們的渴望通常都指向那些經過精心設計、能給予大腦最大獎勵回饋的加工食品,而不是原型食物狀態的碳水化合物。所以當我們把對這些食物的渴望,全部歸咎於「萬惡的碳水」時,可能從一開始就找錯了真正的對手。


減重 vs. 減脂:體重計上消失的,究竟是什麼?


另一個讓「戒斷碳水」聽起來極具吸引力的原因是它那驚人的「速效」。許多嘗試極低碳或生酮飲食的人,都會在第一週就看到體重計上的數字出現戲劇性的下降,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讓人相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我們必須問一個更關鍵的問題:體重計上消失的,究竟是什麼?


答案可能讓你有些失望:那大部分是「水」。我們的身體會以「肝醣」的形式,在肝臟和肌肉中儲存葡萄糖,作為快速的能量儲備。而肝醣在儲存時,會像海綿一樣抓住大量的水分。當我們嚴格限制碳水攝取,身體會快速消耗掉這些肝醣儲備,而被肝醣抓住的水分,自然也就跟著一起排出體外。這就造成了初期的快速「減重」。


這份快速的成就感,更像是身體排水後造成的脫水現象,而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減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在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會快速回彈,因為肝醣和水分又重新回到了體內。


要客觀評估一種飲食法是否有效,我們不能只看第一週的體重變化,而必須拉長戰線,去檢視體脂肪是否真正地減少了。


而這就帶我們必須直面整個減重議題最核心,也最不容迴避的原則:「能量平衡」。無論採用何種花俏的飲食法,長期來看體脂肪的增減最終都取決於一個最基礎的物理定律:「總熱量攝取 vs. 總熱量消耗」的結果。


當攝取小於消耗,體脂肪就會減少,反之則增加。任何一種宣稱可以繞過這個定律的飲食法,都值得我們抱持高度的懷疑。


胰島素的真實角色:一位被精密誤解的交通警察


在妖魔化碳水的論述中,胰島素通常扮演著頭號反派。故事通常是這樣的:「吃碳水 -> 血糖升高 -> 胰島素分泌 -> 胰島素把所有東西都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這個故事簡單、好懂,但它也嚴重地簡化並誤解了胰島素的真實角色。


與其說胰島素是個蠻橫的暴君,不如把它想像成一個極其高效、但有點一板一眼的「交通警察」。當一頓包含了碳水和脂肪的餐點下肚後,城市(身體)的交通網絡瞬間湧入大量車流,這位警察就得出動指揮。

  • 分工合作:警察的首要任務是處理最大量的「葡萄糖小客車」。

    他會優先指揮這些車輛開往肌肉和肝臟這兩個大型「公共停車場」,並以「肝醣」的形式停放好。同時他也會鼓勵全身的細胞,盡量使用這些葡萄糖作為即時的能源。至於那些體積龐大的「脂肪貨車」,警察會下達兩個指令。

    第一,他會跑到脂肪細胞這個「倉儲中心」的出口,掛上「禁止出貨」的牌子,強力抑制體內儲存的脂肪被釋放出來。

    第二,他會打開倉儲中心的「入口」,幫助這些剛從食物吸收進來的脂肪貨車,順利地卸貨並儲存。


  • 新生脂肪合成:所以胰島素確實促進了脂肪的「儲存」,但它主要儲存的是「我們那一餐同時吃下去的脂肪」。至於把葡萄糖直接轉變成脂肪的這個過程,也就是「新生脂肪合成」,在人體其實是一個效率不高、而且不太常被啟動的路徑。我們的脂肪細胞裡,98%以上的庫存,都直接來自於飲食中的脂肪。
  • 三酸甘油酯 vs. 游離脂肪酸:在討論脂肪時,我們還需要釐清兩個角色。血檢報告上的「三酸甘油酯」,就像是血液中運輸脂肪的「貨櫃」,代表了整體脂肪的運輸量。而真正進入細胞、執行功能或造成「脂毒性」的,是從貨櫃上拆卸下來的「游離脂肪酸」,也就是即時的燃料分子。

    一個高的空腹三酸甘油酯數值通常暗示著整個物流系統出現了壅塞,也就是我們後面會提到的「胰島素阻抗」。


脂肪組織的秘密:為何體脂肪過高,會讓胰島素「失靈」?


既然胰島素的工作模式如此精密,那為什麼它會「失靈」,導致所謂的「胰島素阻抗」呢?


過去我們總以為脂肪只是個被動的倉庫,但現在的觀點是脂肪組織本身就是一個活躍的「內分泌器官」,而當這個器官「過勞」時,就會開始干擾胰島素的運作。


這個干擾主要來自三個層面:

  1. 釋放發炎訊號:一個被過度填充、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的脂肪細胞,會不斷地分泌促發炎的「脂肪激素」,這些訊號分子就像通訊系統裡的「靜電干擾」,讓細胞聽不清楚胰島素的指令。
     
  2. 減少有益訊號:健康的脂肪細胞會分泌一種叫做「脂聯素」的有益荷爾蒙,它的作用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但在肥胖狀態下,脂聯素的分泌會大幅減少,等於是訊號增強器被關掉了。
     
  3. 洩漏游離脂肪酸:過度飽和的脂肪細胞,會像漏水的氣球一樣,不斷地將「游離脂肪酸」洩漏到血液中。這些游離脂肪酸會流竄到肌肉和肝臟,物理性地卡住胰島素的作用路徑,造成「脂毒性」,讓細胞更難接收血糖。


所以是「體脂肪過高」這個狀態,透過多重路徑造成了「胰島素阻抗」。而真正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是「減去多餘的體脂肪」,而不是單純地把矛頭指向碳水化合物。


為何需要碳水?我們那套寫在基因裡的「匱乏程式碼」


在釐清了這麼多關於碳水「過量」的迷思後,我們必須反過來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既然它這麼麻煩,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它?


答案是,我們的身體,特別是大腦,是被設計來優先使用碳水化合物的。

  • 大腦的專用燃料:大腦是個極度耗能的器官,它在正常情況下幾乎只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穩定的血糖供應,是維持我們專注力、思考能力甚至情緒穩定的基礎。
     
  • 肌肉的高效能燃料:任何中高強度的運動,從短跑到重訓,都極度依賴肌肉中儲存的肝醣來提供快速能量。
     
  • 蛋白質節約效應:當碳水供應充足時,身體就不需要被迫分解珍貴的肌肉組織(蛋白質)來轉換成能量。碳水保護了我們的肌肉與基礎代謝率。
     
  • 營養的搭載平台:在上一篇文章我們深入聊過的「膳食纖維」,以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它們最主要的天然來源,正是那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原型食物,像是全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


那既然碳水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的身體又如此善於把它們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呢?


這就要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了。我們的基因是在一個食物匱乏、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的遠古時代寫成的。在那樣的環境下,一個能夠快速攝取能量(偏好甜食),並且能高效地將任何多餘能量儲存起來(儲存脂肪)的身體,才有更高的生存機率。


「善於儲存」在過去是優良基因,但在現代這個熱量無限供應的環境中,這套完美的「匱乏程式碼」,卻與「豐饒環境」產生了巨大的錯配,成為了肥胖問題的根源。


易瘦體質的真相:解開NEAT與個體差異之謎


聊到這裡,很多人心中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吃不胖?」這確實是個體差異最有趣的體現。除了基因決定的基礎代謝率略有不同之外,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一個叫做「非運動性活動產熱 (NEAT)」的因子,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


NEAT指的是所有非刻意運動的零碎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像是坐立不安、抖腳、變換姿勢、做家事等等。


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NEAT的差異可以非常巨大。有些「易瘦體質」的人,當他們吃下超量的卡路里時,他們的身體會「無意識地」大幅提高NEAT的水平,透過各種不自覺的小動作,把多餘的能量給「浪費」掉。羊羹我自己的觀察是如果哪天吃得特別多,確實會感覺比較躁動一點,這或許就是身體試圖自救的本能反應。


除了NEAT之外,每個人對於飽足感荷爾蒙的敏感度、胰島素的敏感度等,都存在著先天上的差異。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構成了我們所觀察到的,為什麼有些人似乎擁有一個「高耗能」的身體,而有些人則像是一個「高效率」的儲能高手。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從極端回歸中道:飲食的智慧,是預算管理而非宗教信仰


那面對琳瑯滿目的飲食法,我們到底該如何自處?


羊羹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該將「低碳」或「低脂」這些方法,視為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信仰」。它們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我們達成「能量平衡」這個最終目的。我們可以把每日的飲食,看作是一場「預算控管」。


這個概念在台灣尤其適用。好比說,辦公室的下午茶,一杯手搖飲可能就含有30-50克的糖,直接佔掉了我們一大部分的「碳水預算」。


在這種情況下,晚餐「策略性地」減少澱粉的攝取,就是一種理性的預算調配行為。但很多人卻在這個過程中,錯誤地將「澱粉」本身與「超標」畫上等號,慢慢地產生了對澱粉的敵意,卻忽略了真正的問題,其實是那杯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糖水。


一個更智慧的做法,不是在極端之間做選擇,而是學會彈性地調配。當我們理解了減重的本質是創造「溫和的熱量缺口」之後,就可以設計一個更長遠的計畫:第一階段,透過健康的飲食模式(像是「健康餐盤」原則)來達到理想的體脂;第二階段,再緩慢地將熱量提升到一個新的「收支平衡」點,進入可持續的維持期。



健康的關鍵,從來都不是將任何一種營養素(無論是碳水或脂肪)視為戰犯並徹底驅逐,而是去理解它們在體內扮演的角色,並學會去管理它們的「品質」、「份量」與「進場時機」。


飲食的最高境界,或許就是讓我們從「非A即B」的極端教條中解放出來,獲得那份根據自身狀況與生活需求,能夠自由搭配、安心享受食物的彈性與智慧。我們追求的不是一本僵化的規則書,而是一套能靈活應變的思維模式。


當我們不再害怕碳水,而是懂得如何選擇它、運用它時,食物就不再是焦慮的來源,而是滋養我們身體與心靈的夥伴。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能量預算的QA總結

  • Q1: 常常聽說「碳水成癮」很難戒,這是真的嗎?
  • A: 目前科學證據更支持「食物依賴」的說法。我們渴望的通常不是單純的碳水(如水煮地瓜),而是高糖、高脂、高鹽組合的「超美味食物」(如蛋糕、洋芋片)。將問題簡化為「碳水成癮」,可能會讓我們找錯努力的方向。


  • Q2: 減重的核心關鍵,到底是「少吃碳水」還是「少吃油」?
  • A: 兩者都不是。最核心的關鍵是「能量平衡」,也就是確保「總熱量攝取 < 總熱量消耗」。低碳和低脂,都只是用來達成這個「熱量缺口」的其中一種「工具」或「策略」,它們各有優劣,但沒有哪一方具有絕對的代謝優勢。


  • Q3: 為什麼有人說,體脂肪過高會導致血糖問題(胰島素阻抗)?
  • A: 因為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像一個失控的內分泌器官,不斷釋放發炎訊號、洩漏游離脂肪酸,同時又減少有益荷爾蒙的分泌。這些因素會共同干擾胰島素的訊號傳遞,讓細胞變得「聽不清楚」指令,導致血糖難以被有效利用,這就是胰島素阻抗的成因。所以,「減去體脂肪」本身才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根本。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可以順手幫我點個愛心❤️、追蹤羊羹學堂或分享出去,讓這些想法能幫助到更多人。

如果我的分享曾帶給你一點收穫,希望能邀請你訂閱【羊羹學堂】,你的支持是我能繼續專心研究、分享好內容的最大暖流,有機會的話羊羹想透過大家一天一元的幫助成為專職作家。 

👉點這裡訂閱,我們一起成長。

我相信知識的累積來自於生活中的點滴。我將我的思考與觀察分享在這裡,剪輯製作成能用耳朵聽的Podcast版本。希望這些聲音能成為你忙碌生活中的背景音,陪你持續學習、慢慢變好。 

👉 如果你更喜歡用聽的學習,歡迎訂閱學堂的 YouTube 頻道,讓知識更生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75會員
431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10/29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明天見」,其實藏著健康的驚人秘密。羊羹我一開始也覺得膳食纖維不過就是幫助上廁所的老生常談,但深入挖掘後才發現,它更是我們體內數十兆微生物盟友的關鍵糧草,深刻影響著從新陳代謝到長期健康的每個角落。
Thumbnail
2025/10/29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明天見」,其實藏著健康的驚人秘密。羊羹我一開始也覺得膳食纖維不過就是幫助上廁所的老生常談,但深入挖掘後才發現,它更是我們體內數十兆微生物盟友的關鍵糧草,深刻影響著從新陳代謝到長期健康的每個角落。
Thumbnail
2025/10/22
我們似乎時常被各種飲食建議搞得不知所措,連吃飯都變成一件充滿壓力的事。羊羹我長期觀察下來,覺得許多焦慮,源於我們試圖在「絕對健康」與「徹底放縱」的兩極之間,尋找一個完美的標準答案。或許,真正的平衡點,不在於找到那份完美的菜單,而在於建立一套能過濾雜訊的思維工具,讓我們能安心地在科學與生活中。
Thumbnail
2025/10/22
我們似乎時常被各種飲食建議搞得不知所措,連吃飯都變成一件充滿壓力的事。羊羹我長期觀察下來,覺得許多焦慮,源於我們試圖在「絕對健康」與「徹底放縱」的兩極之間,尋找一個完美的標準答案。或許,真正的平衡點,不在於找到那份完美的菜單,而在於建立一套能過濾雜訊的思維工具,讓我們能安心地在科學與生活中。
Thumbnail
2025/10/15
我們似乎時常在熱量與荷爾蒙的飲食爭論中迷航。羊羹我長期觀察下來發現,身體的運作更像一場精密的動態平衡遊戲,它遵循著物理定律,卻由生化的指令來指揮。與其在各種飲食法標籤中搖擺不定,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回到底層邏輯,重新看看脂肪、胰島素和體重之間,那些被過度簡化的劇本,從中找到更貼近自己的健康路徑。
Thumbnail
2025/10/15
我們似乎時常在熱量與荷爾蒙的飲食爭論中迷航。羊羹我長期觀察下來發現,身體的運作更像一場精密的動態平衡遊戲,它遵循著物理定律,卻由生化的指令來指揮。與其在各種飲食法標籤中搖擺不定,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回到底層邏輯,重新看看脂肪、胰島素和體重之間,那些被過度簡化的劇本,從中找到更貼近自己的健康路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一般來說,復活節期間(每年三月到四月之間)是這股能量的高峰點, 但因為2025年宇宙整體振動正在加速,這波能量並不只是幾天而已,而是: 高峰期:從春分(3月20日左右)開始醞釀,到復活節後兩到三週仍然強烈。(大約到4月底到5月中) 尾波期:之後能量會慢慢趨緩,但直到5月中旬左右,都還能感受到清
Thumbnail
一般來說,復活節期間(每年三月到四月之間)是這股能量的高峰點, 但因為2025年宇宙整體振動正在加速,這波能量並不只是幾天而已,而是: 高峰期:從春分(3月20日左右)開始醞釀,到復活節後兩到三週仍然強烈。(大約到4月底到5月中) 尾波期:之後能量會慢慢趨緩,但直到5月中旬左右,都還能感受到清
Thumbnail
▌能量與獲利的平衡──書名《把時間買回來》 ——尋找自己的天才領域,把不屬於你的任務分配出去 帕雷托法則: 「8分得成果來自2成的付出;對企業家來說則是5成的付出,會決定95成的公司收益」。 所以問題不在「做得夠不夠多」,而是「你是否把重心放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Thumbnail
▌能量與獲利的平衡──書名《把時間買回來》 ——尋找自己的天才領域,把不屬於你的任務分配出去 帕雷托法則: 「8分得成果來自2成的付出;對企業家來說則是5成的付出,會決定95成的公司收益」。 所以問題不在「做得夠不夠多」,而是「你是否把重心放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Thumbnail
今天是重陽節,又適逢天赦日,這是一個適合放下過去、擁抱新生的特別日子。我特別為自己和三位個案畫了招財符,並點燃了淨化蠟燭。在這次靜心淨化的過程中,每一支蠟燭都如同心靈的鏡子,反映出每位個案的內在狀態和能量。 個案1 是一位年長的母親,平時雖然有許多擔憂,但她的心態卻充滿開放,願意接受新的健康諮
Thumbnail
今天是重陽節,又適逢天赦日,這是一個適合放下過去、擁抱新生的特別日子。我特別為自己和三位個案畫了招財符,並點燃了淨化蠟燭。在這次靜心淨化的過程中,每一支蠟燭都如同心靈的鏡子,反映出每位個案的內在狀態和能量。 個案1 是一位年長的母親,平時雖然有許多擔憂,但她的心態卻充滿開放,願意接受新的健康諮
Thumbnail
凶宅清潔後如何進行風水調整?本文分享重建能量平衡的秘訣,從環境佈局到增強正能量的實用方法,幫助你將負面氣場轉化為積極氛圍,提升居家運勢。了解更多專業風水建議,快速恢復居住空間的和諧感受。
Thumbnail
凶宅清潔後如何進行風水調整?本文分享重建能量平衡的秘訣,從環境佈局到增強正能量的實用方法,幫助你將負面氣場轉化為積極氛圍,提升居家運勢。了解更多專業風水建議,快速恢復居住空間的和諧感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依蘿視能量收驚為一種急救療法,這種方法不僅能驅逐非自身的負面能量,還能獲得神明的祝福與保護。收驚通常在人在情緒或心理遭遇重大衝擊時施行,目的在於恢復個人的能量平衡及心靈的安寧。依蘿擔任中間人的角色,為需要能量收驚的人邀請適合的神明,提供遠距離的收驚服務。 收驚時間:2024年5/23 名
Thumbnail
依蘿視能量收驚為一種急救療法,這種方法不僅能驅逐非自身的負面能量,還能獲得神明的祝福與保護。收驚通常在人在情緒或心理遭遇重大衝擊時施行,目的在於恢復個人的能量平衡及心靈的安寧。依蘿擔任中間人的角色,為需要能量收驚的人邀請適合的神明,提供遠距離的收驚服務。 收驚時間:2024年5/23 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