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圖是AI做的啦
我曾經覺得「你是最棒的」只是句情緒勒索的安慰話
一種用來掩飾無力與逃避現實的自我麻醉。那句話聽起來廉價,像是無意識的口頭禪或是輸家在自我安慰的話語。直到我關注F1車手們,我才意識到,有時候,一個人若不這樣「自欺」,他根本無法活在那樣的情境與壓力裡,每一天。
旁觀者可能看的是天賦與速度,但我看到的,是一種「我必須相信我是最棒的,否則我會死」的存在狀態。這種信念在車手們身上不是誇耀,而是必要。
想想Nico,那個在F1賽場上多年未曾登上頒獎台的人(今年7月終於拿到第三)。
每年冬天,他都得再一次對著鏡子說服自己:「我還能回來,我還能贏。」旁人一聽都覺得是妄想。但若他不這麼相信,誰能在一個把失敗當日常的世界裡撐下十幾年?
這就是F1車手的殘酷浪漫:你明知只有二十個席位,你知道自己或許永遠無法成為冠軍,但你仍得在每一次起跑前,對自己喊出那句:「我是最棒的!」
Lando Norris則代表另一種掙扎。他年輕、有才華、幽默感十足,卻總被拿來和Verstappen比較。他在訪談裡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你必須相信你是最棒的,哪怕你知道有時候不是。」這句話聽起來矛盾,卻是這項運動最誠實的自白。所謂的自信,不是對現實的否認,而是對現實的挑釁。它是一種在競爭中生出的信仰,一種在懷疑裡依然選擇相信的固執。
當我看著這些車手們,在汗水、恐懼與專注之間那一秒的靜止,我了解到,「你是最棒的」從來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過程。它不是被別人評定的榮耀,而是一種讓人能夠繼續前進的自我暗示。也許在某種意義上,這世界上所有努力撐下去的人,都在自己的小宇宙裡跑著某種看不見的F1。他們也在對自己說:「我可以再撐一圈。」
於是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看似自負的宣言,換個視角欣賞。也許那不是傲慢,而是生存的方式。當Max在頒獎台上冷冷地說「我本來就該贏」,那不是對別人的輕視,而是他對自己世界秩序的確認;當Hülkenberg再度被叫回臨時上場,仍能笑著戴上頭盔,那不是無謂的執著,而是對信念的尊重。
原來「最棒」並不是一種比較級,而是一種態度,我選擇相信自己值得在這裡。
回到現實裡,我們也都在跑各自的賽道。只是速度不同,風險不同,觀眾不同。過往我以為,「我是最棒的」根本是句幹話。現在我知道,這句話其實屬於每一個仍願意出發的人。也許在某個週一早晨,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去面對未知的挑戰時,心裡那句輕輕的「我可以的,我是最棒的」,其實與一位F1車手在起跑線上的信念,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現在我能用較為中立的視角看待這句話
真正的偉大,往往建立在這種看似自負、實則孤獨的信念之上。
如今,每當我看著那些車手在極速中搏命的畫面,我可以不只看速度,也看見人類對自己的堅定凝視。
真有趣,我竟然被那句曾輕視的話感動,現在聽來,竟如此真誠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