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京都留學的那個秋天,我走進鴨川畔的「和栗專門 紗織」。店內職人正專注地將金黃的栗子泥擠成一座線條盤旋的小山——那是日本的「和栗蒙布朗」。
這道甜點的原型來自歐洲的蒙布朗。但在這裡,它用上了最高級的日本國產丹波栗,風味更細緻優雅。看著眼前的甜點,我想到的不只是它如何美味,更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日本是如何將外來的東西吸收轉化,變成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杯和栗蒙布朗,彷彿就是這個問題的完美答案。

「紗織」的蒙布朗 攝於 2024.10
這優雅的轉化,首先體現在靈魂食材——栗子上。傳統蒙布朗使用歐洲栗,風味濃郁奔放。而紗織的基石,則是農家如同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培育出的頂級丹波栗。官網上這段話,精準傳達了這份甜點的初心:正是抱著讓這些珍貴栗子被更多人看見的心情,才創作出這道甜點。職人將丹波栗製成的栗子泥,透過特製濾網細心擠出,僅1毫米粗的栗子泥如絲線般,一根根堆砌、紡織成那座金色的螺旋。這已不只是甜點,更是帶著風土情感的手工藝品。日本在引進西式甜點的歷程中,最擅長的正是這種深度的「和洋折衷」——並非全盤照收,而是取其形制,再填入故鄉的靈魂。
這種對食材的極致尊重,更體現在甜點的調味上。為了最大限度地呈現丹波栗本身深邃的甘甜與香氣,紗織的蒙布朗甚至刻意減少了砂糖的添加。這項大膽的決定,使得這道甜點的風味評價時常趨於兩極:對於習慣傳統法式甜點濃郁甜感的人來說,它或許顯得不夠甜;但對於追求食材本味、欣賞細膩層次的味蕾,這正是一場極致的饗宴。這不僅是甜度調整,更像是一種味覺哲學的宣告:創新並非一味的加法,有時,勇敢的減法——褪去多餘的修飾,讓主角的光彩純粹綻放——才是更高段的創造。
紗織的蒙布朗,就像一個精緻的文化縮影。它清晰地展現了日本面對外來文化時,那種獨特的「創造性轉化」能力。這並非簡單的複製貼上,而是一場深入的對話:擷取歐式甜點的形態與精神,替換其風土核心,並根據自身的味覺審美與哲學進行重構。這種模式不僅見於甜點,更廣泛存在於動漫、時尚、設計等各種亞文化領域。日本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或許正來自於這種自信——既能大膽擁抱外來事物,又能固守自身的美學核心,最終催生出兼具國際感與獨特性的新產物。
事實上這種模式,正是日本眾多亞文化創新的核心邏輯。我們能在許多領域看到相似的路徑,有些動漫將西方奇幻文學與武士道精神融合,催生出獨樹一幟的世界觀;街頭時尚把美國的休閒服飾解構,與原宿的獨特美學重組,形成影響全球的裏原宿文化。回頭看紗織的蒙布朗,其本質無異於一場高級的文化重混:它保留了本有的儀式感與造型,卻注入了日本美學。這不是模仿,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後的再創造,最終讓外來文化徹底內化為自身譜系中的新分支。
品嚐完最後一口蒙布朗,走出紗織,鴨川的流水依舊靜謐,彷彿剛才在口中發生的那場文化交融是一場真實的夢。和栗蒙布朗教會我的,不僅是甜點的美味層次,更是一種觀看文化流動的視角。日本甜點的與時俱進,關鍵在於它總能優雅地行走在光譜的兩端:既擁抱國際,又紮根本土;既大膽創新,又敬畏傳統。
品嘗一道顛覆想像的日式甜點,需要品味的並不只是食材與技藝,更是一個民族如何以自信而溫柔的姿態,將世界收納於方寸之間,紡織出只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味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