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剛走過節氣「寒露」。
每逢這個節氣,我都能感受到身體細微的變化。皮膚開始乾燥、喉嚨有些癢、睡眠變得淺,手腳也容易冰冷。這些小變化看似日常,其實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要慢下來,該準備進入新的節奏了。」
在阿育吠陀的觀點裡,寒露之後是「風元素」開始旺盛的時期。風的特質是輕、冷、乾、動得快——當它在體內過多,就容易讓人出現失衡的狀態:思緒太快、焦慮、睡不好、甚至有一種無法安定的空虛感。
療癒的方法很單純——讓風慢下來,讓身體暖起來。
這幾天,我在課程與日常裡都刻意放慢。
早晨喝一杯加了肉桂與薑片的溫熱飲,肉桂那股帶甜的香氣,像是一種溫柔的擁抱,從喉嚨一路暖進胸口。 我也會在靜心時點上一點肉桂精油,溫暖的氣息在空間中流動時,讓人心底那份浮動與焦躁慢慢沉澱下來。 它不只是香氣,更像是一種「被接住」的力量——提醒我在冷冽的季節裡,仍能保持溫度與柔軟。
阿育吠陀裡也建議,在這個節氣之後,飲食應該以「熟食」為主。水果最好煮熟再吃,像是煮蘋果、煮梨子,加點肉桂粉或薑汁,不僅能幫助消化,也能讓胃「暖」起來。
身體的保暖,其實是從裡到外的關懷——不只是穿多一點衣服,而是讓每一口進入體內的食物,都帶著安定的能量。
這段時間,我也調整了初學者瑜珈課程的練習內容。
我會引導學生用緩慢的呼吸,搭配能幫助循環與核心溫度的體式——像是橋式、貓牛式、扭轉體式,或是簡單的深呼吸法。 這些練習不只是鍛鍊,更是一種「對自己身體的陪伴」。 當我們願意花時間感受呼吸的流動、感受肌肉的伸展,那份覺察會讓身體回到平衡,也讓心重新穩定。
寒露的節氣,有一種「收」的力量。
天地的能量往內收,葉子變黃、果實成熟、風開始輕輕地掃落塵埃。 我們的心,也該學著收回外放的能量,給自己多一點靜的時間。 有時候,靜下來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而是讓身體有機會回家,讓靈魂重新整合。
修行與照顧自己,其實都在提醒我們:「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在寒露之後的日子裡,願你能練習讓生活慢下來、讓呼吸深一點、讓心暖一點。 一杯肉桂茶、一場瑜珈練習、一次深呼吸,都能是你回到穩定與平和的起點。
願這份微微的暖意,陪你走過秋深的日子。
當外在的風開始冷,願你內在的光,仍溫柔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