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心裡的浮動特別明顯。
在身心能量的觀察中,風元素象徵著思緒、變動與流動。
當風太強時,我們容易焦慮、分心、睡眠不安; 當風太弱時,又會陷入遲滯與停滯。 在印度阿育吠陀的觀念裡,風元素對應的是 Vata(伐塔)能量——主掌我們的思考、創造力與行動力。
但同時,它也最容易受外在環境變化影響。
特別是中秋節前後的節氣轉換,
白天與夜晚的溫差開始明顯,濕氣與風氣交替, 許多人會感到情緒起伏、睡眠不穩、或身體乾燥、關節緊繃。 這段時間,阿育吠陀提醒我們: 要以「穩定」「溫潤」「扎根」的方式,平衡被秋風攪動的能量。
我選擇用「岩蘭草」的香氣來幫助自己。
岩蘭草(Vetiver),又被稱為「大地的香氣」。
那深沉、帶著溫熱土壤氣息的味道, 像一股厚實的能量,能慢慢把飄散的心收回來。 我在香氛燈爐裡滴了幾滴岩蘭草、兩滴甜橙, 調出柔和又沈穩的氣息。 當香氣緩緩在空間中散開時, 好像有股力量從腳底往上延伸,提醒我回到地面、回到身體。
阿育吠陀中提到,當 Vata 過旺時,
可以透過「油」「熱」「慢」這三種元素來安撫。 我在泡腳水裡加了一滴岩蘭草精油與一滴薰衣草油, 讓自己在香氣中,慢慢地沉下來。 這樣的溫熱與氣味,不只是嗅覺的療癒, 更像是大地的懷抱,讓風有個可以停歇的地方。
在瑜珈練習中,我也特別加入了幾個「扎根」的體式:
山式(Tadasana)、戰士二式(Virabhadrasana II)、樹式(Vrksasana)。 每一次腳掌的著地,都是一種「回來」的練習。 我讓自己在呼吸裡,觀察心的流動, 也讓每一次吸氣時想像大地的穩定能量灌入身體; 每一次吐氣時,讓風的躁動隨著氣息釋放出去。
這樣的練習,不只是瑜珈,更是一種生活的比喻。
當我們覺得生活太快、資訊太多、情緒太亂時, 也許需要的不是更多「思考」, 而是一個讓風慢下來、讓心落地的空間。
岩蘭草的香氣提醒我——
穩定,不是停止,而是在流動中找到根。 就像風有時需要被山擋一擋,才能轉向; 心,也需要透過香氣、呼吸與靜坐,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當我結束這段香氣與呼吸的練習,空間裡的氣氛變得柔和了。
窗外的風依然在吹,但不再亂。 我也學會在這股流動中,找到一種安靜的節奏。
季節在變,心也在變。
願我們都能在變化之中, 用香氣、瑜珈與覺察,找到屬於自己的「穩定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