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B 上市後,車子賣出去只是開始——真正能長期轉化為現金流的是「售後服務(Aftermarket)」:維修保養、零件、OTA(空中更新)、訂閱制服務與周邊生態。本文把後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估算範例、可操作策略與關鍵KPI都整理好,幫你把「題材感」變成可以量化、追蹤的商業藍圖
後市場收入來源:例行保養、零件、保固延伸、OTA 功能/訂閱、數據/遠端服務、配件與金融/保險分成、車隊/商用維保合約。 每輛車年平均(示例估算)約 NT$23,200 / 年 的後市場可收(保守情境,含維修、零件、訂閱等)。10,000 輛車每年約 NT$232M。
---
後市場收入項目(拆解與商業模式) 1. 維修與例行保養 傳統保養、耗材(煞車片、輪胎)、定期檢查。 收費模式:單次收費或保養套餐(年費)。 2. 零件供應(原廠件 / 副廠件) 關鍵:在地供應、庫存管理與成本控制。 3. 保固延伸 / 維修保險(Warranty / Extended Warranty) 一次性付費或分期,延長原廠保固期間與內容。 4. OTA 與功能訂閱(Software as a Service) 基礎 OTA(安全/品質更新)通常免費;增值功能(駕駛輔助、導航高階、娛樂)採訂閱或單次解鎖。 5. 連網服務 / 數據應用(Connected Services) 遠端診斷、車隊管理、保險風險評估(Usage-based insurance)。 6. 配件與個性化(Accessories) 內裝套件、充電配件、原廠改裝。 7. 車隊/商用維保合約、整廠解決方案(Fleet & B2B) 大宗維保、充電站運維、能耗管理的長約。 8. 授權/生態合作(與第三方分成) 地圖供應商、娛樂內容、保險公司分潤。
---
粉色小結(溫柔提醒) Model B 的後市場商機不是單一賣點,而是「多條收入河流匯聚成河」的過程:服務網絡、零件供應、OTA 與訂閱、數據合作、B2B 車隊合約……每一項都能推高單車終生價值(LTV)。關鍵是:先抓好交付體驗(快速、可靠),再用數位化把每一次互動變成「能付費或能留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