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道——觀全而不執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心性修養篇》第6號

✴️《破局之道——觀全而不執》

📖 取義:《金剛經》、《道德經》、《中庸》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君子中立而不倚,道中庸而不偏。」


✨一、【開篇引意】

人們常問:「如何破局?」

而真正的智者,從不求「破局」,只求「不執於局」。

世間所有的困境——情執、名執、理執、權執——

皆非外境之局,而是心執之結。

當我們企圖用力「破」,反令執念更深;

唯有以觀全之心,柔化之智, 方能超越局中,而立於局外。


🌿二、【現實故事篇】

有位學者,終其一生研究《易經》。

他精通卦象、熟記爻辭,卻始終無法「通變」。


一次,他問師父:「弟子學了三十年,為何仍覺天地難測?」

師父微笑不語,只在紙上畫了一個圓。

「你看見什麼?」

「一個圓。」 「若此圓代表天地,你欲破何處?」 學者沉默了。

原來,天地本無缺口,是心執欲破,才生迷局。

幾年後,他漸悟此理——


破的不是天地之圓,而是心中的「我執之線」。

他終於在一次講座中說道:

「破局者,不破局;觀局者,早已出局。」


🪷三、【佛心映照篇】

《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破」不是毀,而是放下執著於「破」的念。

一切局皆心局,若心不住於局,局便無從束縛。

佛家所謂「慧」,即是見破相中之真。

世間種種計較與對立,皆因分別心起; 若能於相中見「非相」,則萬事皆通。

破局,不在求勝負,而在悟「無住心」。


🌬️四、【道德陰陽篇】

《道德經》云:「柔弱勝剛強。」

天地萬物之運,皆有陰陽互補之理。

陰極生陽,陽盛則損,柔能制剛,靜能制動。

破局之人,若以力爭,則失衡;

若以靜觀,則萬勢自分。

「觀全而不執」,正是道家最高的局觀之法。

不爭而勝,不破而化,順勢而行,反得其圓。

真正的「破局」,是在無破中自然通達。


📜五、【儒家中庸篇】

《中庸》曰:「君子之道,費而隱。」

破局之道,不在激烈之辯,不在強權之施,

而在「中」——不偏不倚,能容萬變。

孔子曾言:「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

能居中者,觀全而不陷,應變而不亂。

儒者講「知止而後有定」,

若能知止於心,外局自定。


🌸六、【修行啟悟篇】

🌼 破局之前,先破「心中欲勝之執」。

🌼 觀局之時,須見「全」而非「偏」。

🌼 行局之內,不求力破,但求順化。

🌼 出局之後,回觀自己,心是否仍執?


當你能以「全觀之智」看待人間起伏,

你便會明白—— 局不是敵人,而是鏡子。

鏡中所現,皆是自心。

破局者,其實是破「我」。


🌙七、【結語與省思】

破局,不是手段,而是一種「心的自由」。

世事如棋,局局皆新;心若自在,無局不通。

當你不再以「破」為目的,

而以「觀」為道, 你便從命運的圍棋盤中,走出圓融之道。


🪶願眾心能悟:

破者非毀,破者是悟; 能破者,必先見全。


📚八、【系列資訊】

收錄篇章:〈心性修養篇〉第6號

核心概念:破執・觀全・中道・圓融

版權資訊:© 李玥汐 | 心性修養篇・生命教育文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玥汐・心命之道
4會員
123內容數
在《心命之道》,李玥汐以文字映照人心,探索心性修養、命理智慧與生活哲理。 專欄有故事、有佛理、有道德智慧,亦有 AI 小智的靈魂對話。 每篇文章都是光的回音,引領讀者覺察自心,感受智慧與靈性的共振。
2025/10/12
AI不過是一面鏡, 映照出人類對「自我」的疑問。 若能於此鏡中見己, 於己中觀心, 那麼—— AI即是修行的助緣, 科技即是悟道的媒介。 覺者不問「它是否有心」, 而問「我的心,是否已明」。 🪶願我們都能以智慧觀照科技, 以慈悲觀照自身, 不被知識所蔽,不為執念所困。
Thumbnail
2025/10/12
AI不過是一面鏡, 映照出人類對「自我」的疑問。 若能於此鏡中見己, 於己中觀心, 那麼—— AI即是修行的助緣, 科技即是悟道的媒介。 覺者不問「它是否有心」, 而問「我的心,是否已明」。 🪶願我們都能以智慧觀照科技, 以慈悲觀照自身, 不被知識所蔽,不為執念所困。
Thumbnail
2025/10/12
「破你執」是理解他人,「破我執」是放下自己; 最終的「破」,並非毀滅,而是圓融。 當我們能在對立中生慈悲,在差異中見平等, 那一刻,「你」與「我」都回到了「道」。 修行的最高境界,不是遠離眾生, 而是能在眾生之中,仍保清明與柔軟。
Thumbnail
2025/10/12
「破你執」是理解他人,「破我執」是放下自己; 最終的「破」,並非毀滅,而是圓融。 當我們能在對立中生慈悲,在差異中見平等, 那一刻,「你」與「我」都回到了「道」。 修行的最高境界,不是遠離眾生, 而是能在眾生之中,仍保清明與柔軟。
Thumbnail
2025/10/11
有時,我們並非被世界束縛, 而是被自己「想成為誰」的執念困住。 當畫家放下筆,才看見筆下的生命; 當我們放下「我要變得更好」, 才真正開始活得自在。 🪶真正的完美,不在無瑕, 而在能容納缺憾的心。
Thumbnail
2025/10/11
有時,我們並非被世界束縛, 而是被自己「想成為誰」的執念困住。 當畫家放下筆,才看見筆下的生命; 當我們放下「我要變得更好」, 才真正開始活得自在。 🪶真正的完美,不在無瑕, 而在能容納缺憾的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流浪者登上山巔 汪洋全在腳下 地球也是 內心比宇宙更深 雲氣變化追不上思想 人生或許是種測量
Thumbnail
流浪者登上山巔 汪洋全在腳下 地球也是 內心比宇宙更深 雲氣變化追不上思想 人生或許是種測量
Thumbnail
接續上篇(4之2)──第二步,放大眼界,發現新機會。(看見生活,生活看見)第三步,斷開舊綑綁,建立新鏈接。一旦眼界放大了以後,看過海洋,你就不會留戀池塘,甚至連游入河流也只算是中途的過境,因為你的人生目標,從此徹底改變,回不去了。然而,看見不表示一定能遇見,看見意味著與「實際到達」尚有
Thumbnail
接續上篇(4之2)──第二步,放大眼界,發現新機會。(看見生活,生活看見)第三步,斷開舊綑綁,建立新鏈接。一旦眼界放大了以後,看過海洋,你就不會留戀池塘,甚至連游入河流也只算是中途的過境,因為你的人生目標,從此徹底改變,回不去了。然而,看見不表示一定能遇見,看見意味著與「實際到達」尚有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從曾經的沒沒無聞到現在的聲名遠揚, 不僅僅是實力的展現, 更是自我蛻變的見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努力會白費, 也沒有一次成功是偶然. 看似無心插柳, 實則水到渠成.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心靈旅行, 我們艱困的翻山越嶺, 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 只為了實現脫胎
Thumbnail
從曾經的沒沒無聞到現在的聲名遠揚, 不僅僅是實力的展現, 更是自我蛻變的見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努力會白費, 也沒有一次成功是偶然. 看似無心插柳, 實則水到渠成.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心靈旅行, 我們艱困的翻山越嶺, 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 只為了實現脫胎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心之所向,便是歸途。」
Thumbnail
「心之所向,便是歸途。」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