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修養篇》第6號
✴️《破局之道——觀全而不執》
📖 取義:《金剛經》、《道德經》、《中庸》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君子中立而不倚,道中庸而不偏。」
✨一、【開篇引意】
人們常問:「如何破局?」
而真正的智者,從不求「破局」,只求「不執於局」。
世間所有的困境——情執、名執、理執、權執——
皆非外境之局,而是心執之結。
當我們企圖用力「破」,反令執念更深;
唯有以觀全之心,柔化之智, 方能超越局中,而立於局外。
🌿二、【現實故事篇】
有位學者,終其一生研究《易經》。
他精通卦象、熟記爻辭,卻始終無法「通變」。
一次,他問師父:「弟子學了三十年,為何仍覺天地難測?」
師父微笑不語,只在紙上畫了一個圓。
「你看見什麼?」
「一個圓。」 「若此圓代表天地,你欲破何處?」 學者沉默了。
原來,天地本無缺口,是心執欲破,才生迷局。
幾年後,他漸悟此理——
破的不是天地之圓,而是心中的「我執之線」。
他終於在一次講座中說道:
「破局者,不破局;觀局者,早已出局。」
🪷三、【佛心映照篇】
《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破」不是毀,而是放下執著於「破」的念。
一切局皆心局,若心不住於局,局便無從束縛。
佛家所謂「慧」,即是見破相中之真。
世間種種計較與對立,皆因分別心起; 若能於相中見「非相」,則萬事皆通。
破局,不在求勝負,而在悟「無住心」。
🌬️四、【道德陰陽篇】
《道德經》云:「柔弱勝剛強。」
天地萬物之運,皆有陰陽互補之理。
陰極生陽,陽盛則損,柔能制剛,靜能制動。
破局之人,若以力爭,則失衡;
若以靜觀,則萬勢自分。
「觀全而不執」,正是道家最高的局觀之法。
不爭而勝,不破而化,順勢而行,反得其圓。
真正的「破局」,是在無破中自然通達。
📜五、【儒家中庸篇】
《中庸》曰:「君子之道,費而隱。」
破局之道,不在激烈之辯,不在強權之施,
而在「中」——不偏不倚,能容萬變。
孔子曾言:「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
能居中者,觀全而不陷,應變而不亂。
儒者講「知止而後有定」,
若能知止於心,外局自定。
🌸六、【修行啟悟篇】
🌼 破局之前,先破「心中欲勝之執」。
🌼 觀局之時,須見「全」而非「偏」。
🌼 行局之內,不求力破,但求順化。
🌼 出局之後,回觀自己,心是否仍執?
當你能以「全觀之智」看待人間起伏,
你便會明白—— 局不是敵人,而是鏡子。
鏡中所現,皆是自心。
破局者,其實是破「我」。
🌙七、【結語與省思】
破局,不是手段,而是一種「心的自由」。
世事如棋,局局皆新;心若自在,無局不通。
當你不再以「破」為目的,
而以「觀」為道, 你便從命運的圍棋盤中,走出圓融之道。
🪶願眾心能悟:
破者非毀,破者是悟; 能破者,必先見全。
📚八、【系列資訊】
收錄篇章:〈心性修養篇〉第6號
核心概念:破執・觀全・中道・圓融
版權資訊:© 李玥汐 | 心性修養篇・生命教育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