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修養篇〉第4號
✴️彼此——破你執、破我執
📖 取義:《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一、【開篇引意】
世間的紛爭,多起於「我」與「你」的對立。
當心被立場所限,眼中所見,便只剩輸贏。
但若能從「破我執」而悟「無我」,從「破你執」而見「同體」,
那麼彼此之間,將不再是牆,而是橋。
真正的修行,不在孤高的清靜,而在能與人共融。
🌿二、【現實故事篇】
兩位多年摯友,因理念分歧而漸行漸遠。
一人信理智,一人重感情;一人講原則,一人重情誼。
他們各自以為自己「是對的」,
於是,對話變成爭辯,爭辯變成冷漠。
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人身患重病,另一人前去探望。
兩人對視無言,淚卻同時滑落。
他說:「這些年,我以為你變了。」
對方答:「其實,是我們都太想讓對方懂自己。」
那一刻,兩人的「我執」同時鬆開,
久違的笑聲重新在病房裡響起。
原來,彼此不是敵,而是鏡。
你在我的心中,我也在你的心裡。
🌾三、【反思與省悟篇】
💞四、〔佛心映照〕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執著「我」與「你」,是凡夫的迷網;
能見彼此皆如幻如影,才是智慧的開端。
☯️五、〔道德陰陽〕
《莊子‧齊物論》亦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意思是,若執著於「我對你錯」,便永遠不得道;
唯有超越對錯之見,心方能無礙。
🌈六、〔儒家中庸〕
而《中庸》曰:「和而不同」,
正是提醒我們:真正的「和」,不是消弭差異,
而是容納多元,在差異中見共生之道。
🌸七、【心法與實踐篇】
🌼 「破你執」:看見對方的不同,是在學習「寬」。
🌼 「破我執」:承認自己的有限,是在修「謙」。
🌼 「破二元」:理解萬物同源,是在悟「空」。
🌼 「合而不同」:與人共處不失己,是在行「中」。
若能以心觀心,彼此便不再分你我,
而是共乘一舟的修行者,同渡無明之海。
🌙八、【結語與省思】
「破你執」是理解他人,「破我執」是放下自己;
最終的「破」,並非毀滅,而是圓融。
當我們能在對立中生慈悲,在差異中見平等,
那一刻,「你」與「我」都回到了「道」。
修行的最高境界,不是遠離眾生,
而是能在眾生之中,仍保清明與柔軟。
📚九、【系列資訊】
收錄篇章:〈心性修養篇〉第4號
核心概念:無我・中道・圓融・同體
版權資訊:© 李玥汐 | 心性修養篇・生命教育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