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哲學 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2-6

Fei Lin-avatar-img
發佈於Fei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作者-Julian Baggini (朱立安·巴吉尼),譯者-謝佩妏

第三部 不要這樣吃

第十三單元 拒絕自助早餐的誘惑(Resisit the breakfast buffet)-從日常生活中鍛鍊品格

看到這個標題時,我的第一個聯想內容就是「自助式的餐點,會有人想要偷偷打包的,或者是有人拿很多卻吃不完」類似的這樣的行為,在文中作者確實以這樣的例子作為這篇主要論述的觀點,透過生活中小小的行為,讓我們去思考反省,我們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鍛鍊自己的品格。

他說「生活就是倫理反省的機會」、「日常生活是鍛鍊品格的最佳場域,也是唯一的場域。」,更提到「品格教育週」通常意義不大,看到這句話讓我嘴角不禁上揚,想到在學校每週三下午安排一個宣導主題時,有時都不知道要怎麼告訴學生為什麼今天要聽這個「交通安全」主題、下週是「性剝削與人口販賣防治」主題、下下週是「健康促進」主題....,如果這些主題沒有在生活中持續不斷的被討論、練習反思,就只會形同政令宣導一樣,只是說說而已,這些其實都還是需要靠個人有意識地去覺察生活周遭的狀況與自身的行為。

不過,看這一篇很有感的是,最近光復救災的狀況,我們的社會就是因為大家無私的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一個良善的島嶼,大家都希望讓這座島嶼更好,讓社會氛圍更正向、更積極,彷彿每一個人在日常生中都有在鍛鍊自己的品格,所以當看見同胞有難時,很多人會想盡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情。這種美德不僅影響周遭的人,甚至是其他國家,身為台灣人,我真的深感幸福與驕傲。

  • 書中句分享

良好的習慣和品行不是一時的體悟,必須持續不斷地練習。

自私雷達常保警覺,隨時準備占人便宜,並不會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這麼做或許不會傷害到人,卻會傷害自己,讓人為了貪圖小利而降低了自己的格調。

一個社會的倫理標準,就反映在什麼人以多少價格販售哪些商品,或是民眾尊重法律、傳統、社會規範或宗教誡令的程度,或者何種享樂受到大眾的認可或鄙夷。

可以藉由培養正直的習慣,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第十四單元 減重教我的事(Lose weight)-意志力的效用和限制

作者用「意志力(willpower)」的概念來解釋減重歷程的訓練,他認為意志力比較像是一種能力,一種特殊能力,他以自制力(self-control)一詞的說明,並透過設下底線、駕馭自己的衝動、專心的吃東西(身心合一地吃,不要分心)等方式,來讓自己練習減肥,並且堅持到底,他六個月內瘦了12公斤以上,雖然他透過這些方法來讓自己成功的瘦下來,但是過程中他觀照自己的飢餓,並駕馭自己想吃的衝動,但是他認為「最後還是得不償失」。

我不太確定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因為他前面提到了「對我來說,自制不是迴避邪惡的誘惑、阻止自己享樂的方式,反而是一種盡情享樂、同時不忘享樂不是人生全部的方式。」,所以我的理解是,他可能在減重的過程中,要一直阻止自己享樂,來鍛鍊自己的意志力,達到最後堅持到底的目標,所以過程中他覺得失去了一些生活的樂趣而覺得得不償失吧。

這也讓我想起之前常看到的一句話「自律的人會獲得更大的自由。」雖然自律和自制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意思,但是從減重的方式來看,我更傾向自律的概念。自律的比較傾向於在自我約束時,有更多的主控權、自主性,更積極的作為;而自制的核心概念傾向於「抵抗和約束」,屬於比較消極的作為。

對於一個吃貨而言,減重這件事情,是一輩子不能放棄的「身體社會運動」,至少在我內心深處是這樣想的。每一次面對美食的誘惑,心裡總是會有千萬個小劇場在上演,然後接著手和嘴巴就會失守,然後味蕾和和心情就會得到喜悅與滿足,這種無法抵抗的誘惑,應該是我一輩子要面對的功課吧!「很多人半途而廢的原因,就是他們以為自己有清楚的目標,但其實他們想得還不夠透澈,所以實際上遠比他們以為得更搖擺不定。」

適切、適當的飲食,過與不及都容易失去平衡,當我們專心吃下每一口食物時,身體都會告訴你,你現在是否在一個平衡點上,或者已經失衡了。

  • 好句分享

意志力或許不是自我節制的最佳表現方式,但無論如何它都是我們應該重視的一種能力。

如果是先設下底線就比較容易克制自己,因為你很清楚該怎麼做,根本不用在心裏討價還價。

如果你不是真心相信底線這回事,只要碰到緊要關頭,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就跨越界線。

光設下底線不夠,你還必須相信它值得你遵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森 • Fei
2會員
22內容數
離開舒適圈,回到縱谷的日常。
森 • Fei的其他內容
2025/10/10
第十二單元 過猶不及(Add a generous pinch of salt)-對科學研究和專家建議保持懷疑的態度 身為哲學小白的我,查了「懷疑論」的論點後,覺得...我還是看這本書就好。我只能說Julian Baggini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將飲食帶入哲學的領域,真的讓人受益良多。
Thumbnail
2025/10/10
第十二單元 過猶不及(Add a generous pinch of salt)-對科學研究和專家建議保持懷疑的態度 身為哲學小白的我,查了「懷疑論」的論點後,覺得...我還是看這本書就好。我只能說Julian Baggini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將飲食帶入哲學的領域,真的讓人受益良多。
Thumbnail
2025/10/05
第十一單元 例行公事不無聊 作者提到亞里斯多德使用的希臘字hexis,這個字通常翻譯成「習性」或「習慣」,對亞里斯多德而言,hexis是主動而不是被動,「事實上,習慣也可以是自覺的,刻意而為的。」,「習慣唯有不經思考的反射動作時才會變質,而我們經常犯這種錯誤。」
2025/10/05
第十一單元 例行公事不無聊 作者提到亞里斯多德使用的希臘字hexis,這個字通常翻譯成「習性」或「習慣」,對亞里斯多德而言,hexis是主動而不是被動,「事實上,習慣也可以是自覺的,刻意而為的。」,「習慣唯有不經思考的反射動作時才會變質,而我們經常犯這種錯誤。」
2025/10/03
第十單元 化科技恐懼症為科技的實踐智慧(Use the right kit)-職人手感v.s.機器量產 「科技的實踐智慧不僅讓我們對社會面臨的飲食科技議題有更明智的判斷,在家庭層面也有幫助。」 但是身為餐飲人,我認為手作的溫度才能真正體現料理的味道與情感。
Thumbnail
2025/10/03
第十單元 化科技恐懼症為科技的實踐智慧(Use the right kit)-職人手感v.s.機器量產 「科技的實踐智慧不僅讓我們對社會面臨的飲食科技議題有更明智的判斷,在家庭層面也有幫助。」 但是身為餐飲人,我認為手作的溫度才能真正體現料理的味道與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些食物的美味,月光當然都知道,是因為有著目標的緣故,而跳脫了那樣追求的範圍。但並不表示,沒有吃進這些食物就不會胖,之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食物來讓體重增加。因此要在一邊發掘可以列入食物清單的食物,一邊把不適合的食物剔除掉。即使自以為熱量攝取數量已經符合標準,但體重卻不是這樣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些食物的美味,月光當然都知道,是因為有著目標的緣故,而跳脫了那樣追求的範圍。但並不表示,沒有吃進這些食物就不會胖,之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食物來讓體重增加。因此要在一邊發掘可以列入食物清單的食物,一邊把不適合的食物剔除掉。即使自以為熱量攝取數量已經符合標準,但體重卻不是這樣
Thumbnail
減肥的人一定要吃早餐! 早上應該吃什麼呢~ 懶人早餐最好….
Thumbnail
減肥的人一定要吃早餐! 早上應該吃什麼呢~ 懶人早餐最好….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就跟著親友一起用餐,然後挑選自己認為能吃的。千萬不要因為是聚餐,所以就放飛自我,隨意大吃一頓,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如果因為這樣就吃進3000大卡以上的熱量,那這樣是幾天後才能消的回來?所以說,與其去精密計算還差多少熱量就超標了,還不如就決定哪些可以多吃,哪些少吃?例如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就跟著親友一起用餐,然後挑選自己認為能吃的。千萬不要因為是聚餐,所以就放飛自我,隨意大吃一頓,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如果因為這樣就吃進3000大卡以上的熱量,那這樣是幾天後才能消的回來?所以說,與其去精密計算還差多少熱量就超標了,還不如就決定哪些可以多吃,哪些少吃?例如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月光清楚的記得,當改變早餐的內容之後,體重就從先前的瓶頸,慢慢往下降了兩公斤左右。在一樣持續運動的前提下,僅是改變早餐,就可以有成果出現,代表控制吃的食物,會比加強運動還要有效。當然,在那段時期,也經歷過在等中餐前餓到不行的感覺。等到習慣早餐少吃一點後,再來是晚餐的飯量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月光清楚的記得,當改變早餐的內容之後,體重就從先前的瓶頸,慢慢往下降了兩公斤左右。在一樣持續運動的前提下,僅是改變早餐,就可以有成果出現,代表控制吃的食物,會比加強運動還要有效。當然,在那段時期,也經歷過在等中餐前餓到不行的感覺。等到習慣早餐少吃一點後,再來是晚餐的飯量
Thumbnail
自從加入瘦身行列,目前默默地來到第29天。有些問題是可以讓自己思索的,比如 如何讓自己正常吃? 如何讓自己簡單吃? 如何讓自己有效吃?
Thumbnail
自從加入瘦身行列,目前默默地來到第29天。有些問題是可以讓自己思索的,比如 如何讓自己正常吃? 如何讓自己簡單吃? 如何讓自己有效吃?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發現自己在吃了晚餐之後,仍然感到飢餓時,也先別感到氣餒,如果這是偶發的,那就安排照清單上的食物補充一下。如果是天天都想要在晚餐後再吃點什麼,那就要檢討看看,自己是不是過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了,導致每天在晚餐後還想吃東西。會這樣想的原因在於,已經有正常吃過晚餐,照理說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發現自己在吃了晚餐之後,仍然感到飢餓時,也先別感到氣餒,如果這是偶發的,那就安排照清單上的食物補充一下。如果是天天都想要在晚餐後再吃點什麼,那就要檢討看看,自己是不是過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了,導致每天在晚餐後還想吃東西。會這樣想的原因在於,已經有正常吃過晚餐,照理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