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那就跟著親友一起用餐,然後挑選自己認為能吃的。千萬不要因為是聚餐,所以就放飛自我,隨意大吃一頓,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如果因為這樣就吃進3000大卡以上的熱量,那這樣是幾天後才能消的回來?所以說,與其去精密計算還差多少熱量就超標了,還不如就決定哪些可以多吃,哪些少吃?例如來一盤炸蝦,就是一人一隻,也還是吃下去,如果是可以一大盤沒分的,那就多少吃一點。
看到陸綜美食節目—聽說很好吃,擔任評審的藝人來賓大多是很瘦的俊男美女,那無條件吃下那麼多美食,難道不怕發胖嗎?固然有藝人自承胖了四到五公斤,也完全沒問題。因為上節目前本來就過瘦,留有許多餘裕可以增加體重也沒問題的。這就是一個矛盾所在,大廚精心烹煮出一道道美食,評審就只能照單全收的吃完。而且還要表現出很享受甚至一副吃不夠的的模樣,這樣才會有足夠的曝光鏡頭。不然特別打扮一番上美食節目了,還沒幾個鏡頭,是不是白白的浪費出場機會和寶貴的時間?讓人不管熱量多高也要吃的美食,固然是因為大廚現場特別烹調,到餐廳未必就能吃到的客製比賽用菜,機會十分難得。
再來就是,既然是美食節目,當然就要好好享受美食,怎麼可以表現出挑選食物的模樣呢?就是與節目的宗旨不符了。因此,在這種強迫取分的前提下,參加錄影的來賓可說是十分幸運吃到大廚親自烹調的菜,但同時也必須承受所有美食帶來的熱量,這就要在錄影之後想辦法消耗掉了。維持苗條的身形才有可能被邀請上節目,這就是一個奇妙的循環。回到熱量的話題,要購買一份食物之前要先看它的種類,再來看熱量。看到一份舒肥雞胸肉,就知道這是一份蛋白質。看到一份炒空心菜,就知道這是一份纖維質。看到好吃的麵包或麵條,就知道這是一份澱粉。不能說,因為這塊麵包的熱量比雞胸肉低,所以可以安心的吃下去,沒問題的!
但攝取澱粉作為一餐,而導致排擠了蛋白質的進食空間,如此並沒有因此變得比較健康。或許並沒有突破熱量上限而認為很安心的吃,但由於缺乏營養素,而導致白忙一場。既然都要吃,那不就雞胸肉和麵包都一起吃當作一餐,不就行了?何必要那麼辛苦呢?換言之,既要控制熱量,又要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並不是說澱粉不能吃,而是要調整後吃適當的量。如果因為兩種都要,既想要吃很多澱粉,也想要攝取足夠營養素,那就只能讓熱量超標,只要有足夠的營養素,就能夠讓減重之過程持續進行。如果期間身體變得不健康了,那勢必會影響到減重的進行,這是會互相影響的。本來,熱量與營養素間的取捨,就會是減重時的重頭戲,如何調整出適合自己的模式,會是需要摸索之處。
如果可以慢慢適應少吃的飲食模式,就會發現那些號稱低熱量又有飽足感的食物就沒那麼需要了。因為本來就不感到飢餓,也就不需要墊肚子。只要能攝取足夠的白開水,就能達到墊肚子的效果。不過,這也是要慢慢來的,在兩餐之間如果感到肚子餓,還是要準備一些食物,以備不時之需。月光覺得,不要被低於熱量上限所矇騙了,還是要注意每日營養素的攝取是否足夠。如果僅是吃進一些沒營養的食物,再低的熱量又如何呢?身體還是不能正常去運作,那還有可能變成越減重越面黃肌瘦,反而適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