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程開始的那天 攝於2024.09
出國交換??下輩子吧XD
整個大三上,我幾乎是抱著這個念頭度過的,擋在我與夢想之間的,是幾門怎麼也修不夠的英文學分我早已說服自己,與其好高騖遠,不如安心畢業,然而,命運總愛在你放棄時送上最意外的轉折,就在大三上的那個寒假,我百無聊賴地核對著畢業學分發現——門檻,不知何時已經被我跨過去了
沒有絲毫得來全不費工夫喜悅,一股涼意從腳底竄上:現在是寒假,校園空無一人,而交換申請的截止日,正像一個巨大的倒數計時,顯示著不到30天,我像個被臨時推上舞台的替補演員,燈光已經打亮,觀眾正在等待,而我卻連台詞本都還沒拿到
自傳、讀書計畫、推薦信、成績單,還有不知道被我丟哪裡去的英文與日文檢定證明……所有我以為與我無關的文件,全都成了必須在30天內完成的緊急任務,我的交換之旅,就從這一場兵荒馬亂的極限操作中,慌慌張張地開始了
要去哪裡?
在幾乎是踩死線的狀態下,胡亂地把自傳、讀書計畫等文件生出後,下一個難題立刻浮現:學校該怎麼選?
我像個無頭蒼蠅般,慌張地重新審視學校提供的日本交換學校清單,這次條件變得無比現實且苛刻:它必須能讓我大四出去交換、最好有宿舍,並且交換時程還得無縫接軌,不能讓我面臨延畢的風險,在一長串令人眼花撩亂的校名中,我用這些條件快速篩選,目光最終停在了一個對我而言既陌生又帶有一絲熟悉感的名字上——龍谷大學
說來有趣,在此之我對這所學校幾乎一無所知,它之所以能在我腦海中留下印記,僅僅是因為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去日本時,曾匆匆路過它的所在地:京都
我對京都的印象,是安靜的巷弄、是空氣中瀰漫的千年傳統底蘊,即便當時只是個走馬看花的觀光客,這座城市卻在我心裡種下了種子,在那兵荒馬亂的申請時刻,這個模糊的印象成了我最重要的指南針:如果能在那樣的城市生活半年,真正地認識它,而不是僅僅經過它,該有多好?這個純粹的念頭,成了我倉促決定中,最堅定的理由
眾人瘋搶的學校
在總算將所有申請文件送出,並將龍谷大學視為第一志願後,還來不及喘口氣,下一個關卡已兵臨城下——校內面試,我心裡很清楚,這場面試的成績,將直接決定我後來能在撕榜時佔據什麼樣的位置
面試當天,緊張感幾乎凝結了空氣,面對三位表情嚴肅的考官,以及身旁幾位同樣蓄勢待發的競爭者,我感覺自己的心臟快要跳出喉嚨,許多問題拋過來時,我的大腦幾乎一片空白,完全是憑著過去幾天反覆練習的本能在回答。現在回想起來,那段記憶甚至有些模糊,只記得自己不斷告訴要保持微笑、要有眼神接觸
面試結束後,我帶著一種虛脫的感覺走出考場,然而鬆了一口氣之後,一股更巨大的焦慮卻猛然襲來:在面試的閒聊與觀察中,我赫然發現,我心中的首選——龍谷大學,似乎也是許多高手眼中的目標。而更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是,這個如此搶手的名額,全校竟然只有兩個。原本因通過面試而點亮的希望之火,瞬間被這個殘酷的現實潑了一盆冷水
成功和放棄在一線之間
撕榜當天,我的緊張程度遠超過之前的面試,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豪賭,因為我清醒地意識到,除了龍谷大學之外,清單上其他大多數的交換學校,交換期都是一整年,這意味著,如果我選擇了它們,回來時早已錯過畢業季,延畢將成為我的結局
換句話說,我的眼前從一堆選項,變成了龍谷大學,延畢或者放棄,我甚至已經在心裡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與那兩個寶貴名額失之交臂,我是否該有勇氣放棄這次得來不易的交換資格,回歸「正常」的畢業軌道?那種背水一戰、孤注一擲的感覺,讓當天的每一秒都無比煎熬,我甚至動用了所有的人脈來詢問排名在我之前的同學,以確認我是否還有一點機會
看著第一個名額被其他同學選走,我手心全是冷汗,而當我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唸出,並成功拿下那最後一個名額時,不真實感瞬間湧上,那一刻與其說是狂喜,更像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終於落幕
回首這短短一個月如同雲霄飛車般的申請歷程,我幾乎是咬著牙,跌跌撞撞地闖過了每一關,從一個自認與交換絕緣的旁觀者,到最終成為那二分之一的天選之人,這過程雖然充滿不確定性,卻也讓我學會了為自己的選擇拚盡全力
然而,當申請通過的喜悅逐漸沉澱後,我明白,這並非結束,而是一個更複雜階段的開始,接下來,我將要面對的是嚴謹的簽證申請、龍谷大學的入學資料填寫,以及決定日語課程等級的分班測驗準備,每一項,都是全新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