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建制派被換血,不少人可能會說,建制派最終被唇亡齒寒,兔死狗烹,他們太笨了,當初就應該保護民主派去保護自己。
那真的不是,跟民主派一樣,香港的建制派也不是真的想要執政的,除了像葉劉那樣的少數嘗過權力滋味忘不了的人外,大部份建制派心裡也不是想當甚麼香港統治者,而只是在一個移交期給公眾看的面譜,政治投機刮點利益而已。
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實權,之後也沒有,應該也不會傻到相信自己會有。但中間以演員的身份攝一段時間的位,權力是沒有,錢倒是很多,可以養尊處優,從中拿到不少利益,也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去到最後他們的任務結束了,這些利益就是他們退休用的。這些人不少都早就準備好外國護照,最後打算像不少民主派追隨者一樣「去外國追求民主自由」了,你想想林鄭當特首,也不是計劃建立一個好的香港讓自己在裡面終老,而是想退休後在英國住。(不過現在失敗了)不論民主派與建制派,香港多的是一群想逃出香港的人,分別是甚麼呢?
有些人像單憑「有手有腳」想靠 BNO 簽證移民,有些人賣了樓去移民,有些人則帶著二三十年投靠建制取得大量的財富人脈去移民。這些人如果不回流的話,就正好形成海外港人三個不同的階級,建制派當然是最高那級。
香港不過就是這些人累積資本尋求新天地的礦坑而已,只是有些人是撿腐食的,有些人是加入建制巧取豪奪的。
同樣是移民海外,有些人在洗大餅,洗碗,做收銀,在家裡煮公仔麵並強調比外面吃餐廳便宜,有些人可以去到外國還每天吃酒樓茶餐廳,當收租佬,把香港高檔生活複製過去。分別就只是你拿了多少錢過去。
然後可能大家發現在當地的利害一致,就一起去反種族歧視,甚至攻擊當地政黨。最後香港人終於不分黨派,一概變成覺得自己被歧視的海外華人,慢慢發現,避免被種族歧視的最好方法就是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開始感受到強大祖國的溫暖,移民加拿大的港人早已示範了整個過程。
你想想,蔣介石死了蔣經國也沒有立即變總統,中間總要攝一個嚴家淦;本來實權者前面總有一些演員,這些人不過就是演員。他們能成為演員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很識趣,知道自己只是演員,不過像民主選舉佬一樣真的以為自己能靠選舉掌握權力。選舉是不能產生權力的,從來都不能。
所以他們其實已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也沒有想過要拿更多的東西,可以嘲笑他們被 condom 呢,嗯,你問我,刮了那麼多民脂民膏後我真的不介意被網民們鋪天蓋地的笑。時間瞬間會吃掉這些毫無營養的情緒,錢與階級會留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