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聖經會半信半疑嗎?如果說這本書要作為生活守則,總要先確定書沒問題吧!這系列要來回答一些關於聖經,我時常遇到的疑問。如果你也是聖經粉絲,有想到更多相關的問題,也歡迎丟給我一起來挑戰唷!
#1 以前的手抄本怎麼可能沒有錯誤?
確實,如果稍微有過出版文章或是書籍的經驗,一定都可以明白錯字所帶來的無力感,就算沒有相關經驗也能夠用想像的。要相信幾千年前靠口傳和手抄會毫無錯誤,實在是太難了。
那在這尷尬的情況下,要怎麼看待我們手上的聖經呢?說聖經是完全真實而且沒有錯誤,技術上,指的是聖經最原始手稿。但說到最初手稿,其實,沒人見過它。不過,深入研究手稿的學者表示,聖經手稿的保存程度遠超過任何其他古代文獻。他們研究過其他古代文獻,知道一般文獻的保存狀況,對比之下得到的結論是,聖經手稿實在保存得太好了!所以可以解釋為上帝監督了祂話語的保存。
那關於手稿與手稿間的不同,和經文與經文之間的矛盾呢?關於細微的文字差異,我們要先放下現代人對於錯誤的偏執。電腦的時代,似乎要沒有錯誤就是要一字不漏。但在口傳時代或抄本時代,沒有錯誤並非指一字不漏,而是意義完整傳達。再說,現在聖經有許多語言譯本,一個語言又有許多版本,沒有錯誤更不該被解釋為一字不漏(翻譯的時候,連字的拼法寫法都不同了,要怎麼一字不漏?),而是意義完整傳達。關於經文與經文之中的矛盾,這主題有點龐雜,如果有興趣,我可能要另外再寫一篇。但簡單說,我認為有些是在於切入角度不同,有些在於紀錄的面向不同,有些就是我們還未有完整的資料去解讀(希望這句話不是有說等於沒說)。如果有特別想了解的經文,歡迎大家丟題目給我。
總之,聖經是完全真實而且沒有錯誤,技術上指的是聖經最原始手稿,但也可以推論至我們現在手中的聖經譯本。我個人覺得,如果會擔心意義因為翻譯或編輯偏差了,那就多讀幾個版本和語言吧!
#2 保羅的書信為甚麼算是聖經?
「保羅的信不就是一個牧師寫的信嗎?為何可以放進聖經?」這是我一位資深基督徒朋友的疑問。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某方面,我覺得這個問題蠻有道理的,因為現在的我們,絕不會把某位牧師的著作奉為聖經,牧師的著作只能稱為屬靈書籍。保羅並沒有跟過耶穌,但為甚麼保羅的信變成聖經了。最簡單的回答是「彼得認為它們是聖經」。
彼得後書 3:14-16
14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 15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着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 16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
在這段經文中,彼得認為保羅的信也是經書。因此這成為保羅書信屬於聖經的有力依據。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歡迎按讚、追蹤、留言給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