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日記》由一封未署名的遺書為起點,男主角翻開陳年的日記向觀眾揭開塵封的往事,他讀著一篇篇的日記,向觀眾呈現的是不斷晃動的畫面,對我來說是表現男主角顫抖的內心,抑是傳達當時「那個」男孩逐漸崩毀的靈魂。
有傑面對毆打和言語羞辱後緊抓住許多讓他活下去的事物: 幫忙家事以獲得讚許、從鋼琴老師獲得溫暖的鼓勵、亦從漫畫書獲得救贖,但現實終究是殘忍的,給他樂觀希望的漫畫作者從高處一躍而下,父親丟棄他的漫畫書並解聘他喜歡的鋼琴老師,他所有緊抓的生存浮木一一被抽掉,最終他選擇高舉雙手沉入水裡……面對那些難過的事,有傑會跟布偶對話也會到秘密基地大聲呼喊。而小時候的我會跟植物或是公仔對話,或是陷入自己幻想的世界裡幾分鐘來達成我沒辦法做到的願望。電影中讓我大哭的部分是男主角的女朋友告訴他:「你對我很好,但你不快樂,等你準備好了再說出來。」整部電影的主軸是男主角面對並說出自己的創傷,再擁抱內在那個年少的自己進而讓自己前進。電影的末段的一個反轉使故事更讓人揪心。
主角被家人毆打與言語羞辱的畫面當下我很平靜地看完,那些似曾相似的創傷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敢去回想。以前看過一句話:
「創傷是最接近時空旅行的東西,受創的瞬間烙印在我們的腦中,像紙上無法磨滅的墨水,但創傷不像墨水,不會隨著時間消退。當被一場事件、感官或記憶引發,受創者就會重回受到精神傷害的瞬間。」《#擁擠的房間》EP6
那時候的我想過各種結束生命的方式或是想對我造成創傷、施加壓力的人造成傷害,在人生的某一刻我拋棄了真實的自我,選擇以他人所期望的姿態活著並在遺憾的青春中逐漸凋零,我讓自己變成以安全感為驅動力的直線思考、思想偏激的怪物。總是可悲地在同溫層中尋找歸屬感與認同。我想我能夠堅持這麼久應該是我的母親和有寶可夢的陪伴。寶可夢受傷、昏倒了只是擦傷與漩渦眼,沒有死亡。(但近幾年有真實呈現這部分)我會這麼喜歡寶可夢並收集公仔,我想是因為其世界觀是如此夢幻與純粹。
時間其實並不會沖淡一切,那些創傷會如同鬼魅般如影隨形跟著我。
近期從《創傷會遺傳》、《我的骨頭知曉一切》等書了解要卸下潛意識擔在身上的痛楚並打破創傷的循環要從童年的生活經驗找原由並了解它會被記住的原因。透過寫筆記讓我回想那些人生中難過的片刻,跟自己對話擁抱過去的自己並拿掉桎梏在我身上的「平庸化」枷鎖。期許自己在人生路上努力往理想中的自己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