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造訪師大美術館,才知道原來地點不在校本部,位置也不在圖書館附近,而是比較靠近麗水街這邊,所以改走和平東路141巷進去比較快。
看展之前,從展覽的主題:「心象繪畫」表面文字,完全無法想像可能的內容,對於高行健先生更是僅止於他曾經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粗淺概念。
10/16早上9點30分左右,天氣極好,溫度舒適還不時有習習涼風,又非常幸運地在體育館附近找到路邊停車格。負責導覽的是個留著快及腰長髮的氣質美女,言談之中透著藝術家氣息,她先從高大師的背景資料講起,敍述著早年生活對往後藝術生命的影響,開場在展場入口意象大圖就用了十幾分鐘,吊足了胃口。
一樓的展品的導覽採用倒敍手法,先介紹近期作品,再回溯至1988年的作品,是很有趣的編排。
高行健擅長用中式傳統筆觸畫出西洋繪畫的寫意及抽象意境,用毛筆勾勒山、勾勒水、勾勒天際,視覺感既虛幻又飄渺,系列作品「風中」、「夢中」、「雨中」及「霧中行」,偌大的畫面中,遺世獨立一個剪影人形,簡單構圖卻又深不可測,讓人群中觀看畫展的我,也感受到濃濃的孤獨感。
二樓展廳較寛敞明亮,除了高行健的水墨畫作,也同時陳列了他的著作與手稿,從中體會他生於中國、入籍法國,以靈山一書得到諾貝爾文學奬,瞬間成為暢銷作家的歷程,「一個人的聖經」、「另一種美學」等等及攝影作品等,同時也陳列了他法籍華裔妻子的幾幅畫作,色彩繽紛活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側面還有一個小廳則是幾幅版畫,導覽者說是採用比較高難度的蝕刻工法,畫風與水墨畫是一致的。

導覽手冊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