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納瓦爾寶典的閱讀心得、書籍介紹影音,也有納瓦爾本人的受訪短視頻。我想必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沒有買書來看,但試著集結我看到讀到的內容重點,摘要成本文。
納瓦爾寶典這本書整理自矽谷創業家兼投資人 Naval Ravikant(納瓦爾‧拉維坎特) 多年來在推特與 podcast 上的思想精華,由 Eric Jorgenson 編輯而成。
納瓦爾的核心觀念是用清晰的思考、智慧的判斷力與終身學習/自我成長,實現「財富自由」與「內心自由」,或者,換個說法,實現「財富創造」與「幸福快樂」。
《重點觀念》
一、關於財富
1. 應該要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
2. 財富的定義: 真正的財富是那些你睡覺時還能為你賺錢的資產(如企業股權、房地產、軟體、智慧財產權等),而不是單純的金錢或時間工資。金錢只是交換價值的媒介 (工具)。社會地位比較的遊戲會讓人陷入無謂競爭與嫉妒。
3. 運用「槓桿」(Leverage)。
想要致富,就必須利用槓桿來「放大努力的成果」。槓桿有三種主要形式:
i. 資本 (Capital): 指以資金投資企業。透過擁有企業股權,才能實現指數級的財富增長。
ii. 人力 (Labor):指僱用員工為自己做事。這涉及管理技巧,有一定之難度。
iii. 科技: 利用媒體(如書籍、播客、線上課程) 將個人的特殊專業知識「變現」。若你能獨特的知識(Specific Knowledge),「產品化自己」(Productize Yourself),並用槓桿將它規模化,有機會獲得倍數的財富。獨特知識是你無法被取代的能力,通常來自於你真正的好奇心和熱情。
4. 做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才能退出那無止境、無意義的競爭賽局。
5. 遠離地位遊戲。與人比較地位是永無止境的賽局,這個競賽耗盡心力但其實毫無意義。比較只會令你不開心,甚至忌妒。這些情緒是心不平靜、甚至痛苦的根源。
6. 追求財富的終極目標是獲得「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指能自主決定如何安排時間,有說No的底氣,有決定是否見某人、參加某飯局、為某人工作的權利,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二、關於智慧
理性思考比聰明更重要
學習用清晰思維看世界,清晰的思考能讓你在混亂中保持自由,不被他人的眼光、批評、情緒與社會比較牽著走。 書寫有助練習清晰的思考。
學會獨立思考
不人云亦云,學習用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分析問題。好的決策來自第一性原理思考後的判斷,鮮少依賴群體意見或傳統智慧。
培養閱讀習慣與學習
i. 閱讀可以幫助思考。
ii. 盡可能廣泛地讀,不要只讀別人說對你有好處的書。
iii. 讀你喜愛的書,享受閱讀的過程,直到你愛上閱讀。
iv. 學習如何學習很重要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is learning how to learn.
培養判斷力
好的判斷力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沒有判斷力,你無法找到自己的特殊專長、用不好槓桿放大自己的努力、也抓不住機會與正確的時間點。你也做不出好的選擇與決定。(註:需要找時間研究如何培養好的判斷力)
建立長期思維
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建立長期可產生複利效應的關係、信譽與技能。無論是財富或智慧,真正的報酬都來自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
三、關於幸福/快樂
- 幸福來自「內在的平靜」與「對現狀的滿足」,不是外在物質條件或他人認為之標準。其實大多數人所謂的快樂只是「短暫的刺激感或興奮感」
- 快樂就是你不再覺得生命中缺少什麼,是對自己擁有的感到滿足、對自己當下的狀態感到滿意。
- 停止比較與管理慾望
比較可能讓人心生忌妒或自卑,然後產生慾望或心情低落。
納瓦爾說,慾望像是你與自己簽訂的一份契約,在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之前,你會一直不快樂(Desire is a contract you make with yourself to be unhappy until you get what you want.)。慾望低,就容易滿足,心滿足了,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4 .透過冥想、自省(反思)、感恩練習,減少內心混亂。心不混亂煩躁就是心靜,心靜,心情就會舒適,就是幸福的感覺。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為冥想是盤腿閉眼練吐納。納瓦爾說,不用這麼複雜,冥想簡單說就是讓大腦放空發呆。大腦平時間一直在想事情(我就是典型的一直在思考的人),如同胃吃太多食物會很漲不舒服,因此需要讓大腦餓一餓 (斷食一會兒),把憂慮煩惱等垃圾清一清,放空的大腦是指在休息中的大腦。休息後的大腦,會比較清爽。
- 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身心有病痛,心如何開心愉悅? 身心健康是快樂的基礎。身心健康來自有品質的睡眠、固定運動、健康飲食。
- 練習活在當下
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活在「當下」。吃飯時想工作,工作時想休假要去哪? 渡假時想工作。
真正的事實是,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 (the right moment)」,過去發生的已經不可回復,再遺憾也改變不了。未來會發生的多半不可預測與控制,焦慮也沒用。換言之,懊悔過去或憂慮未來都沒有意義(浪費時間),只有這一刻、當下是真實的。如果能對自己存在的每一個當下都認真去經歷與感受,享受那一個過程,會比較容易感到滿足與幸福。
- 享受生命的過程
有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真相是,不論是令你快樂(興奮感)或令你傷心痛苦的事,這些感覺,都不會永久持續。人生的另一個真相是,人都是在感到「無聊」與感到「焦慮」之間擺盪。正常情況下,人們會想做一些事(自己認為重要或有意義的事)、達成一些目標讓自己感到滿足與快樂,但這些感覺不久就會消失,不會持久,然後人們會開始又感到無趣或無聊;於是又設定另一個目標,而在新目標達成以前,必須經歷一段痛苦或焦慮的時期 (當事情沒有如自己所想要的發生或發展,人會感到焦慮)。所以,何不就享受生命的過程,享受生命中每一件發生的事,不好的事件必定也有正面的啟發 (可以從中學習到某個人生功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