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提案不再被打槍!用「二階段策略」讓主管無法拒絕的PM心法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為什麼好的提案,常常過不了關?

週一早上九點半,整層辦公室只有會議室燈光特別刺眼。
PM 阿凱站在投影幕前,心跳得比平常快一點。
他花了整整七天準備的簡報——《AI 導入效益報告》,
裡面有清楚的ROI、風險評估、甚至替代方案。

他相信,只要講完,主管一定會拍板通過。

報告結束,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
主管推了推眼鏡,淡淡說了一句:「想法不錯,但時機不對、風險太高,暫緩執行吧。」

一句「暫緩」,像冰塊落入熱水,噗一聲就把熱情澆熄了。
阿凱僵著笑容,點點頭。
他不是第一次被退案,但這次卻特別刺痛。

回到座位後,他盯著螢幕上那句標題——「讓公司效率翻倍的AI計畫」,
心想:「明明是對的事,為什麼大家不敢支持?」

那晚,他一個人坐在便利商店靠窗的座位上,
城市的霓虹從玻璃反射到他臉上。
他回想主管那句「太冒險」,心裡默默說:

「也許問題不在於提案內容,而在於提案的節奏。
我講的是願景,他們想到的是風險。
如果我能讓他們先看到『安全的第一步』,是不是就有機會前進了?」

那一夜,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五個字:「分階段提案」。

raw-image



從MVP學到的啟示:讓提案「能上路」

幾天後,他參加公司內部的PM訓練課。
講師在白板上畫出三條「造車的路線」。

1️⃣ 傳統模式:輪胎 → 底盤 → 車體 → 整車。
2️⃣ 雜亂模式:滑板車 → 腳踏車 → 摩托車 → 汽車。
3️⃣ MVP模式:簡易汽車 → 貨車 → 房車 → 豪華車。

講師問:「哪一條最有效?」
全場安靜。

有人小聲說:「第三條吧?因為從第一天起它就能上路。」
講師點頭:「沒錯,這就是最小可行產品(MVP)的概念。
先能用,再慢慢變好;先創造價值,再談完美。」

那一刻,阿凱筆尖停在紙上。

「如果專案也能像MVP那樣分階段實驗、持續修正,
是不是就不會讓人害怕?」

他在筆記上畫出一個箭頭,
左邊寫著「低阻力的起點」,右邊寫著「高價值的終點」。
中間,他寫下關鍵四個字:「二階段提案」。

raw-image



短期與長期的辯證:先解痛,再創價值

隔週,跨部門提案會議。
阿凱站在白板前,緩緩寫下兩個框:「短期方案」「長期方案」。

主管皺眉:「為什麼要分兩階段?這樣不會拖慢進度嗎?」
阿凱深吸一口氣,語氣平穩:「因為我們要讓結果先『能發生一點』,再慢慢變成『想要的樣子』。」

他舉例:「如果我們能在三個月內做出一個小成果,大家看到成效,自然就會支持下一步。
這樣不但風險低,也更容易取得資源。」

會議室短暫的沉默後,有人點頭說:「這樣比較實際。」
主管微笑:「好,那你來擬正式提案。」

那天離開會議室時,阿凱心裡輕鬆許多。
他突然明白——提案的關鍵不是完美,而是讓人能「先相信」。

raw-image



案例一:AI導入專案——從懷疑到信任

在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小林是另一位PM。
他觀察到同事每天加班處理重複報表,心想:「這些工作AI可以做。」
但他也知道,主管最怕三件事:花錢、出錯、被問責。

於是他決定用「二階段提案法」來突破。

階段一:局部試行

  • 對象:7名員工。
  • 預算:每月5,000元。
  • 目標:兩個月內驗證是否能節省300人時。
  • 風險:極低,可隨時終止。

階段二:全面導入

  • 條件:第一階段驗證成功。
  • 預算:每月20,000元。
  • 目標:擴展至30人團隊。

簡報那天,主管面無表情地問:「萬一沒效呢?」
小林微笑回答:「那我們就停,不用花第二筆錢。
這是一場可控的實驗,不是豪賭。」

兩個月後,結果令人驚艷:
報表自動化完成率提高70%,團隊工作時數減少35%。
主管主動找他:「這案子不錯,擴一倍。」
那天回家的路上,小林笑著想:

「提案最好的說服力,不在嘴巴,而在數據。」

raw-image



案例二:產品整合專案——先穩,再全

另一家公司,情況更複雜。
研發部門的產品線過多,彼此之間無法整合,導致客服與業務天天被抱怨。
當PM 阿玉提出「全面整合」計畫時,主管只丟下一句:「太久、太貴、太不確定。」

她沉思一夜後,決定用「短期先解痛」的方式重新提案。

階段一:最小整合試點

  • 聚焦ABC三個主力產品(佔80%客戶)。
  • 4位工程師,2週開發中間件。
  • 目標:讓客服部門的關鍵問題先被解決。

兩週後,客訴量下降50%。
業務部門感動得在群組裡留言:「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主管也在會議上笑著說:「原本以為是修補,沒想到這是突破。」

有了這份信任,阿玉再提出階段二:全面整合方案
這次,她不用再說服任何人。
大家主動爭取名額想加入專案。

她心裡默默記下這段經驗:

「真正的提案,不是推銷,而是讓人願意成為你的共犯。」
raw-image



心理策略:短期成功的隱藏力量

「為什麼這次大家這麼配合?」主管在檢討會上問。
阿凱笑著說:「因為他們已經嚐到甜頭了。」

短期方案最強大的地方,不只是能快速交付,而是能產生「信任飛輪」。
當團隊看見成果,主管感受到穩定,阻力自然降低。

這就是行為心理學中的「損失厭惡效應」。
人一旦體驗到好處,就不願意回到舊方式。
因此第一階段的成功,往往會「推動」第二階段自然發生。

阿凱後來說:「短期方案不是妥協,而是設計。」
因為它滿足了三個人性的需求:
1️⃣ 想先看到結果;
2️⃣ 想降低不確定;
3️⃣ 想避免損失。

懂人性的人,提案自然更有力。

raw-image



應對質疑:重工的辯證——「完美」不應該一次到位

一次培訓課上,有人問講師:「老師,這樣分階段不就可能重工嗎?」
講師笑著回答:

「會,但那是值得的重工。
我們要避免的是過度重複,不是必要的重做。
因為進步,往往就藏在那10%的修正裡。」

阿凱聽了這句話深有共鳴。
他曾經花太多時間追求完美,
結果一旦現實變化,就要全部重來。

他後來明白:

「完美不是一次到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對。」

「縝密」不是指零失誤,而是懂得哪裡該穩、哪裡可以靈活。
有彈性的提案,才能在變動時代中長出韌性。

raw-image



結語:縝密,不是完美,而是平衡的智慧

夜裡十點半,阿凱關掉筆電,辦公室裡只剩下他的座位還亮著。
牆上貼著那張便利貼:「短期先解痛,長期創價值。」
他微微一笑,知道自己終於找到提案的節奏。

他回想這一路的學習:
從一次次的退案,到學會用階段化的方式讓提案「先上路」。
他不再追求一次過關的完美,而是讓每一步都值得被相信。

他在筆記本寫下:

「縝密,不是完美;
而是兼顧現實與理想。」

窗外的夜色靜靜流動,像一場長跑。
他明白,專案管理不只是時間與資源的博弈,
更是一場理解人性與溝通節奏的修行。

他想起講師最後說的那句話:

「短期的利功,是長期成功的橋樑;
同理心,是提案穿透阻力的力量。」

阿凱闔上筆電,心中升起一種平靜的踏實——
他不再害怕被退案,因為他學會了讓提案「被理解」。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提案,不是要展示夢想,而是讓對方看到──第一步能走多遠。」
  2. 「完美不是一次到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對。」
  3. 「短期的利功,是長期成功的橋樑;同理心,是提案穿透阻力的力量。」
  4. 「縝密,不是完美;而是兼顧現實與理想。」
  5. 「先讓結果能發生一點,再慢慢變成想要的樣子。」
  6. 「短期方案不是妥協,而是設計──用小成功換取信任。」
  7. 「重工不是浪費,而是成長的代價。」
  8. 「被理解,比被讚賞更重要。」
  9. 「縝密的提案,不在細節多,而在節奏對。」
  10. 「提案的目的,不是說服,而是讓人願意一起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5會員
339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27
我們常以為提案失敗是因為說服力不夠, 但事實上,大多數提案被拒,都是因為「讓人不安心」。 這篇文章要帶你理解決策背後的心理機制, 並學會四種讓阻力消失的提案策略: 時程極小化、成本極小化、範疇極小化、風險極小化。 學會這套方法,你會發現—— 成功的提案,不在於你多會講,而在於你多會「讓人放心」。
Thumbnail
2025/10/27
我們常以為提案失敗是因為說服力不夠, 但事實上,大多數提案被拒,都是因為「讓人不安心」。 這篇文章要帶你理解決策背後的心理機制, 並學會四種讓阻力消失的提案策略: 時程極小化、成本極小化、範疇極小化、風險極小化。 學會這套方法,你會發現—— 成功的提案,不在於你多會講,而在於你多會「讓人放心」。
Thumbnail
2025/10/26
需求訪談不是在問「你要什麼」,而是要看見「你想解決什麼問題」。 本文透過三個真實案例與五大工具(專業、經驗、提問、邏輯、試驗),帶你從「滿足需求」進化成「引導需求」,讓專案不再迷路。 適合PM、顧問、主管與創業者閱讀,幫助你在每一次對話裡看見真正的價值。
Thumbnail
2025/10/26
需求訪談不是在問「你要什麼」,而是要看見「你想解決什麼問題」。 本文透過三個真實案例與五大工具(專業、經驗、提問、邏輯、試驗),帶你從「滿足需求」進化成「引導需求」,讓專案不再迷路。 適合PM、顧問、主管與創業者閱讀,幫助你在每一次對話裡看見真正的價值。
Thumbnail
2025/10/25
多數人喊著「我要成功」「我要財富自由」,卻說不出具體的定義。 OKR讓願景落地、讓模糊變清晰:透過Objective與Key Results的拆解,再搭配「領先指標」提早預測成果,你就能從焦慮的等待者,成為能主動掌控方向的行動者。 這篇文章,用故事帶你理解「目標清晰力」的威力。
Thumbnail
2025/10/25
多數人喊著「我要成功」「我要財富自由」,卻說不出具體的定義。 OKR讓願景落地、讓模糊變清晰:透過Objective與Key Results的拆解,再搭配「領先指標」提早預測成果,你就能從焦慮的等待者,成為能主動掌控方向的行動者。 這篇文章,用故事帶你理解「目標清晰力」的威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當今職場環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脫穎而出。然而,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感到束手無策,這使得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這本書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融合了台積電10年的實戰經驗、世界經典解決問題工具與方法,以及10年兩岸輔導實務.....
Thumbnail
當今職場環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脫穎而出。然而,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感到束手無策,這使得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這本書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融合了台積電10年的實戰經驗、世界經典解決問題工具與方法,以及10年兩岸輔導實務.....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近期持續在自我反思 我也成為那種事情有做就好的人 主管交辦的事情做了沒? 做了 做好了嗎? 總還是會被發現問題 尤其 許多都是行政庶務的事
Thumbnail
近期持續在自我反思 我也成為那種事情有做就好的人 主管交辦的事情做了沒? 做了 做好了嗎? 總還是會被發現問題 尤其 許多都是行政庶務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