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4年5月16日,此時距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約過了一個月左右。在面目全非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中,十字軍舉行了「新皇登基」的戴冠儀式,十字軍的大領袖之一,「法蘭德斯的鮑德溫」手握權杖,成為了名義上的新皇帝,史稱「拉丁帝國」的十字軍政權,就此於東羅馬的廢墟中展開。
鮑德溫能當選皇帝,是經過十字軍推派出代表來選舉的——威尼斯、非威尼斯人各半。而最有可能的候選人,除了鮑德溫以外,還有「蒙費拉特的鮑尼法斯」,領地在北義大利的侯爵。由選舉團的組成可以看到的是,威尼斯影響極大,他們一個城邦就佔據一半的票數。然妙的是,威尼斯人卻沒有推派有力的候選人。可能原因如下:
一、威尼斯總督恩里克.丹多羅年過九旬、雙眼全盲,大概沒人(包括他自己)覺得他的身體條件適合當皇帝。
二、威尼斯目前仍飽受教廷抨擊,他們可能畏懼若連皇帝位置都拿下,他們在基督教世界的風評會更加糟糕。
三、威尼斯人最大的利益所在是取得商業特權和貿易路線,統治帝國疆土不是他們的關心。
然而即使威尼斯志不在東羅馬帝位,他們或許依然把選舉的結果導向更有利於自己的候選人:蒙費拉特的鮑尼法斯勢力離威尼斯太近了,讓他當皇帝可能會干擾威尼斯的發展,不如讓遠在北法、尼德蘭的法蘭德斯人當皇帝吧。
於是,鮑德溫雀屏中選。不過,此時所謂拉丁「帝國」,政令只怕不會出於君士坦丁堡周遭的領土。舊拜占庭帝國各處都不聽從這個「拉丁人」的指令。而這就是拉丁帝國的挑戰了:十字軍是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真正征服所有舊拜占庭帝國的土地?
在1204年5月16日,所有十字軍戰士都在高呼吾皇萬歲的當下,尚沒有人知道拉丁帝國終將面臨的失敗命運。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oudewijn van Constantinopel senaat.jp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Michael Angold, "The Fourth Crusade: Events and 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