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71年拜占庭大敗給塞爾柱突厥帝國之前,拜占庭帝國東線的防線危機有多嚴重?可以看這張圖用紅框畫起來的地方:
1058年:突厥劫掠隊攻破前線城市梅利特涅(Melitene)1059年:靠近亞美尼亞的賽巴斯提亞(Sebasteia)被掠
1067年:凱撒利亞(Caesarea)被掠,已近安納托利亞高原中心
1068年:阿莫里烏姆(Amorion)遭突厥劫掠隊襲擊
1069年:依科尼亞(Iconion)被劫
1070年:朝聖都市之一霍納爾(Chonae)被攻破
當突厥劫掠隊能攻到霍納爾,其實就意味著整片安納托利亞高原,已經看不見有那裡安全了:霍納爾的位置都快到愛琴海了。
突厥劫掠隊怎麼在1058-1070年,在拜占庭帝國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則是個不容易理解的問題。
因為在幾年之前,拜占庭軍隊還好幾次成功擊敗入侵的突厥軍隊。為什麼1058年開始防線忽地被打成篩子,乃是千古歷史之謎。
通說大概會以下列兩個觀點組成:
一、拜占庭在馬其頓時代太過強大,軍隊轉型成了攻勢組織,一百年以上沒經歷過這麼頻繁的輕型劫掠隊入侵,導致當突厥人入侵時,防禦體系「軍區制」已經沒落到了毫無招架之力的地步。
二、從1059年開始的君士坦丁.杜卡斯是拜占庭史上最無能的皇帝,軍隊系統在他統治期間遭忽視,無可逆轉的迅速腐朽。
不過,由於杜卡斯皇帝時代的拜占庭史料相對缺乏,所以這段時間的拜占庭防線到底發生了什麼怪事,不同學者的詮釋差異可以挺大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1067年君士坦丁.杜卡斯一命嗚呼的時候,拜占庭宮廷自己都有感受到,他們的東線防禦完全無力防禦突厥劫掠隊。
在意圖重振軍隊聲威的考量下,拜占庭選出了一個軍事強人當共治皇帝:羅曼努斯.戴歐真尼斯,即羅曼努斯四世。
然而,羅曼努斯四世的改革並沒有取得全面性的成功,從前面可以看到,他登基以後,突厥人還是能成功突破防守,在拜占庭的領土四處晃蕩。
在焦慮與壓力之中,1071年羅曼努斯四世率著數萬大軍東進,希望能取得一場亮眼的勝利。
至於這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居然演變成拜占庭史上關鍵性的大敗「曼齊克特大戰」,那就是大家始料未及了……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4KMACEDONIAN.png",以此圖為底做出的個人修改
資料來源:
Michael Angold, "The Byzantine Empire, 1025-1204: A Political History", London: Longman, 1997, pp. 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