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靈修成了一種潮流,好像一覺醒來,週遭出現很多會「感應」、會「接訊息」、會「看見」的人。
你曾經也被說過「有靈性體質」、「感應力很強」,甚至覺得自己某些經歷無法用科學解釋嗎?
我相信,那些你曾經無法說出口的感覺,也許都是真的。
但真不代表準,感覺不代表真相。 靈修這條路,不是「感應越多=越有道行」,而是——你越走,人味有沒有更穩、心有沒有更柔、面對世界的眼神有沒有更清明。
一|「靈通」這件事,不是誰的專利,而是人性深處的回聲
自古以來,人類就有與神靈溝通的渴望。
道教說是「感應」、佛教說是「因緣顯現」、心理學說那是「潛意識的原型投射」。
這些現象其實不是異常,而是我們內在深處,
對生命、對失控、對愛與死亡的「不確定感」在呼喚秩序—— 而「神明」只是那份秩序的化身,是我們願意相信的力量所在。
因此,當你感受到一些異象,或是走進靈修之路,其實是一種內在的轉向:
「我正在尋找比現實更深的答案。」
但問題在於:
當你開始與某個「看不見的對象」溝通,你是否也清楚,那到底是誰? 你的信任,是交給慈悲?還是交給了渴望包裝成的幻象?
二|現代靈修的亂象:不是神太多,是人太急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為什麼現在「通靈的人」越來越多?但社會的煩躁、焦慮,卻沒有因此減少? 很多人嘴裡說著「我是神的代言人」,心裡卻裝滿自我膨脹的企圖。 有人動不動就說你被卡陰、業障重、祖先沒超渡,讓你恐懼,然後開出一張「化解價目表」。
青玄想說:
這些不是靈修,是「靈騙」。
真正的靈修,是回到本心,觀照起心動念,
不是戴起神秘面具扮演救世主,而是安靜修行、不驚不擾。
三|佛與道都提醒:別被幻象引走了心
佛家說:感應若無慧,終成魔
《楞嚴經》中佛陀說:「若不識此,認魔為佛,是為大惑。」
意思是:若不懂分辨,就會把幻象當真相,走入偏路。修行途中會出現聲音、畫面、訊息,佛經稱之為「五陰魔境」,那是心識的反射,不是神的語言。 你若執著在「我好靈,我看得到」,就落入我執之中,離智慧越來越遠。
道家說:神至氣和,妖來氣亂
《太上正一五斗經》記載:「神至者,氣和神定;妖至者,氣亂神狂。」
你可以觀察自己—— 神來的時候,你是否更平靜、更慈悲? 若你感應後變得焦躁、易怒、控制慾強,那多半不是「接神」,而是「中魔」。
真正的神,不會讓你用恐嚇換信仰;
真正的修行,也不該讓你自我膨脹,而是讓你謙卑、寬容。
四|我們其實都在尋找自己,只是借了神的名義
青玄遇過一位曾說自己「被神選中」的朋友,
他每天冥想、寫訊息、替別人解讀前世, 後來卻說:「我好累,我好像只是想有人相信我、認同我。」
這句話我一直記得——
我們很多所謂的「靈修之路」,其實只是「想被理解的路」。
而沒有人錯,是人性而已。
但也因此,更要提醒自己: 若你真要踏上靈修之路,請記得:
你越來越慈悲了嗎?
你是否更願意為他人著想,而不是只沉浸在自己的感應?
你是否仍願意接受懷疑,而非反過來高高在上地審判別人?
靈修,不該是逃避人生的出口,而是回到人生的起點。
青玄・風言風語:
我們活在一個靈性甦醒的時代,也活在一個「神性被濫用」的年代。
你可能真的感應到什麼,那很好;
你可能暫時還沒感應到什麼,那也很好。
不要拿「有沒有感應」來衡量自己的靈性值,
因為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接到誰的話」,而是—— 你能不能靜下來,聽見自己的心在說什麼。
願你修的,不只是法,而是「真實不虛的自己」;
願你信的,不只是神,而是「生命裡那份不動的善與穩定」。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