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寫?
今天在《不拖延、不依賴靈感的寫作達標術》這本書中,記錄下這句話:「光會寫還不夠,你得要開始寫…… 」而我原本留下的記錄是:「說得對,但寫什麼?如何寫?我想左者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但現在我想問的不再是「寫什麼?如何寫?」而是:「我為什麼要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是因為這幾天在我的《橘胖 50+ | CLAY日報》連載:「如何用CLAY改變人生」系列文章,以及《最小阻力之路》分享會的準備過程中,我更深的認識到,其實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經歷「創造歷程」的旅程。
即使我們始終處於一種來回擺盪,充滿矛盾衝突的生活中,我們仍然沒有停止想要創造出一個讓自己能夠喘息的空間。只是,我們在創造的過程中太多問「如何做?做什麼?」而太少問「為什麼」。
因此,我們將目光轉向外面那些「成功人士」,期望從他們「成功的典範中」總結出「成功的公式」,然後只要照著做就行了。
然而,當你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如何做」、照著「做什麼」,就在看見成效時,功虧一簣。此時,你才問「為什麼?」開始總結原因,最後「坦然的接受,自己不是這塊料」的事實。
你有看到這個過程中哪裡不對勁嗎?我們是哪個階段問「為什麼」呢?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問「為什麼」,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非要到一切都太晚時才要用「為什麼」來折磨自己、打擊自己呢?
立足點不對、位置不對,即使方向對了,結果也將會是一場悲劇。
一個使命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與你分享「CLAY」的原因。因為在我自己寫了150天CLAY的今天,CLAY之於我,早已經不是一個紀錄工具,而是陪伴我每天踐行使命、實現願景、體現價值觀的最佳夥伴。
一起CLAY?
「十年觸動一千萬人用CLAY認出自己本就完美」這個願景,並不是一個必須要達成的KPI,而是我真心想要「創造」出來的結果。至於十年後是否真有一千萬人被我觸動,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我是否能觸動你和我一起「CLAY一下?」呵呵。

如果你被這段話觸動...
我邀請你和我一起,用28天,通過CLAY看見原本就美好的自己。
這不是課程,而是一趟返美之旅。
CLAY 28,11月啟動。
想一起出發嗎?留言跟我說「+1」
p.s.歡迎訂閱我的《橘胖 50+ | CLAY日報》天天都有「心」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