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4
「懷才」真的會「不遇」嗎?
老衲年輕的時候
四處碰壁
曾經一天打四份工
也曾經兩年中每日送出上百履歷
卻連一份正職工作也爭取不到
當時
實在很有些「懷才不遇」之感
後來出了社會
發現社會上很多人都說自己「懷才不遇」
可是說這種話的人
九成以上是根本就沒有「才」的人
「懷才不遇」——大多是那些只會羨慕嫉妒恨別人的人,對於自己生存狀態不佳的遮羞布
所以後來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
一個有才華的人,真的會懷才不遇嗎?
如果一直懷才不遇,那麼這個人是否真有才華呢?
最近看了《資治通鑑》中叔孫通的故事
才對「懷才不遇」有了全新的了解
叔孫通,儒生一名
原來在秦二世手底當「博士」
後來陳勝造反
秦二世找來三十多個儒生博士相詢
問道:「朕,聽說⋯⋯有人造反?」
一眾博士都說有
並議論紛紛陳勝吳廣攻城掠地如何如何勢大不可抵擋云云
可是只有叔孫通注意到了秦二世的臉色不豫
於是他獨排眾議道:
「沒有!那不過只是地方上的幾個小毛賊罷了,承皇上龍威,很快就會被抓起來的。」
秦二世大喜
當場重賞叔孫通
叔孫通懷才得遇了嗎?
沒有。
當天晚上叔孫通就連夜逃離秦國
跑到項梁手底下當謀士去了
叔孫通後來在項梁、楚懷王、項羽手下轉了幾圈,仍舊是「懷才不遇」
於是
在劉邦圍攻彭城時
叔孫通果斷地帶領著自己幾百名儒生弟子,投降劉邦老大。
投降劉邦以後
劉老大的厭惡儒生情緒是出名的
叔孫通索性換下儒生服裝
穿上土人的短衣討劉邦歡心
可還是「懷才不遇」
叔孫通在劉邦手下時
每次推薦人才
都只推薦山野中萍水相逢的江洋大盜
對於自己手下的百來名儒生弟子
一個也不推薦
長此以往
叔孫通的弟子們頗有怨言
向老師抱怨道:
「老師,你帶著我們東奔西走,
都快趕上三姓家奴了,
怎麼咱們還沒出頭啊?」
叔孫通總是耐心說著:
等等,再等等。
這一等
就等到了劉邦匡定天下
劉老大匡定天下後
坐上皇帝老兒寶座
這才發現原來手底下的人
盡是一群雞鳴狗盜、屠狗小販之輩
這群人天天在御殿上大呼小叫
要麼喝酒灑尿、要嘛拔劍砍柱
搞得劉邦心情煩躁
眉頭皺起,想說你們這幫人還當自個仍在井岡山聚義廳啊?這都已經進了中南海,怎麼還搞那套在山溝溝裡見不得人的那一套?
於是叔孫通終於等到機會了
叔孫通排眾而出,說道:「儒者難以進取,但可守成,臣願徵魯諸儒生,共起朝廷儀軌。」
劉邦大喜,曰善。
於是叔孫通跑回孔子故地魯國
徵用了三十餘名儒生
加上自己的百來名弟子
一起設計了一套朝廷儀軌讓劉邦與諸功臣遵守
劉邦後來見了叔孫通等設計的儀軌
連稱大妙
說這套儀軌有派頭、有架勢
可是操作辦法簡易好學
叔孫通真是個人才
最後劉邦賞叔孫通五百金
並封賞叔孫通弟子通通都是郎官
叔孫通退下朝廷
把這五百金與眾弟子們均分
一眾弟子皆稱善
稱叔孫通是儒家的當世聖人
深夜讀叔孫通的故事
很有感慨
一個人即便懷才
也要有「能用的環境」
如果沒有這個環境土壤
任你通天大才
也只能淺灘蝦戲
老衲還想做的事情很多
可也還是沒有好的環境可以發揮
等等,
還是再等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