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緣起感恩,心淨土淨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陽光溫柔地穿透落地窗,灑在一張古樸的圓桌上。空氣中,沒有辯論的煙硝,只有淡淡的茶香與一顆顆願意聆聽的心。今天,一場殊勝的因緣在此和合,邀請了國家的不同支柱——人民、公僕與治理者——圍桌而坐。這並非一場政策的辯論,而是一次心靈的對話,旨在共同探尋那維繫著國家、社會與個人福祉的根本力量——感恩。
佛陀在《維摩詰經》中開示:「心淨則國土淨」。這句古老的智慧,並非僅是詩意的譬喻,它揭示了一條宇宙的根本法則。一個祥和安樂的國度,其根基並不僅僅是宏偉的建設或豐裕的物質,更是由無數個體內心深處的感恩、善意與互信所共同建構的「共業磁場」。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這張巨大網絡上的一個節點,我們的每一個念頭、每一份情感,都在共同編織著我們所身處的現實。這便是佛法中「緣起」(pratītyasamutpāda) 的甚深智慧——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沒有孤立的個體,只有相互依存的眾生。
今日的對話,便是要透過不同角色的雙眼,來共同觀照這張無形的、將我們所有人緊密連結的因緣之網。我們將謙卑地聆聽,從一杯淨水、一頓安穩的晚餐中,看見萬民的辛勞;從一份神聖的託付中,體會公僕的願心;並從國家的治理框架中,探尋那份追求公義與和諧的集體智慧。
謹以最誠摯的敬意,邀請您一同進入這場神聖的對話。且讓我們靜心諦聽,第一部曲,來自萬民的聲響。

第一部:萬民的聲響 —— 社會的基石
1. 民眾代表:感恩於日常中的無盡因緣
阿彌陀佛。能在此發言,是莫大的福報。我不是學者,也不是官員,只是一位日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市民。當我們談論感恩時,我的心頭浮現的,並非一個抽象的「國家」或「政府」,而是構成我安穩日常的、那條具體而溫暖的、無盡的因緣之鏈。
就以我此刻在電腦上的一個簡單點擊為例。這個動作,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一場全球智慧接力的終點。這個念頭,透過台灣軟體工程師編寫的程式碼,化為電子訊號,經由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進行處理。這些數據中心之所以能彼此溝通,仰賴的是由谷歌(Google)、Meta等科技巨頭斥資數十億美元鋪設的、橫跨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海底光纖電纜。而這些地球上最精密的纜線,又是由法國、美國、日本的專業公司製造與鋪設。這一連串的因緣,展現了現代文明「超專業分工」的極致。我的一個點擊,竟含攝了整個世界的辛勞與智慧。
這背後,更有一張無形的守護之網。當我與家人安坐家中時,我感恩那些確保街道潔淨的環保人員,感恩那些徹夜巡邏、維護治安的警員,感恩那些在電力控制中心三班輪值、確保供電穩定的工程師。他們的面容,我雖未曾見過,但他們的奉獻,卻是我此刻安穩的直接因緣。
《世界幸福報告》的數據,為這份感受提供了科學的印證。報告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當我們衡量生命的幸福感時,「社會支持」的影響力係數高達2.686,而「人均GDP」的影響力係數僅為0.328。這意味著,鄰里朋友的支持、社群的溫暖,遠比銀行存款更能決定我們的幸福。報告中也提到一個令人警醒的例子:在美國,自2003年以來,獨自一人用餐的比例竟增加了53%。對此,我深深感恩我們的文化中,仍保有著圍桌共食、分享交流的溫暖習慣。報告更啟示我們,幸福的關鍵,與其說是「負面情緒的缺席」,不如說是「正面情緒的存在」。因此,我感恩的,不僅是生活中沒有災難,更是那些鄰里的問候、朋友的笑聲——這些微小而真實的溫暖互動,才是幸福生活的真正資糧。
因此,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民,我的感恩,源於一份深刻的體認:我並非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被一張由無數陌生人與親友的善意、專業與辛勞所共同織就的、巨大而溫暖的社會網絡所慈悲地支持著。能體認到這一點,便自然會生起珍惜之心、回報之願。這份體認,我相信,才是一切公民責任感的真正源頭。
2. 公務員代表:感恩於服務的神聖託付
阿彌陀佛。聆聽方才民眾代表的分享,我心中充滿了慚愧與無限的感恩。作為一位在基層服務多年的公僕,我的感恩之心,源於能有機會成為這張因緣網絡中一個小小的、服務的節點。
我們的角色,誠如伊斯蘭智慧所言,是人民的僕人;我們手中的權力,並非理所當然,而是來自人民的一份神聖「信託」(Amanah)。這份信託,是我們一切服務工作的根本因緣。
- 感恩信任與資源: 我首先感恩所有國民的信任,以及他們誠實繳納的稅金。每一分稅收,都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千家萬戶的辛勤汗水。它化為我們推動公共服務的「資糧」,讓我們有能力去鋪平一條道路、維護一座公園、資助一項社會福利計畫。能有幸運用這份資源去增進眾人福祉,是莫大的榮幸。
- 感恩合作與參與: 在政策的推行過程中,我們時常遇到困難與挑戰。對此,我深深感恩那些願意給予我們理解、配合,甚至提出尖銳批評與寶貴反饋的民眾。他們並非治理的「對象」,而是與我們共同完善治理的「夥伴」。他們的參與,如同明鏡,幫助我們照見政策的盲點,修正前行的方向。
- 感恩制度的護持: 我亦感恩國家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法律與制度框架,特別是如考試院所建立的、公平公開的選拔制度。這套制度讓我們這些有志服務的國民,能不分背景,憑藉自身的才學投身公職。它確保了我們的服務工作有所依歸,能以一種相對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免於恣意的人情干擾。
總結而言,作為一位公務員,最大的感恩,是能有機會將個人有限的專業與心力,匯入增進眾人福祉的無限志業之中。能見證社會因我們的微小努力而變得更好一點點,便是對我們這份信託最大的回報。這份志業的推行,有賴於公義的框架,我想,下一棒或可交由司法院的代表來闡述。
第二部:公義的樑柱 —— 國家的治理框架
3. 司法院代表:感恩於尋求和解的智慧
阿彌陀佛。公務員代表談及制度的護持,這正是司法體系存在的根本價值。作為一名法官,我深深感恩能有機會,在社會最尖銳的矛盾與最深沉的痛苦之中,去探尋公義與和解的可能。
許多人認為,司法的核心是懲罰。然而,從更深的層次觀之,司法的核心精神,更是一種修復社會關係、尋求和解的慈悲智慧。
- 感恩法治的框架: 我首先感恩我們的國家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法律提供了一個理性的、非暴力的框架,讓社會中最複雜的紛爭——無論是財產的糾葛、情感的背叛,還是權利的侵害——都能被帶到一個莊嚴的殿堂中,透過證據、邏輯與程序被細細梳理與調和。這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文明成就,它讓我們得以用言語代替拳頭,用理性平息怒火。
- 感恩和解的可能性: 我深深感恩我們的司法體系,願意不斷學習與進化。近年來,「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理念,為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這並非憑空杜撰,而是如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所倡導的、一種全球性的最佳實踐。它提醒我們,超越冰冷的法條,在每一個案件的背後,都是受傷的靈魂與破碎的關係。我深深感恩人性中那份願意聆聽、懺悔與寬恕的潛能。當加害者與被害者能在一個安全的、受引導的環境中,真誠地對話,那份超越法律制裁的、發自內心的和解,才是社會最深刻的療癒力量。
- 感恩信任的基石: 最後,我感恩所有司法同仁的專業、廉潔與辛勞,更感恩全體人民對司法獨立與公正的最終信賴。這份信賴,是整個法治國家的基石。它脆弱而珍貴,需要我們每一位司法工作者以最嚴謹的品格去日夜守護。
司法的終極感恩,在於見證一個社會能透過公正的程序,不斷地修復自身的裂痕,從而走向更深層、更真實的和諧。而要維持這份公正,則有賴於另一股重要的力量——監督。
4. 監察院代表:感恩於自我修正的勇氣
阿彌陀佛。法官談及公正的守護,監察院正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護持這份公正。我們的感恩,或許有些特別,它源於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一謙卑智慧的深刻體認。一個理想的國家,並非從不犯錯,而是具備勇氣去面對並修正自己的錯誤。
我們的職責,是確保政府的「權責相符」(accountability)。這份精神,體現於以下幾個層面的感恩:
- 感恩透明的陽光: 我們感恩一個日益開放的體制,它允許權力被攤在陽光下監督,允許行政作為被攤開來檢視。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劑,也是政府與人民之間建立互信的唯一基礎。當公共資訊自由流通,當決策過程對人民敞開時,善治的種子才能發芽。
- 感恩吹哨者的勇氣: 我們深深感恩那些不畏個人風險與巨大壓力,依然選擇挺身而出、揭露弊端的個人與媒體。他們如同國家治理這部精密機器中的「免疫系統」,能及時發現病灶,提醒我們何處需要療癒與修正。他們的勇氣,應當被整個社會所珍視與保護。
- 感恩改過的機制: 我們最終感恩的,是整個政府體系具備自我反省與修正錯誤的機制與意願。我尤其感恩,這個體制賦予我們能力,去審視那些更深層的「結構性暴力」——那些傷害並非由某個貪官造成,而是由不完善的政策或制度本身所導致的系統性傷害。當我們能超越個案,辨識並修正這些結構性的缺陷時,這便是一個國家能夠持續進步的根本保障。
因此,監察院的感恩,並非來自於發現錯誤時的沾沾自喜,而是來自於每一次見證這個國家,有能力透過誠實面對自身的不足,從而變得更廉潔、更強韌、也更值得人民信賴。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有賴於優秀的公務人才。
5. 考試院代表:感恩於培育賢能的沃土
阿彌陀佛。監察委員談及國家的強韌,其根源在於人。考試院的感恩,正是源於中華文化中「選賢與能」的崇高理想,以及我們的國家對人才的珍惜與系統性的培育。
一位優秀的公務員,並非憑空出現,他的養成,是一場漫長的因緣和合:
- 感恩教育的根基: 我們首先要感恩國家長久以來對教育體系的無私投入,以及無數教師在教育崗位上的辛勤付出。這個由全體教育工作者所構成的偉大「僧伽」(社群),為國家培育了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本」,這是所有公共服務的智慧源頭。
- 感恩公平的制度: 我們感恩能有一套傳承至今、不斷完善的、公平公開的考試與銓敘制度。這套制度,為所有胸懷抱負的國民,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讓他們得以不論出身背景,僅憑自身的才學與品德,投身於服務人群的志業。
- 感恩奉獻的願心: 我們最核心的感恩,要獻給每一位選擇走上公職道路的國民。他們願意將自己寶貴的青春、過人的智慧與滿腔的熱忱,奉獻給這個國家。他們才是國家最珍貴、最值得呵護的資產。
總而言之,考試院的感恩,並非僅是對一場考試的感恩,而是對一個社會願意投資於人、信任於人,並給予賢能者以服務機會的整個文化與制度的深切感恩。這些由各方選拔出來的賢能,將在不同的殿堂中,共同為國家的前行之道而努力。
第三部:眾議的殿堂 —— 國家的前行之道
6. 立法院代表:感恩於多元共融的民主實踐
阿彌陀佛。前面幾位代表都談到了和諧、公正與賢能,這些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作為一名民意代表,我所處的立法院,其日常卻往往是充滿歧見、衝突甚至混亂的。然而,我對此依然滿懷感恩。
我的感恩,並非源於議事的和諧無爭,而是源於民主制度本身。它就像一座偉大的「煉金爐」,有能力去容納社會中最多元、最尖銳、甚至彼此對立的聲音,並透過一套看似繁瑣的程序,將這些紛雜的原材料,鍛造成一條國家得以共同前行的道路。
- 感恩發聲的權利: 我感恩每一位願意表達意見、參與公共討論、甚至對我們提出激烈批評的公民。這些聲音,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都是民主生命力的體現。一個鴉雀無聲的議堂或許看似寧靜,實則是一潭死水。正是這些喧囂,才證明了我們的社會充滿活力。
- 感恩協商的過程: 我感恩在看似冗長甚至混亂的議事、協商與妥協過程中,所蘊含的相互尊重與尋求共識的深層智慧。民主的本質,不是一方壓倒另一方,而是在差異中尋找最大公約數。這個過程,正是將社會的多元性,細細編織成共同法律的必要之痛。
- 感恩和平的可能: 我最感恩的是,民主提供了一個神聖的場域,讓我們社會最深刻的矛盾與衝突,能以言語而非暴力的方式進行交鋒與轉化。議場內的爭辯,無論多麼激烈,都是為了避免街頭上的流血。
因此,立法院的感恩,是對一個成熟的社會,那份願意擁抱其內部的差異與矛盾,並深深信任能透過和平的民主程序來尋求共同福祉的深刻信念的感恩。
7. 行政院代表:感恩於萬眾一心的實踐力量
阿彌陀佛。立法委員談到將多元意志鍛造成共同道路,而行政部門的職責,便是將這條道路鋪設成可以通行的現實。作為行政團隊的一員,我的感恩,來自於能從宏觀的視角,親眼見證這股驚人的實踐力量。
我感恩所有部會與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如同一個龐大的有機體,神經互聯、血脈相通。但今天,我想從兵家哲學的視角,分享一份更深層的感恩。
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混合戰爭」的時代。這種新型態的衝突,並非透過船堅炮利,而是透過散播虛假訊息、製造經濟焦慮、激化社會對立,從內部瓦解一個國家的社會肌理。面對這種不見硝煙的戰爭,一個國家最強大的國防,是其「社會心理戰略縱深」。這是一種由高度的社會信任、互助與集體韌性所構成的無形力量。
我深深感恩,我們的施政能以兵家「全勝」的最高智慧為指導——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推動的每一項社會安定政策,都是一種先發制人的「伐謀」,是在敵人的計謀形成之前,便預先化解它。透過保障人民的基本經濟安全,我們並非僅僅在扶貧,更是在為全體國民釋放出寶貴的「心智頻寬」。一個不為明日生計而惶恐的國民,才有餘裕去清晰地觀察(Observe)、準確地定向(Orient)、做出明智的決策(Decide)、並採取有效的行動(Act)。當千萬個國民都能以更高效的OODAs循環去思考與行動時,整個國家便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敏捷性與適應力。
因此,行政院的感恩,是對整個國家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那份能將多元意志凝聚為統一行動,並以先發制人的智慧,從根源上捍衛國家安穩與人民福祉的、令人讚嘆的實踐能力的感恩。
第四部:圓融的願心 —— 國家的靈魂
8. 總統:感恩於眾緣和合的國家生命體
阿彌陀佛。各位代表的發言,如同一首多部和聲的樂章,從不同的聲部,共同唱誦出對這片土地的深切感恩。此刻,作為由人民所託付的僕人,我的職責,是將這些美妙的聲部,合攏為一個圓融的、完整的願心。我的感恩,是對我們整個國家——這個由兩千三百萬個生命共同構成的、偉大的「眾緣和合」的生命體——的感恩。
我想引用華嚴宗一個至為美妙的譬喻——「因陀羅網」,來分享我心中的國家觀。
- 感恩每一個節點: 想像一張無窮無盡的寶網,網上的每一個結點,都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每一顆明珠,不僅自身發光,更神奇的是,它同時也映照並含攝了網上所有其他明珠的光芒。我們國家中的每一位國民、每一位公僕、每一個組織,都如同這寶網上的一顆明珠。農夫的辛勞,映照在法官的判決中;教師的奉獻,含攝於企業家的創新裡。沒有一個節點是孤立的,每一個「一」,都即是「一切」。不同的文明,用不同的語言,吟唱著同一首宇宙的真理之歌:華嚴宗的「因陀羅網」,在芬蘭的史詩《卡萊瓦拉》中,化為一首交織世界的「歌曲」;在俄羅斯的哲學中,它體現為「共融性」(Sobornost)的有機統一;在非洲的智慧中,它被稱為「Ubuntu」——「我之所以為我,因為我們之所在」。作為總統,我的角色,便是以最深的敬意,去感恩並守護這張互即互入、光光相照的光明之網。
- 感恩順逆的因緣: 我感恩國家的順境,並將其視為全體人民良善共業的共同感召。我亦同樣感恩國家所面臨的挑戰、困難乃至「苦難」。因為我相信,這些逆境,正是砥礪我們國族品格、深化我們集體智慧的「逆增上緣」。這份擁抱艱難的智慧,是普世的人類德性:在基督宗教中,它被稱為「Hypomonē」,一種在逆境中鍛造品格的積極堅忍;在伊斯蘭教中,它被稱為「Sabr」,一種為追求正義而展現的耐心奮鬥。如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發出共同的誓願: 最後,我願將這份個人的感恩,昇華為一份帶領全民的「同願」。讓我們共同祈願,這份根植於感恩之心所生起的智慧與慈悲,能成為引領我們國家航向未來的永恆燈塔。願我們能將這片土地,建設成一個物質豐饒、心靈富足、環境永續的「人間淨土」;願我們的存在,能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走向「世界大同」的和平力量。
感謝大家。願我們在這份共同的感恩與誓願中,攜手前行。
結語:感恩之心,遍滿法界
圓桌旁的對話已然結束,但那份因感恩而生的溫暖與連結,依然在空氣中迴盪。我們讚嘆並感恩這場圓滿的對話,它讓我們清晰地看見,一個國家的幸福與強盛,最終並不取決於其船堅炮利,而是取決於其國民內心感恩的深度與廣度。
每一個感恩的念頭,都是一顆建設人間淨土的金色種子。當這顆種子在兩千三百萬個心中同時萌芽時,我們的國土,便自然清淨、祥和、光明遍照。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