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再為了誰而活,你就重啟了生命的自由鍵。」
有時候,我們以為別人過得幸福,直到他們告訴你:「我羨慕你。」那一刻,你才發現——自由,其實是最難被看見的幸福。

人生的經驗,有時候真的很難說。年輕時的我,生活得很封閉,附近鄰居幾乎家家戶戶都婚姻正常,離婚的極少。那時候,我以為「婚姻穩定」就是幸福的標準答案。
直到四十歲之後,因為職涯轉換,開始接觸不同的工作環境,我才看見另一種現實。
在辦公室裡,許多男性同事都已年近五十,卻沒有結婚。起初我覺得不可思議,但慢慢明白——也許不是他們不想結婚,而是高房價、生活壓力、社會焦慮,讓愛情變成一種「奢侈品」。 這樣的現象,奇怪嗎?其實一點也不。因為當經濟結構改變,情感的形態也會被時代重新定義,連人的生活樣貌也逐漸改變。
人是容易被環境馴化的。
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連「孤單」都會被合理化,連「麻木」都會變成日常。 我以為世界就是這樣運轉,直到今年五月,因緣際會參加了一個社團,那裡讓我重新思考了關於「關係」這件事。
「結婚、離婚、喪偶、單身,都只是人生的不同階段, 而非幸福的等級。」
最近我常說:「結婚的羨慕離婚,離婚的羨慕喪偶,而喪偶的就像人生重新開機。」
這句話乍聽冷漠,卻藏著深刻的人性。 心理學上,這反映了人類對「失去控制感」的恐懼——我們常羨慕別人的狀態,因為那代表了我們尚未擁有的自由。 結婚的人渴望解脫,離婚的人懷念歸屬,喪偶的人重獲空白。 每一種身分都在尋找那個最貼近「自己」的版本。
記得,有位朋友跟我談起他的婚姻。他說:「我們聚少離多,回到家連五句話都講不到,除了孩子之外,沒有任何共識。」然後他頓了頓,看著我說:「其實我很羨慕你。」
那一刻,我有點愣住。
我從未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地方。 但那句話,讓我第一次回頭盤點自己—— 原來他們羨慕的,不是我的人生有多完美,而是我擁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 不必交代,不用畏懼眼光,能自在地安排每一天。
這讓我想到榮格(Carl Jung)說過的一句話:「人生的下半場,是學會與自己相處的藝術。」
曾經,我把幸福定義在別人的標準裡。
現在,我更願意在自我理解的過程中,找到生活的重心。 因為當你開始理解「自己為什麼而活」, 婚姻、單身、離婚或喪偶, 都只是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再是評價幸福的條件。
走過這些年的變化,我漸漸體會到——
幸福不是別人給的角色,而是自己選擇的方式。
當我們停止羨慕他人,開始尊重自己的節奏, 生命才真正開始自由運轉。
歡迎加入「漫談人生」粉絲團,一起分享生命中的點滴與感悟!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讓我們用知識與陪伴彼此支持。知識因【分享】而豐富,學習因【同伴】而充滿動力。 感謝您閱讀Lena的文章,這裡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對錯之分,讓我們用輕鬆的心態看待人生。如果您喜歡我的創作,請幫忙按個愛心、點個讚,或分享給更多朋友!有您的支持,才是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感謝您的鼓勵!— Lena 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