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談談「營收確認」:
因為Sales Operation 是出貨的主導單位,訂單的出貨情形應隨時掌握。事前「工廠預定何時可以出貨」、「庫房何時可以準備完成包裝和出貨文件」和「通知客戶安排何時提貨」,這些關鍵時程在收到訂單時就要陸續確認。並且在出貨前,也要時常確認貨況有無提早或延後,例如工廠因備料短缺而延期成品交貨,這時候就要盡快內部協調並更新客戶時程。這些出貨時間會一再確認(無論是系統表單或是會議確認),看似重複作業,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要確保當季業績可以如預期達標。
大部分科技業客戶會以工廠出貨地為貨權轉移,對公司而言、在會計上非常簡單、就是出貨即認列收入。不過實務上仍會碰到以FCA 機場/港口交貨或DDP等不同貿易條件的訂單,遇到這些case 時,Sales Operaion須確保在結帳時間內該批貨已到達指定交貨地,或已送達客戶且必須以Proof of Delivery (POD) 為證。因此出貨「工廠實際出貨時間」和「客戶實際提貨時間」等相關證明文件備存都非常重要。這是特殊訂單會是結帳時,會計人員(controller)注意的點,尤其外部審計人員通常會選擇進行收入截止測試,確保收入沒有被提前(或延遲)認列。
當季的營收目標基本上不會動,(若是風向不對要下調,前一季就應該下調了),所有營業單位只能以達標為目標。因此每一季的第二、三個月就會變得比較忙碌,至少每周會發報表確認營收狀況,而結帳日倒數最後一周,更是每天拉報表確認還有哪些沒出貨、還沒收尾,那些緊急情況要彙報主管馬上處理。大一點的企業會有庫房進出貨的相關數據,自動讓數據回拋到系統,但那些特殊case、常需要Sales Operation 在系統註記或報表手動處理。
最後當季的報表會在結帳日進行最後的統整,整理出當季的營收數字。當然這是自結的報表,並非財務人員的結帳數字。這個報表主要是在財務單位正式結帳數字出來前,業務單位內部參考用。另外若是自結數字和財務單位的結帳數差異過大,也可以第一時間確認差異來源。營收業績達標於否通常對業務人員的薪酬影響很大,若是和財務單位正式結帳數常有過多的差異,表示內部對於收入認列/分配定義有認知差異、應保持和財務單位的橫向溝通,避免花時間產出自結營收報表卻沒有參考價值。
順便提一下,Sales Operation 雖然不會和業務人員有一樣的薪酬設計(業績獎金或佣金),通常還是會多一些與業績正向相關的部門分紅,畢竟也是和業務一起為了公司的營收盡心盡力,和全公司人人有獎的分紅還是略有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