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初體驗|在人生挖挖WOW,聊職場,也聊人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準備充分,卻在當下發現自己被新的思考帶著走?

那一刻,你不是照稿說話,而是在重新整理自己。

今天受邀參加孫治華老師主持的《人生挖挖WOW》Podcast 錄音,這是我第一次從「寫」的人,變成「被問」的人。

raw-image

從內在對話,重新整合自我

這次訪談,我們聊了許多關於職場與人生的故事:從世代差異、斜槓發展,到企業與個人轉型。

平常我習慣用文字整理思緒,但錄音現場那種邊思考邊回應的節奏,不只是與主持人的對談,更像是一場內在對話。

這些年來對職場的觀察、身份的轉變、挑戰與糾結,都在語言流動之間被重新整合。

我也驚訝地發現,隨著生命階段與生活邊界的擴展,自己對同一件事的看法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五年前的我,把「工作狂」視為身份認同;如今,我漸漸鬆綁了那個信念。

我仍舊熱愛工作,但更能理解——它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體驗世界的一種方式。

而生命,還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嘗試。

斜槓,不只是多職,而是社會的適應力

對我而言,「斜槓」並非潮流,而是一種社會適應力的展現。

早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為了維持生活,也常身兼數職。

那時是「為了生存」;如今則是「為了自主」。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定義「工作」,重新界定何謂穩定與成長。

若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適應的長河。

我們學會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我們學會語言,交換了思想;我們發明工具,改寫了命運。

正如生物為了生存而進化,人類社會也隨科技演進而加速前進,速度成為一種新的生存環境。

馬車的年代,人靠時間丈量距離;汽車出現後,距離開始縮短;到了飛機與火箭時代,時間反而追不上人。

世界越轉越快,卻也讓我們更需要慢下來,去思考——自己想跟上的是速度,還是方向?

我們不斷迭代出新的樣貌,在職場也是如此,每一次轉職、轉型、轉念,都是一次微型的進化。

也許這一生都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轉型——有些人只需幾次,更多人則在上百次、上千次的嘗試裡,學會升級,也學會休息。

許多「以為如此」的事,換個角度看,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走過的每一段路,都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那些欣喜、滿足、苦澀與糾結,正是人生最真實的模樣。

留給自己的註腳:從即興到沉澱

另一個體悟是:準備與現場,是兩種不同的功課。

訪談前做了不少準備,但在現場仍有幾個想法沒能即時發揮,節目結束後,其實有些扼腕。

後來想想,也許那正是留給自己的註腳——等 Podcast 上線後,再把那些延伸思考整理成系列文章,讓語音的即興,轉化為文字的沉澱。

分享,其實也是一種學習過程。

而收穫最多的,往往是那個開口說話的人。

後記

感謝治華老師的邀請,以及節目團隊的用心。

節目上線後我會再分享連結,也期待和大家一起聊聊。

那個「被問的當下」,你是否也曾重新認識了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81會員
162內容數
我是愛蜜莉,曾任外商及科技業主管,穿梭在市場研究和品牌行銷之間,現在是顧問、講師。在這裡,我用文字記錄思考、感受與實踐——從職場到人生,從轉型到覺察。如果你正在路上,想讓自己更清楚、更自在、也更貼近理想的樣子,歡迎走進這場「人生演算法」。
2025/10/21
近年觀察許多企業與團隊,領導的挑戰正悄悄改變。主管帶不動年輕人、年輕人對升主管沒有興趣、團隊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誤會的空白」。
Thumbnail
2025/10/21
近年觀察許多企業與團隊,領導的挑戰正悄悄改變。主管帶不動年輕人、年輕人對升主管沒有興趣、團隊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誤會的空白」。
Thumbnail
2025/10/20
「我同時想投一家公司的兩個職缺,會不會讓 HR 覺得我亂槍打鳥、方向不明?」這個問題,幾乎道盡了所有新鮮人初入職場的掙扎:既想挑戰新可能,又怕自己顯得又怕自己顯得「不專注」。
Thumbnail
2025/10/20
「我同時想投一家公司的兩個職缺,會不會讓 HR 覺得我亂槍打鳥、方向不明?」這個問題,幾乎道盡了所有新鮮人初入職場的掙扎:既想挑戰新可能,又怕自己顯得又怕自己顯得「不專注」。
Thumbnail
2025/10/16
本文探討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透過「減負荷」溝通策略,讓主管更願意傾聽提案。藉由「認知負荷理論」與「共感曲線」,作者提供「痛點 → 願景 → 解法」的溝通結構公式,幫助讀者掌握溝通關鍵,提升提案影響力。
Thumbnail
2025/10/16
本文探討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透過「減負荷」溝通策略,讓主管更願意傾聽提案。藉由「認知負荷理論」與「共感曲線」,作者提供「痛點 → 願景 → 解法」的溝通結構公式,幫助讀者掌握溝通關鍵,提升提案影響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已經一段時間習慣看訪談節目,我發現那是另一種我這個階段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這個階段,可能是年紀,也可能是只有我能感受到的一種時期。 有時後是因為主題,有時後是訪談過程中來賓與主持人對話中無法預期的一些就驚喜。 而我逐漸也在尋找類似的「屬於我自己」無法預期的那種驚喜。 大部分我已經習慣
Thumbnail
已經一段時間習慣看訪談節目,我發現那是另一種我這個階段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這個階段,可能是年紀,也可能是只有我能感受到的一種時期。 有時後是因為主題,有時後是訪談過程中來賓與主持人對話中無法預期的一些就驚喜。 而我逐漸也在尋找類似的「屬於我自己」無法預期的那種驚喜。 大部分我已經習慣
Thumbnail
今天接觸到兩個重點方向,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思考,也是我最近在試著去了解更深的主軸: ①提升思維、善用AI工具。 包括接觸商業和產品知識,再用工具加速、更有效達標。 ②自媒體——讓人認識你。 如果要做自媒體,可以先思考目的,比如我的目標是寫作出書,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享生活娛
Thumbnail
今天接觸到兩個重點方向,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思考,也是我最近在試著去了解更深的主軸: ①提升思維、善用AI工具。 包括接觸商業和產品知識,再用工具加速、更有效達標。 ②自媒體——讓人認識你。 如果要做自媒體,可以先思考目的,比如我的目標是寫作出書,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享生活娛
Thumbnail
假如高三那年就能接收到這樣的資訊,不知道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自己啊。
Thumbnail
假如高三那年就能接收到這樣的資訊,不知道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自己啊。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今天不聊職涯,想和換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分享我的人生哲學。 不曉得有什麼事情、物品、興趣、活動…,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你/妳是主動去做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交待的? 又有哪些事是你/妳曾經或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嘗試、調整或精進的? 很幸運的,我有!
Thumbnail
今天不聊職涯,想和換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分享我的人生哲學。 不曉得有什麼事情、物品、興趣、活動…,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你/妳是主動去做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交待的? 又有哪些事是你/妳曾經或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嘗試、調整或精進的? 很幸運的,我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工作生活小記 我最近常聽到標題這句話,整個曝光痛點見光死!🤣 ❤️ 一個接案結束 從整理團購資料開始,我看著大數據下的各式網紅藝人的FB、IG,原來也可以這樣生活啊!打開我的眼界!甚至自己找到整理資料的樂趣,若有朋友需要可以pass優惠中的團購給他們參考。😆 到後續協助朋友
Thumbnail
#工作生活小記 我最近常聽到標題這句話,整個曝光痛點見光死!🤣 ❤️ 一個接案結束 從整理團購資料開始,我看著大數據下的各式網紅藝人的FB、IG,原來也可以這樣生活啊!打開我的眼界!甚至自己找到整理資料的樂趣,若有朋友需要可以pass優惠中的團購給他們參考。😆 到後續協助朋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