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研究所剛畢業的個案問了我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幾乎道盡了所有新鮮人初入職場的掙扎:「我同時想投一家公司的兩個職缺,一個是品牌行銷企劃,一個是數據分析人員。我對數據分析很感興趣,但行銷企劃又比較符合我的經驗。 會不會讓 HR 覺得我亂槍打鳥、方向不明?」
既想挑戰新可能,又怕自己顯得「不專注」。
事實上,同時投兩個職缺並非禁忌,關鍵在於——你要怎麼投。
可以同時投,但要「策略性雙投」
從企業端的角度來看,一家公司同時開好幾個職缺是常態。
如果你的背景與興趣同時吻合兩個領域,那麼「同時投」不僅沒問題,反而能讓 HR 看見你不同的潛力。
真正的風險不在「投兩個」,而在於「兩份履歷一模一樣」,讓人感覺你只是亂試運氣。
履歷要客製化:讓兩個版本各自有主角光環
品牌行銷企劃
- 履歷重點:專案管理、內容行銷、活動執行、社群經營
- 可補充素材:行銷活動成果、作品集、活動成效數據
數據分析人員
- 履歷重點:邏輯思考、工具運用(Excel、SQL、Python、Power BI)、專題研究
- 可補充素材:校內專案、課程報告、個人 side project
小技巧:記得給兩份履歷不同檔名(例如:Resume_Marketing_2025.pdf 與 Resume_DataAnalysis_2025.pdf),
HR 一看就知道你是認真準備,而不是隨便丟。
面試回答要一致:把「矛盾」變成「優勢」
如果 HR 問你:「你怎麼同時申請兩個職缺?」
別慌,這正是你展現「整合力」的好機會。
你可以這樣回答:
「我主修行銷,但在課程與專題中接觸到數據分析,發現數據能幫助行銷決策更精準。所以我希望了解公司在行銷與數據兩個面向的機會,找出最能發揮的舞台。」
這樣的回答能傳達三件事:
- 你不是沒方向,而是在探索「行銷 × 數據」的交集。
- 你願意學習,也願意為組織找到最適合的位置。
- 你知道自己要的是「長期職涯連續性」,而非短期機會。
先排出自己的優先順序
你說自己「對數據分析更感興趣,但行銷企劃機會更高」。
這是非常典型的兩難。建議你可以這樣思考:
- 若「數據分析」錄取:代表公司願意培養新人,這是長線投資。
- 若「行銷企劃」錄取:先進入職場累積成果,持續學習數據工具,未來再往「數據分析師」方向發展。
這樣的規劃不僅務實,也能在面試時展示你對未來的規劃力。
從「亂槍打鳥」到「跨界敘事」
與其擔心 HR 誤會你亂投,不如主動把兩條路整合成一個故事。
你可以在自傳開頭這樣寫:
「我希望成為能結合市場洞察與數據分析的行銷人才。行銷讓我理解消費者思維,數據則讓我學會用證據說話,這兩者共同構成我想前進的職涯方向。」
這句話會讓 HR 立刻理解你的邏輯:你不是在「猶豫」,而是在「設計職涯」。
探索期不是迷惘,而是職涯的「原型測試」
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很少是終點。
它更像是一場職涯的「原型測試」(prototype)—— 讓你在實戰中發現,自己更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所以,不必害怕探索,也不必急著定義自己。
只要你能清楚說出:「我為什麼對這兩個職缺感興趣」 並能用具體行動(履歷、作品、學習紀錄)去支撐, 那麼同時投兩個職缺,不是冒險,而是策略。
如果你正準備找第一份工作,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想學會什麼?
- 我想跟什麼樣的人共事?
- 這份工作能否讓我更靠近理想的自己?
當你有了這三個答案,你的每一次投遞,就不再是「亂槍打鳥」, 而是一次有方向的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