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家公司可以投兩個職缺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有位研究所剛畢業的個案問了我一個問題:

「我同時想投一家公司的兩個職缺,一個是品牌行銷企劃,一個是數據分析人員。我對數據分析很感興趣,但行銷企劃又比較符合我的經驗。 會不會讓 HR 覺得我亂槍打鳥、方向不明?」

這個問題,幾乎道盡了所有新鮮人初入職場的掙扎:

既想挑戰新可能,又怕自己顯得「不專注」。

事實上,同時投兩個職缺並非禁忌,關鍵在於——你要怎麼投。


可以同時投,但要「策略性雙投」

從企業端的角度來看,一家公司同時開好幾個職缺是常態。

如果你的背景與興趣同時吻合兩個領域,那麼「同時投」不僅沒問題,反而能讓 HR 看見你不同的潛力。

真正的風險不在「投兩個」,而在於「兩份履歷一模一樣」,讓人感覺你只是亂試運氣。


履歷要客製化:讓兩個版本各自有主角光環

品牌行銷企劃

  • 履歷重點:專案管理、內容行銷、活動執行、社群經營
  • 可補充素材:行銷活動成果、作品集、活動成效數據

數據分析人員

  • 履歷重點:邏輯思考、工具運用(Excel、SQL、Python、Power BI)、專題研究
  • 可補充素材:校內專案、課程報告、個人 side project

小技巧:記得給兩份履歷不同檔名(例如:Resume_Marketing_2025.pdfResume_DataAnalysis_2025.pdf),

HR 一看就知道你是認真準備,而不是隨便丟。


面試回答要一致:把「矛盾」變成「優勢」

如果 HR 問你:「你怎麼同時申請兩個職缺?」

別慌,這正是你展現「整合力」的好機會。

你可以這樣回答:

「我主修行銷,但在課程與專題中接觸到數據分析,發現數據能幫助行銷決策更精準。所以我希望了解公司在行銷與數據兩個面向的機會,找出最能發揮的舞台。」

這樣的回答能傳達三件事:

  1. 你不是沒方向,而是在探索「行銷 × 數據」的交集。
  2. 你願意學習,也願意為組織找到最適合的位置。
  3. 你知道自己要的是「長期職涯連續性」,而非短期機會。

先排出自己的優先順序

你說自己「對數據分析更感興趣,但行銷企劃機會更高」。

這是非常典型的兩難。建議你可以這樣思考:

  • 若「數據分析」錄取:代表公司願意培養新人,這是長線投資。
  • 若「行銷企劃」錄取:先進入職場累積成果,持續學習數據工具,未來再往「數據分析師」方向發展。

這樣的規劃不僅務實,也能在面試時展示你對未來的規劃力。


從「亂槍打鳥」到「跨界敘事」

與其擔心 HR 誤會你亂投,不如主動把兩條路整合成一個故事。

你可以在自傳開頭這樣寫:

「我希望成為能結合市場洞察與數據分析的行銷人才。行銷讓我理解消費者思維,數據則讓我學會用證據說話,這兩者共同構成我想前進的職涯方向。」

這句話會讓 HR 立刻理解你的邏輯:你不是在「猶豫」,而是在「設計職涯」。


探索期不是迷惘,而是職涯的「原型測試」

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很少是終點。

它更像是一場職涯的「原型測試」(prototype)—— 讓你在實戰中發現,自己更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所以,不必害怕探索,也不必急著定義自己。

只要你能清楚說出:「我為什麼對這兩個職缺感興趣」 並能用具體行動(履歷、作品、學習紀錄)去支撐, 那麼同時投兩個職缺,不是冒險,而是策略。


如果你正準備找第一份工作,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想學會什麼?
  2. 我想跟什麼樣的人共事?
  3. 這份工作能否讓我更靠近理想的自己?

當你有了這三個答案,你的每一次投遞,就不再是「亂槍打鳥」, 而是一次有方向的出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74會員
155內容數
我是愛蜜莉,曾任外商及科技業主管,穿梭在市場研究和品牌行銷之間,現在是顧問、講師。在這裡,我用文字記錄思考、感受與實踐——從職場到人生,從轉型到覺察。如果你正在路上,想讓自己更清楚、更自在、也更貼近理想的樣子,歡迎走進這場「人生演算法」。
2025/09/19
當資深不再代表優勢,職涯轉型該怎麼走?本篇以一位擁有五年 B2B 行銷經驗者的真實案例出發,解析資深工作者常見的轉職困境,從市場落差、自我盤點、履歷重構到技能補強,提出實用的策略建議。職涯不是累積年資,而是持續對齊市場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9/19
當資深不再代表優勢,職涯轉型該怎麼走?本篇以一位擁有五年 B2B 行銷經驗者的真實案例出發,解析資深工作者常見的轉職困境,從市場落差、自我盤點、履歷重構到技能補強,提出實用的策略建議。職涯不是累積年資,而是持續對齊市場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22
探討生成式AI如何改變中階主管的工作內容,並非取代,而是轉型。文章以「Support Team型主管」和「客戶導向型主管」兩種樣貌,說明AI如何協助他們將時間用於更具價值的事情,例如培養團隊、維繫客戶關係等,並強調即使AI效率再高,人際關係、判斷力及信任感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2025/08/22
探討生成式AI如何改變中階主管的工作內容,並非取代,而是轉型。文章以「Support Team型主管」和「客戶導向型主管」兩種樣貌,說明AI如何協助他們將時間用於更具價值的事情,例如培養團隊、維繫客戶關係等,並強調即使AI效率再高,人際關係、判斷力及信任感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2025/06/15
今年,我兩次在台南擔任職涯引導師,為求職者提供實體履歷健診及職涯諮詢。第一次是在三月的南區徵才博覽會,第二次是六月的【2025 雙軸轉型菁英齊聚|iPAS 獲證者專場】。參加者來自台北、新竹、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朋友,不乏跨域轉職者、數位學習者與在探索下一步的中高齡工作者。
Thumbnail
2025/06/15
今年,我兩次在台南擔任職涯引導師,為求職者提供實體履歷健診及職涯諮詢。第一次是在三月的南區徵才博覽會,第二次是六月的【2025 雙軸轉型菁英齊聚|iPAS 獲證者專場】。參加者來自台北、新竹、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朋友,不乏跨域轉職者、數位學習者與在探索下一步的中高齡工作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去年裸辭2個月後,我開始應徵各類HR工作,企業會不會不太偏好過去公務員的經歷?因企業和職位而異。 求職期間我在2週內面試9間公司,其中2間進入複試(有些公司僅初試流程)、最後獲得6個offer。 工作經驗累積的軟實力,在跨領域轉職時至關重要!
Thumbnail
去年裸辭2個月後,我開始應徵各類HR工作,企業會不會不太偏好過去公務員的經歷?因企業和職位而異。 求職期間我在2週內面試9間公司,其中2間進入複試(有些公司僅初試流程)、最後獲得6個offer。 工作經驗累積的軟實力,在跨領域轉職時至關重要!
Thumbnail
先前曾被正在求職的朋友問到,要如何在選擇工作時,判斷自己與公司是否契合?
Thumbnail
先前曾被正在求職的朋友問到,要如何在選擇工作時,判斷自己與公司是否契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同時擁有正職和派遣工作offer時的選擇問題,提出了公司名聲、職業選擇/個人生活、薪資福利等三個面向的分析,並分享了作者在獵頭顧問工作的經驗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同時擁有正職和派遣工作offer時的選擇問題,提出了公司名聲、職業選擇/個人生活、薪資福利等三個面向的分析,並分享了作者在獵頭顧問工作的經驗和建議。
Thumbnail
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成長空間、薪資高低、穩不穩定,這些無法全拿的條件,你會怎麼排序呢? 給薪高於行情,但是經營眼光不夠長遠的老闆;或是薪資僅在行情水平,不過經營者具備長線思維,你如何選擇? 或是能學習到新技術,但是薪資不高;以及技能要求低,且薪資略高水平,你又會如何選擇?
Thumbnail
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成長空間、薪資高低、穩不穩定,這些無法全拿的條件,你會怎麼排序呢? 給薪高於行情,但是經營眼光不夠長遠的老闆;或是薪資僅在行情水平,不過經營者具備長線思維,你如何選擇? 或是能學習到新技術,但是薪資不高;以及技能要求低,且薪資略高水平,你又會如何選擇?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在選擇職業時,使用柵欄分析法可以幫助你的決策過程。在這篇文章中,將會分享一個有效的方法,讓你能夠評估不同工作選擇的優缺點,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在選擇職業時,使用柵欄分析法可以幫助你的決策過程。在這篇文章中,將會分享一個有效的方法,讓你能夠評估不同工作選擇的優缺點,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