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醒了(使徒行傳12:1-24)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上週經文敘述司提反被殺後,信徒受迫害分散到各地,信主的人不減反增。基督徒面對大饑荒,教會更有向心力,彼此捐助慰問。這週經文記載希律王迫害教會,殺了雅各,又抓了彼得。儘管迫害不斷,經文卻說:「上帝的道繼續擴展,日見興旺。」(徒12:24)

這顯示,苦難不但無法阻止上帝的道,反而使教會更興旺。正如神學家特士良所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在苦難中,信徒更熱切禱告(徒12:5),也更能見證神蹟(徒12:16-17)。歷史也多次印證這一點,教會往往在苦難與戰爭後孕育出新的神學思潮。但我在思考:為何苦難會促使上帝的道日見興旺?

在社會現象中,發展中國家對宗教信仰的熱衷程度普遍高於已開發國家。由於貧窮、醫療與社會福利不足,加上政治貪腐,人心充滿不安。在無所倚靠的環境下,信仰提供慰藉與希望,成為人民心靈的寄託。相較之下,已開發國家社會經濟穩定、醫療與福利完善,人民較少依賴信仰尋求安全感。

人性渴望安全與穩定,同時排斥不可控的變數。做任何事都要有風險評估與預決算,確認是否在能力範圍內可達成。例如:直升機家長、工廠SOP的品管。我們期待的一切人事物,都希望在可預期的範圍內,追求一個安定、理想的世界。簡言之,人性追求「一切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

例如,「羅馬和平」以暴力維持穩定,雖違人性卻有效,塑造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貿易盛況,並意外成為福音傳遍各地的契機。如果社會穩定可控,最擔心瘋子般的狂人不按排理出牌,使社會陷入動盪不安的失控局面。經文記載的希律是瘋子般的狂人嗎?

希律是羅馬皇帝任命管理猶太地區的王,也是熱心猶太傳統、親法利賽派的王。因此,為了討好猶太人,不惜迫害信徒、殺了雅各、抓拿彼得。(徒12:1-3)為了控制泰爾和西頓的人民,控制該轄區糧食的供應。(徒12:20)希律追求的是「掌控一切」的安全幻象。

正如斯多葛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認為的,

人類的痛苦多半來自於無可掌控的事。[1]

這種失去掌控的經驗,就是「苦難」。當人在面對德國納粹大屠殺、台灣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等極端邪惡事件,往往會質問:上帝真的存在嗎?

例如古希臘哲學家提出「邪惡苦難論證」[2]

  1. 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
  2. 上帝是全知的,所以祂知道所有的邪惡苦難的存在。
  3. 上帝是全能的,所以只要祂願意,祂就能夠避免和消除那些邪惡苦難。
  4. 上帝是全善的,所以祂會選擇避免或消除邪惡苦難。
  5. 但是世界上還是有很多邪惡苦難。
  6. 所以上帝要嘛不是全知,要嘛不是全善,要嘛不是全能的。
  7. 全知、全善且全能的上帝不存在。

面對這種挑戰,教會產生護教神學、成立宗教裁判所,試圖回應信仰危機,也反映出人渴望在信仰中尋找可掌握的安全感。

台灣神學家宋泉盛牧師問:

神本身需要人替他保護才成為神嗎?神需要我們為他辯護嗎?事實上,我們遭遇邪惡所帶來的苦難時,需要做許多辯解的是人自己,而不是神。[3]

宋泉盛牧師認為苦難的名字叫做「大群」,它可以是身體、心靈、文化、政治、種族、性別的,以不同形式呈現。[4]簡言之,苦難無所不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會遇到它。只要我們活著,就無法掌控苦難的發生。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苦難?

佛教認為人間苦海,或許人不要出生比較好,因此教導信徒脫離輪迴轉世之苦,證得涅槃。相對地,基督徒不避諱苦難,如早期基督教苦修主義者,透過苦難轉化爲靈性的力量。

日內瓦神學院教授亨利.莫杜(Henry Mottu)說:

「苦難之中,我必須放棄我對一切事物的主宰,如此才能真正從自我中得著釋放。不是臣服,而是釋放。」[5]

成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比喻世事凶吉難以預測。但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往往不是無法掌控的未來,而是我們緊抓不放已發生的苦難。因此,放下一切事物主宰不是屈服,而是得到釋放與自由。

希律渴望掌控宗教、政治的力量,但他被天使擊打,最後被蟲咬死。監獄中有鏈條、警衛與一道道鐵門守著,掌控著彼得的人生自由,但彼得卻離開監獄、警衛則被處死。婢女羅大聽見彼得的聲音,但信徒心裡已預設彼得不可能回來,認為羅大幻聽瘋了,但彼得卻出現在他們眼前。

彼得跟著天使走出監獄,試著說服自己是看到異象,直到離開監獄彼得才明白過來,就說:「現在我知道這是真的;主差遣他的天使,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人要加給我的一切災害。」(徒12:11)當我們自以為能主宰一切,經文卻顛覆我們的幻象。

苦難提醒我們,人並非萬物的主宰;想掌控一切的人,最終反被掌控。哲學家朱利安及心理師安東尼雅給我們的建議:「不如賞自己一巴掌,清醒一下,生命苦難多,習慣就好。[6]這句話雖語帶諷刺,卻指出一個事實:苦難是真實且無法避免的。

但苦難不會使我們遠離上帝,相反地,苦難反而使我們更親近上帝。因為苦難讓我們更深刻體會生命的無常,人生無法掌控一切。因此,我們需要上帝的慈愛與憐憫,引導我們明白祂能救我們脫離一切的苦難,醫治我們的身心靈。盼望,我們不是瘋了以為能掌控一切,而是醒了看見上帝的拯救。


[1] 《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到人生難題》,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盧思綸譯,出版社:時報出版,2022,博客來電子書。

[2] 《哲學哲學雞蛋糕》,朱家安,台北:紅桌文化,2016,p178。

[3] 《生死大事》,宋泉盛,林明貞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p100。

[4] Ibid.,p107。

[5] 《冒險的上帝:20世紀12位偉大神學家與宗教哲學家之巡禮》,亨利.莫杜(Henry Mottu),朱雅芬譯,台南:南神出版,2020,p180。

[6] 《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到人生難題》,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盧思綸譯,出版社:時報出版,2022,博客來電子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馬哥的部落格
13會員
84內容數
人稱「後山的後山」,我小馬哥在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會。平時講話直白不囉嗦,細心溫柔愛聆聽,歡迎你來關注我!
小馬哥的部落格的其他內容
2025/10/24
屠圖主教:「人依照這樣的上帝形象創生,一旦成為基督徒,就是共同體的一分子,因此就算遺世隱居也並不孤單。」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10/24
屠圖主教:「人依照這樣的上帝形象創生,一旦成為基督徒,就是共同體的一分子,因此就算遺世隱居也並不孤單。」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10/18
加拿大神學家葛莉絲.詹森(Grace Jantzen): 「救贖不是關於我們的未來命運,而是關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我們生命中的漸進轉化效果······如果有所謂救贖的話,救贖肯定是宗教體驗:不是作為單一的高峰體驗······而是作為:面對上帝那完整的愛,整個生命、所有體驗的逐漸開放。」
Thumbnail
2025/10/18
加拿大神學家葛莉絲.詹森(Grace Jantzen): 「救贖不是關於我們的未來命運,而是關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我們生命中的漸進轉化效果······如果有所謂救贖的話,救贖肯定是宗教體驗:不是作為單一的高峰體驗······而是作為:面對上帝那完整的愛,整個生命、所有體驗的逐漸開放。」
Thumbnail
2025/10/11
神學家貝萬斯與施羅德說: 「基督徒使命的最大挑戰將是幫助人們理解福音是根植於上帝的和平中,根植於耶穌對於非暴力的呼召······只有當教會以真誠對話的精神給這個世界提供了先知性信息的時候,教會才能夠面對這樣的挑戰。」 (《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貝萬斯、施羅德,p363)
Thumbnail
2025/10/11
神學家貝萬斯與施羅德說: 「基督徒使命的最大挑戰將是幫助人們理解福音是根植於上帝的和平中,根植於耶穌對於非暴力的呼召······只有當教會以真誠對話的精神給這個世界提供了先知性信息的時候,教會才能夠面對這樣的挑戰。」 (《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貝萬斯、施羅德,p36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我們的確可以像上帝祈求各種需要,但我們沒東西可以跟祂換 上帝之所以是真神,不是那些虛假的偶像,重點不是你隨口說祂是真的假的這樣,而是祂本質上就不一樣,你根本不該妄想跟祂交換任何東西,不然你就只是被彼得譴責的西門之流,只想用錢換變好處而已。 那麼,難道我在病痛的時候不可以求主醫治嗎? 可以,當然
Thumbnail
我們的確可以像上帝祈求各種需要,但我們沒東西可以跟祂換 上帝之所以是真神,不是那些虛假的偶像,重點不是你隨口說祂是真的假的這樣,而是祂本質上就不一樣,你根本不該妄想跟祂交換任何東西,不然你就只是被彼得譴責的西門之流,只想用錢換變好處而已。 那麼,難道我在病痛的時候不可以求主醫治嗎? 可以,當然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Thumbnail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雅各書》中提到,當信徒落入「試煉」時,大家要當作「喜樂」;要意識到「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真能忍耐到底,才成全完備人格。好比精金必須經過火煉,良玉必須細加磨琢。天父在訓練屬神兒女成為良器之前,肯定會把他們投入百般的苦難中,以作為鍛煉。
Thumbnail
《雅各書》中提到,當信徒落入「試煉」時,大家要當作「喜樂」;要意識到「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真能忍耐到底,才成全完備人格。好比精金必須經過火煉,良玉必須細加磨琢。天父在訓練屬神兒女成為良器之前,肯定會把他們投入百般的苦難中,以作為鍛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