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中的同在(使徒行傳11:19~30、12:25)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一、被分散是福是禍?(11:19-21)

司提反被殺引發了更大的逼迫,信徒因此分散到各地。有些人只向猶太人傳福音,但另一批信徒卻在安提阿向希臘人(外邦人)傳講主耶穌的福音。結果,福音在安提阿迅速擴展,許多人信主歸向神。問題是:信徒被迫分散,到底是福還是禍?

在人看來,分散是禍,因為逼迫、流離、痛苦。但在神看來,卻是福,因為福音因此傳開,救恩臨到外邦。上帝超越時間與空間,祂從永恆的角度看人類的命運。然而,人類有限,我們只能看見當下的痛苦。例如,當壓力來臨,我們會暴飲暴食、尋求即時的安慰,即使明知有害。人類的生理與心理結構讓我們常常「短視近利」,難以看見長遠的益處。

同樣地,當信徒遭逼迫、教會被迫關閉,我們無法在當下看出神的旨意。以石雨傘教會為例:日治時期因拒絕參拜天皇而被迫關閉,長老楊雙春受逼迫、歷史資料被沒收。這似乎是禍,但正因如此,才有了後來的新港教會,從結果看來是「化禍為福」。但若以美蘭教會為例,因信徒減少而被迫關閉,我們無法斷定那是福還是禍,因為我們不是上帝。我們對歷史的詮釋,往往是「事後諸葛」(後見之明)。

心理學家瑪莉亞‧柯尼可娃說:

後見之明總是完美,也是強烈的成見。[1]

我們之所以說「那是祝福」,只是因為我們已知道結局。因此,我們要謹慎,不要太快把苦難稱作「化妝的祝福」。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能確信「主的能力跟他們同在;有許許多多的人信了,歸向主。」(11:21)真正的關鍵,不在於環境是福是禍,而在於主是否與我們同在。

二、巴拿巴的勸勉(11:22-24)

耶路撒冷教會聽見福音在安提阿廣傳的消息,就派巴拿巴前往探視。聖經形容巴拿巴是「好人,被聖靈充滿,有堅強的信心」,他鼓勵信徒「專心信靠主」,因此有許多人信主。這讓人想起早期的宣教師與本地信徒:1877年,阿里港教會的張源春弟兄憑著祈禱水建立了石雨傘教會;1881年,巴克禮牧師來主持洗禮與聖餐,使信徒得堅固。

後來因缺乏駐堂傳道師、醫療困難,信徒信心軟弱、甚至背教。巴克禮牧師因此於1905年再次來東部,清理會員名簿、重建信仰根基。之後,林策明傳道來牧會,教會重振,有60至70人做禮拜,並選出第一位長老楊憨。楊憨長老堅固信仰、撰寫白話字文章,影響深遠。

這段歷史提醒我們:教會的生命不僅靠傳道者,也靠在地長執的信心與勸勉。他們是教會的「桶箍」,把信徒箍在一起,使教會不散。無論是牧者或長執,都應扮演「巴拿巴」的角色,鼓勵者、信心的建造者。

三、基督徒身份的誕生(11:25-26)

在巴拿巴的帶領下,福音工作日益興盛。他後來前往大數,邀請保羅一同來安提阿牧養信徒。兩人在那裡同工一年,使門徒的生命被建造。經文說:「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徒 11:26)這是信仰歷史上極具意義的一刻,基督徒身份的誕生。

這個名稱原本不是信徒自取的,而是外人對他們的稱呼。當時社會無法理解他們的信仰,只知道他們都「跟隨基督」,便稱他們為「基督徒」。這就像台灣早期信徒因美援被稱為「吃教的」、「麵粉教」一樣。外界雖誤解,但也見證了他們屬於一個獨特群體。

歷史學家湯姆・霍蘭(Tom Holland)指出:

基督徒的確相信他們屬於同一個民族。······他們知道自己是天國的子民。······過去從未出現過的概念:不源於出生背景,與血統無關,也不由法律規範,而僅僅因信仰而生的子民身份。[2]

這種信仰身份突破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界限,使基督徒成為一個跨越族群的「公同教會」。在台灣教會史中,我們也看到類似的合一精神。

1926 年,高篤行牧師在報導中寫下:

照良心來講,我若能來東部工作是我最大的希望。[3]

多年後,他果然回到東部,邀請林川明牧師重建新港教會。這就像巴拿巴邀請保羅一樣,兩位牧者的合作,開啟了新的宣教契機。從石雨傘到新港,從猶太人到外邦人,神的工作持續跨越界限,建立「聖徒相通」的群體。

屠圖主教曾說:

人依照這樣的上帝形象創生,一旦成為基督徒,就是共同體的一分子,因此就算遺世隱居也並不孤單。[4]

這提醒我們,基督徒身份不是個人標籤,而是群體召命,在主裡彼此相連,共享生命。

四、饑荒與奉獻(11:27-30,12:25)

亞迦布預言天下將有饑荒,當災難臨到時,安提阿信徒並未分猶太人或外邦人,而是「按自己的能力捐錢,送給猶太地的信徒」。這標誌著教會進入「生命共同體」的新階段。

當災難發生,人類最容易回到本能的自保,但安提阿教會卻展現了信仰的超越。他們不問族群、不分背景,因為他們明白,在基督裡,大家同屬一個身體。這種精神延續至今,成為教會奉獻主日、社會關懷的核心理念。例如光復洪災期間,許多教會、團體與志工無分藍綠、族群,攜手救助災民。這正體現了基督徒的共同體精神。若在災難中仍以政治立場分彼此,那將失去信仰的本質。

神學家貝萬斯與施羅德指出:

基督徒身份最基本的特徵,不是一種僵化的『正統』,而是要承認統一中的差異,差異中的統一。[5]

這意味著教會的合一不是消除差異,而是學習在多樣中彼此接納。正如神學家卡爾.巴特所言,基督徒的生活,永遠都是新生,永無畢業之日。[6]

結語:在主裡的共同體

使徒行傳11:19–30告訴我們:分散未必是禍,若主與我們同在,困境能轉化為祝福;教會需要巴拿巴式的勸勉者,成為鼓勵與連結的力量;基督徒的身份超越族群,屬於天國的子民;在困難與災難中,信徒被呼召成為生命共同體,彼此扶持。

我們或許無法預見未來的福與禍,但可以確信,只要主的能力與我們同在,祂必引導教會走向新的復活與更新。願我們在基督裡合一,成為彼此的鼓勵者,成為世界的見證者,共同建立屬主的教會。


[1] 《人生賽局:我如何學習專注、掌握先機、贏得勝利》,瑪莉亞.柯尼可娃(Maria Konnikova),魯宓譯,出版社:究竟,2020,博客來電子書。

[2] 《宗教統治(上+下:基督宗教如何塑造世界,一部橫跨兩千五百年的人類史)》,湯姆.霍蘭(Tom Holland),蔡怡佳、陳正熙、陳愷忻譯,台北:啟示,2022,p184。

[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迪階.觀音山教會早期五十年史(1877-1927):英國長老教會東部宣教與觀音山教會現況》,黃茂卿,花蓮縣玉里鎮:觀音山教會歷史社會資料室,p173。

[4]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 Tenzin Gyatso)、戴斯蒙‧屠圖(Desmond Mpilo Tutu)、道格拉斯.亞伯拉姆(Douglas Abrams),韓絜光譯,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5] 《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貝萬斯(Stephen B. Bevans)、施羅德(Roger P. Schroeder),孫懷亮、柯博識、雷立柏譯,香港:道風書社,2021,p33。

[6] 《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屈貝琴、黃淑惠譯,台北:校園,2012,p2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馬哥的部落格
13會員
84內容數
人稱「後山的後山」,我小馬哥在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會。平時講話直白不囉嗦,細心溫柔愛聆聽,歡迎你來關注我!
小馬哥的部落格的其他內容
2025/10/18
加拿大神學家葛莉絲.詹森(Grace Jantzen): 「救贖不是關於我們的未來命運,而是關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我們生命中的漸進轉化效果······如果有所謂救贖的話,救贖肯定是宗教體驗:不是作為單一的高峰體驗······而是作為:面對上帝那完整的愛,整個生命、所有體驗的逐漸開放。」
Thumbnail
2025/10/18
加拿大神學家葛莉絲.詹森(Grace Jantzen): 「救贖不是關於我們的未來命運,而是關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我們生命中的漸進轉化效果······如果有所謂救贖的話,救贖肯定是宗教體驗:不是作為單一的高峰體驗······而是作為:面對上帝那完整的愛,整個生命、所有體驗的逐漸開放。」
Thumbnail
2025/10/11
神學家貝萬斯與施羅德說: 「基督徒使命的最大挑戰將是幫助人們理解福音是根植於上帝的和平中,根植於耶穌對於非暴力的呼召······只有當教會以真誠對話的精神給這個世界提供了先知性信息的時候,教會才能夠面對這樣的挑戰。」 (《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貝萬斯、施羅德,p363)
Thumbnail
2025/10/11
神學家貝萬斯與施羅德說: 「基督徒使命的最大挑戰將是幫助人們理解福音是根植於上帝的和平中,根植於耶穌對於非暴力的呼召······只有當教會以真誠對話的精神給這個世界提供了先知性信息的時候,教會才能夠面對這樣的挑戰。」 (《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貝萬斯、施羅德,p363)
Thumbnail
2025/10/04
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 (《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台北:校園,2011,p46)
Thumbnail
2025/10/04
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 (《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台北:校園,2011,p46)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Thumbnail
我們願意思考自己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值得我們的忠誠嗎?
Thumbnail
我們願意思考自己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值得我們的忠誠嗎?
Thumbnail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保羅結束第三次宣教,即將回耶路撒冷,在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辭別時,聲稱自己已凡事給他們做榜樣;又引述主耶穌的話, 要大家記住「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訓諭。雖然此語未見於四福音書,路加如此記錄,很可能耶穌說過又引述主耶穌的話, 要大家記住「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訓諭。雖然此語未
Thumbnail
保羅結束第三次宣教,即將回耶路撒冷,在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辭別時,聲稱自己已凡事給他們做榜樣;又引述主耶穌的話, 要大家記住「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訓諭。雖然此語未見於四福音書,路加如此記錄,很可能耶穌說過又引述主耶穌的話, 要大家記住「施比受更為有福 」的訓諭。雖然此語未
Thumbnail
保羅跟巴拿巴的分開,就常識觀點來看是力量的分散,然而神的本意却是使巴拿巴在居比路、 保羅在叙利亞和基利家建立教會,反而是屬神國度的擴張。其後保羅也仍然重用馬可,馬可更是脫胎換骨,成為神使用的重要器皿。可見,在人看起來不好的事情, 在神的角度可能不是這樣。
Thumbnail
保羅跟巴拿巴的分開,就常識觀點來看是力量的分散,然而神的本意却是使巴拿巴在居比路、 保羅在叙利亞和基利家建立教會,反而是屬神國度的擴張。其後保羅也仍然重用馬可,馬可更是脫胎換骨,成為神使用的重要器皿。可見,在人看起來不好的事情, 在神的角度可能不是這樣。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中文 (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
Thumbnail
中文 (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