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70:「無形之本」,生命心性之悟(可按此處收聽 )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一場深入生命本源的探尋。這趟旅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深的教條,只有最純粹的感悟,來直抵人心的最真實面。
我們看世間萬物,皆有其源。譬如說:一棵參天大樹,始於一顆小小的種子;一道奔流江河,源於一滴不起眼的清泉。而生命的最初,來自於那未經雕琢、未染塵埃的真性,這便是萬法歸宗的起點。那麼這個所謂的起點在何處呢?它隱藏在每一個呼吸之間,潛伏在每一次心跳深處,是那股讓生命得以發動,卻無以名狀的原始力量。古聖先賢們用各種譬喻來形容這股力量,有人稱其為「道」,有人視為「天命」,它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雖然遙遠,卻是指引迷途的永恆光芒。
這股力量,與生俱來,卻在後天的人生旅途中,被層層疊疊的慾望、執著、煩惱所覆蓋。就像一面澄澈的鏡子,被日積月累的塵埃所蒙蔽。當鏡子模糊,便看不清自己的樣貌,也看不清世界的真相。人們在紛擾紅塵中追逐名利,像是在一個無底的洞穴裡拼命尋找光亮,卻不知光亮本就在心底。這便是所謂的「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句俗諺的深意,絕非僅僅指物質上的豐裕,更在於心靈的富足。擁有世間一切,卻心靈空虛,便如同身處華麗的牢籠,看不見天空的遼闊,感受不到內在的自由。生命的智慧,在於懂得「反向操作」。當外界越是喧囂,自心越是要沉靜;當慾望越是熾盛高漲,內在越是要清涼。許多人總是在外尋覓,尋求改變命運的捷徑,或是企圖掌控每一個未知的變數。這就像是「做人一世人,毋好予人看無」這句話所揭示的真理,這並非是要處處爭勝,而是提醒生命本質的完整與尊嚴。真正的尊嚴,不是靠外在的成就來堆疊,而是源於內在的堅定與安然。一個懂得觀照內心的人,便能發現那股足以改變一切的強大力量,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於最深處的覺醒。
因果,並非是佛家獨有的教義,它是宇宙運行的鐵律。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動,都像是一顆種子,它會在哪裡發芽,何時開花結果,都無可迴避。然而,這並非是宿命論。它提醒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滿選擇的機會。一個心懷良善的人,自然種下良善的種子;一個心中充滿怨念的人,也將收穫怨念的果實。這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它的背後是深刻的生命哲學:每一個當下,都是未來的起點。當心念清淨,行為端正,自然能夠滌除過往的積習,迎來嶄新的生命風景。
生活,就是道場。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考驗心性的機會;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一次檢視自我的契機。許多人習慣將自己的不如意歸咎於外部環境,或是命運的不公。有一句俗諺是這麼說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這句諺語並非是讓人消極,而是提醒生命的無常。正因為無常,才更要珍惜每一個當下,更要懂得在逆境中磨練心志。生命中的風雨,不是為了摧毀,而是為了讓心靈的根基更加穩固,讓生命的智慧更加透亮。當心不受外境影響,便能看清每一次起伏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從而開啟內在的妙智慧。這股智慧,如同一盞明燈,能穿透黑暗,指引生命的方向。
真正的解脫,並非是逃離紅塵,而是身處紅塵而不染塵。它是一種心境,一種超脫於物欲之外的自由。當心性回歸到最原始的純粹,便能感受到那股與宇宙萬物相連的共振。此時,生命的束縛便不復存在,那些所謂的「五行」與「輪迴」,也將失去其宰制的權力。因為心已超越,本性已然圓融。這就是古人所追求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唯有跳脫出狹隘的自我與有限的認知,才能一睹生命的遼闊與真實。
今日的分享,目的是希望能夠喚醒那沉睡已久的生命本源。願每位聆聽者,都能在喧囂中找到心靈的寧靜,在逆境中開啟內在的智慧,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活出不凡的生命價值。生命之道,就在於此:從無形之本出發,穿越有形的困境,最終回歸到圓融、自在的真實。這是一趟永不止歇的旅程,也是一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





















